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全明星陣容的《赤道》在中國內地和香港兩地同時上映,該片也是導演梁樂民與陸劍青在《寒戰》三年後的首部超大製作電影。回想《寒戰》當年在內地斬獲票房近2.5億人民幣,並在2013年的香港金像獎上囊括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以最佳男主角在內的九項大獎,一度成為香港金像獎歷史上獲獎最多的電影(一年後被《一代宗師》超越),也被認為是繼《無間道》之後的香港救市之作。
《赤道》的兩位導演裡,陸劍青曾是好萊塢巨匠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得力助手:他在2008年的《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中擔任香港組副導演;而另一位導演梁樂民則是著名「美術設計」出身,他曾為《古惑仔》及《葉問》系列電影擔任藝術指導。相比《寒戰》,梁陸兩位導演在《赤道》的動作場面上做了全面升級,國際視野龐大,主題涉及到當前整個亞洲政治關係,並對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區在危機公關時的協作方式上做了淺嘗輒止的討論。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大結局中,終極反派張學友竟然將包括內地外交高官在內的一派正義之師全部擊潰,這種反高潮的設計在高成本動作電影中實為少見。一方面是政治見解,一方面是反高潮結局,對於這樣一部「破格」的電影,兩位導演對鳳凰娛樂傾訴了他們的真實想法。
(本採訪涉及重要劇透,請謹慎閱讀!)
鳳凰娛樂:二位導演為什麼會在《赤道》裡設計一個「壞人最終戰勝好人」的結局?
陸劍青:難道一定要大團圓結局才可以嗎?比如愛情片也是一樣,我最喜歡什麼樣的愛情片?我喜歡結尾兩個人沒法在一起的愛情片!那種最好看了。
因為這種結尾好像給人感覺很不舒服,但當你看完電影、離開座位的時候,你其實還能一直在想這個電影。你就是因為覺得不舒服,所以在離開電影院之後才可能繼續去想、去討論:為什麼會是這樣呢?甚至你回家睡覺都睡不著,還在想「為什麼呢?」、「怎麼可能是這個樣子呢?」這難道不是電影應該具備的能力嗎?
但是如果你有一個好的結尾,OK,觀眾走了,誰不會再去想它了。電影就是要讓觀眾有一種「很珍惜」的感覺,畢竟看電影都是娛樂,就像看恐怖片,一些嚇人的東西也很不舒服對不對?所以說,我們是要拍個電影給觀眾帶來不同的感覺。
梁樂民:而且我聽他們(片方)跟我講,對《赤道》的結尾他們做了觀眾調查,他們講說「一線城市」觀眾還OK,然後從「二線城市」開始,那些觀眾就不喜歡「反派贏」的結局了。但我感覺不是這樣,無論哪裡的觀眾,他們都可以通過上網看電影啊,他們肯定有好多種方法去看好萊塢片,包括我們以前的港片,其中好多不都是反派贏了的嗎?怎麼會不舒服呢?你會不會有這種感覺?
陸劍青:但剛才有一個記者就跟我們講,他很不喜歡這個片子。
鳳凰娛樂:以類型片標準劃分,《赤道》算什麼類型?
梁樂民:就是劇情啊、動作啊,然後還有愛情……(此刻站在一旁的宣傳人員打斷了導演:《赤道》就是「犯罪動作片」,這麼理解就行了)
陸劍青:其實都沒有太多「犯罪片」(元素)啦,沒什麼犯罪片的東西。這種劃分一般是觀眾在挑選DVD時會去注意的種類嘛,但我們在編劇時其實沒有想那麼遠,我們不是那種先想好類型設定然後才開始編故事的。
鳳凰娛樂:相比《寒戰》,本片的格局要大得多,為什麼要做這樣龐大的設定?
陸劍青:因為我們想像了一個比較大的矛盾,它已經不是《寒戰》那種「部門與部門間」的矛盾了,而是一個國家層次之間的矛盾。當然,其實最大問題不在矛盾本身,而是怎麼去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一開始都是這樣界定的這個故事。
梁樂民:《寒戰》的重點在於描述香港的「法制精神」,是在講一個香港體制內部的事情。但《赤道》並非僅僅局限在香港警匪這些東西上面,它涉及到「反恐」,就有了國家層面甚至國際法層面的東西了。
這個電影其實是有軍方層面的,因為我們很早就知道香港還有另一個城市屬性——「遠東國際情報中心」,於是我們從這個角度展開,涉及情報與間諜便一定會上升到國家層面了,這是在《寒戰》裡我們沒可能放進去的,當然,《赤道》也因此花費更大。你要知道,香港地方很小,如果是《寒戰》那種格局,我們也不可能在動作戲時加入「火箭炮」等一些重武器打來打去,畢竟香港內部的「警匪交戰」要拿這種東西對打是很假的,但如果升級成「國際題材」就名正言順了,其它方面也可以讓我們想多一點。
鳳凰娛樂:這次內地與香港的版本有哪些不同?
陸劍青:主要是對白方面。一處是「南韓與北韓」的關係與背景,在內地版裡面我們被要求模糊了這個概念,其實張震他們都有很多的朝鮮方面背景,但大陸這邊就要求改掉這些。另一部分是武器名稱方面,其實這個武器是核武器,洩露是核輻射洩露,但在內地(的審查)這邊也是不可以的。
鳳凰娛樂:你們是如何考慮塑造王學圻這位內地官員的?
梁樂民:王學圻的角色其實是覺得自己是來「保護香港」的一個角色,我們當初拿劇本跟他在北京談的時候,反而是他給了我們很多意見。因為我們不熟悉內地官員這邊說話的方式,王老師就給了我們一些臺詞上的修改意見。
鳳凰娛樂:既然涉及了這麼多複雜的東西,有沒有想過像《痞子英雄》一樣虛構一個城市,為什麼還堅持把故事放在真實的城市與國家裡?
梁樂民:這是一種對現實世界的尊重。而且虛構一個城市會缺少代入感,反正我自己都沒什麼興趣看《痞子英雄》。
陸劍青:虛構城市這種事比較容易在未來設定中出現,科幻片這樣做還OK。時裝片的話,很難想像一個電影給你講一個不存在國家的故事。
鳳凰娛樂:《蝙蝠俠》就是虛構了一個城市,看起來也沒什麼障礙。
陸劍青:那是因為有原著漫畫的基礎在,大家理解起來就不是太困難了。
梁樂民:而且那個其實就是講紐約,它叫哥譚,其實就是紐約嘛。
鳳凰娛樂:提起《蝙蝠俠》,陸劍青導演也與諾蘭合作過,《赤道》中的一些設定,比如反派全片壓制正派,主題涉及社會學方面的討論,這些有主動承襲諾蘭版《蝙蝠俠》的地方嗎?
陸劍青:風格有一點像,但是整體其實更像一個高智商片嘛,都會有一個高智商的反派出現,所以更貼近《劍魚行動》和《虎膽龍威》。
梁樂民:那些片的反派都很厲害啊,很高智商、很有錢,都是開著法拉利犯罪的人。
陸劍青:其實我是在編劇和設定層面參考諾蘭的東西更多,他如何在一個既定架構裡面加入自己的東西。你也知道,在諾蘭之前的《蝙蝠俠》拍得很爛,但他通過自己的改編(讓《蝙蝠俠》)完全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