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2018年底前中國科研支出將超過美國

2021-01-08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

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報告顯示,到2018年底,中國在科研方面的支出將超過美國。

報告稱,中國近年來急劇提高了科研方面的支出,2000-2015年間,中國科研支出每年約增長18%,同期美國的年增速為4%。

報告作者支出,科研支出是創新的重要因素。2016年美國在該領域花費4960億美元,佔全世界支出的26%(1.9萬億美元)。中國穩居第二,支出為4090億美元(全球佔比21%)。

2016年全世界高科技市場體量為1.6萬億美元,美國佔31%,中國佔24%。

發展科研只是中國雄心的一部分。中國還立志在未來三十年內代替美國成為世界經濟超級大國,在2050年前建立一支「世界一流軍隊」;與此同時,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投入已超過歐美;中產階級人數急速上升……對於科研人才來說,這些都極具吸引力。

據稱,中國將科研經費的5%用於基礎研究,85%用於研發工作。美國的這兩項比例分別為17%和64%。

另據華盛頓郵報消息,中國在科學領域已經具備多個「最大」和「最快」頭銜。這不僅得益於中國政府的戰略布局,也使中國在全球影響力與日俱增。

例如,中國在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中佔據了202席,比美國多出60多個席位。在中國貴州,那裡有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耗資1.8億美元的「中國天眼。」

而在大洋彼岸,川普還熱衷於「重返月球」計劃。但到那時,月球上可能會很擠,中國和印度都計劃在年內向月球發射探測器。此外,中國還與歐洲航天局合作,未來將建立一個可進駐人類的月球基地。

去年,中國科學家們還有幾項「大動作」。其一,中國實現「多光子糾纏」,再次刷新了光子糾纏態製備的世界紀錄,是對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應用的極大突破。其二,繼克隆羊多利之後,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將有助於對人類藥物的研究。

近來,中國還提出要成為全球人工智慧的領軍者,計劃在2030年建立1500億美元的人工智慧產業。目前,中國的人臉識別技術已取得領先地位。在杭州的一家肯德基,顧客可以「刷臉」買單。而中國搜尋引擎巨頭百度則計劃在年內推出首個人臉識別機場,讓旅客「刷臉」登機。

相關焦點

  • 美國旅行支出或需4年恢復
    美國旅行支出或需4年恢復卜曉明美國旅遊協會17日預測,美國旅行支出2020年將減少超過5000億美元,直至2024年才能恢復至新冠疫情暴發前的水平。美國旅遊協會預測,美國2020年旅行支出將為6170億美元,低於7月預測的6220億美元。這一數字在2019年為1.13萬億美元。路透社分析,上述數字反映美國商務差旅業大幅萎縮。美國旅遊協會說,與這一行業直接相關的工作崗位已經減少將近40%,即350萬個。
  • eMarketer:2018年美國展示廣告程序化購買支出將接近380億美元
    199IT原創編譯        根據eMarketer的新報告「美國廣告程序化購買支出預測:到2018年更多移動展示廣告和視頻廣告支出將用於程序化購買
  • 【美國旅行支出或需4年恢復】美國旅遊協會17日預測,美國旅行支出...
    2020-11-19 01:00:16來源:FX168 【美國旅行支出或需4年恢復】美國旅遊協會17日預測,美國旅行支出2020年將減少超過5000億美元,直至2024年才能恢復至新冠疫情暴發前的水平。
  • 美國前國家情報委員會主席約瑟夫稱,美國手握王牌,無需歇斯底裡
    1、美國前國家情報委員會主席約瑟夫·奈發文稱,美國明明手握王牌,又何必對中國如此歇斯底裡。獅評:自從美國強行關閉中國駐休斯頓總領館,美國仿佛陷入了一種歇斯底裡的狀況。全球排名前20位的學校中,有15所在美國,而中國大學則無一上榜。這無疑為美國保持自己的高精尖領域優勢地位提供了重要的助力。美國在全世界擁有超過60個盟友,中國在這一點上完全無法與美國相提並論,但可惜的是,美國正在浪費這些優勢和資源。
  • 美國計劃2027年底前在月球建核電站,中國網友:又一個輪迴開始了?
    【文/觀察者網 陳聰】據央視新聞18日援引外媒的消息報導稱,美國總統川普日前籤署備忘錄,以國家戰略的高度要求組織科學研發,以期達成在2027年底前在月球表面建立核電站等具體目標。相關文件還確立了多個具體目標,包括在2027年底前在月球表面建立核電站、使用核能技術探索火星、在2030年底前開發出改進放射性同位素發電系統的新技術等等。
  • 2018年是美國油氣生產商最賺錢的年份
    2019年4月,美國能源信息署發布報告稱,2018年是自2013年以來美國油氣生產商最賺錢的年份,以下我們將簡要介紹這份報告的主要內容。事實上,從行業研究來看,這份報告還可以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為什麼2018年美國的原油產量能創造新的歷史記錄,並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美國油氣生產行業未來的趨勢。
  • 2018世行GDP排名 最新美國中國印度GDP總量排行榜單
    數據顯示,前六大經濟體分別是美、中、日、德、英、印。其中,印度較2016年前進了一名,法國後退一名,其餘五個國家排名不變。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印度2017年GDP為2.597萬億美元,法國2017年GDP為2.582萬億美元。  以世界銀行的數據來計算,法國人均GDP是印度人均GDP的大約20倍。
  • 美國1.1萬億醫療支出!醫療巨頭、科技公司如何緊盯這塊大蛋糕?
    而這背後,與2018年底,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一項政策息息相關。2018年12月,國家衛健委印發了《關於印發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管理辦法(試行)及評價標準(試行)的通知》(下簡稱《通知》),該政策拉開了國內醫院電子病例升級的序幕。
  • 2018年美國的人權紀錄和2018年美國侵犯人權事記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網2018年7月21日報導,美國財政部宣布不再要求大多數非營利組織報告捐贈來源,大大降低選舉的透明度。在2018年美國中期選舉中,候選人競選委員會以外的外部團體花費的「黑錢」達到了創紀錄的9800萬美元。在外部團體為影響國會選舉而播放的電視廣告中,超過40%是秘密捐贈者資助的。在參議院和眾議院競選中,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廣告資助來自不披露捐贈者的團體。
  • 川普推出「美國人工智慧計劃...
    因此,該倡議要求聯邦政府優先考慮醫療保健和其他領域機器學習的研究和開發,把資金和資源轉向人工智慧研究,並呼籲制定美國主導的人工智慧國際標準等,加速其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國家領導力,包括五個「關鍵支柱」。 1. 投資AI研發。 政府將要求各聯邦機構在其研發預算中「優先考慮人工智慧投資」,但並未詳細說明白宮將投入多少資金以支持這一計劃。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關於2018年中央決算草案審查結果...
    財政部對財政經濟委員會初步審查意見進行了研究反饋,修改完善了決算報告。現將審查結果報告如下。財政經濟委員會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國務院提出的2018年中央決算草案。    同時,財政經濟委員會認為,2018年中央決算草案和審計工作報告也反映出預算執行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 這屆美國政府,又又又又要「關門」了?
    周五收盤後,特斯拉(TSLA)將加入標普500指數,成為按照市值計算加入該指數的最大公司,標普500指數也將進行調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周四曾表示,美國國會對9000億美元新冠援助法案最終細節的談判可能會持續到周末,使得需要另一項臨時支出立法,以避免迫在眉睫的政府關門。
  • (受權發布)2018年美國的人權紀錄和2018年美國侵犯人權事記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網2018年7月21日報導,美國財政部宣布不再要求大多數非營利組織報告捐贈來源,大大降低選舉的透明度。在2018年美國中期選舉中,候選人競選委員會以外的外部團體花費的「黑錢」達到了創紀錄的9800萬美元。在外部團體為影響國會選舉而播放的電視廣告中,超過40%是秘密捐贈者資助的。在參議院和眾議院競選中,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廣告資助來自不披露捐贈者的團體。
  • 為領先全球,美國聯合科技公司砸了10億美元
    當地時間 2020 年 8 月 26 日,白宮、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和美國能源部(DOE)宣布,將在全國範圍內設立 12 個新的人工智慧(AI)和量子信息科學(QIS)研發機構,為其提供超過 10 億美元的資金支持。
  • 美國今年旅遊支出或減少逾5000億美元 復甦要到2024年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央視財經《天下財經》)路透社17日報導,美國旅遊協會日前表示,受疫情影響,預計今年全年美國旅行支出將減少超過5000億美元,美國旅遊業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 美國財政墜崖倒計時:救濟將停發 2500萬人生計堪憂
    《紐約時報》則估計,將有超過2000萬美國人可能因此收入減半。摩根大通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顯示,領取每周600美元額外失業補助的家庭開支水平比疫情暴發前還高10%。事實上,與常規失業救濟金不同,每周600美元的額外補助並不與失業前的工資水平掛鈎,而是全額發放。算上原有的救濟金,一些失業者每周能領上千美元。根據芝加哥大學的一項研究,每10個失業的美國人中,就有7個比在職時掙得還多。
  • 《2018年美國侵犯人權事記》(全文)
    19日 《國家公共廣播》網站和《紐約時報》網站報導,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和人口普查局的研究人員研究發現,在美國99%的社區中,非洲裔男孩成年後的收入低於來自相似社會經濟背景的白人男孩。對於上述研究,美利堅大學反種族主義研究和政策中心主任伊布拉姆·肯迪表示:「後種族自由主義最流行的觀點之一是,階層而非種族是問題的本質所在,研究顯然推翻了這一觀點。」
  • 國家航天局:歡迎國際社會利用「鵲橋」中繼星繼續開展科學研究
    國家航天局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李國平介紹,2015年4月,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式向國際社會徵集搭載載荷,一共收集到近10多個國家近20臺搭載申請建議。經過遴選,最終確定了德國、荷蘭、瑞典和沙特四國的載荷,分別搭載在嫦娥四號著陸器、巡視器、中繼衛星和龍江二號上。
  • 美國增加關稅包括哪些國家?歐盟等國家是否豁免也將逐一評估
    【多方力諫】  美國政界、商界人士連日來繼續勸說川普放棄徵收高關稅。  國會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凱文·布雷迪7日發表一封107名共和黨籍眾議員聯名籤署的公開信,呼籲川普「重新考慮廣泛徵收高關稅,以避免無意中對美國經濟和工人造成負面影響」。
  • 日本經濟研究中心預測中國經濟規模最快於2028年超過美國
    《越通社》12月14日報導,據日本經濟研究中心(JCER)日前發布的《亞洲中期經濟預測》報告,預計到2023年越南將成為中等收入國家,依賴於出口增長強勁,越南經濟增幅維持在6%,到2035年經濟規模將超過中國臺灣。以《新冠疫情下的亞洲:哪些國家將崛起?》為主題的報告評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並預測亞洲經濟與世界其他經濟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