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白濤鎮:中國唯一解密的地下核工程!沉默44年,地名曾消失……

2020-12-19 志縣新

- 44年的山間靜默 -

一座為了和平

興建又停建的地下工程

1966年,隨著選址小組結束了歷時良久的實地勘測後,這項被列為「絕密級軍事機密」的工程,最終定址重慶涪陵區白濤鎮。

自此,「白濤鎮」這三個字曾從中國地圖上消失。

2005年 白濤鎮區域 BY 東西南北

襄渝鐵路在此改線,附近不再設置站點,周邊一些居民被迫搬遷,一個警衛團負責安全保衛,內部員工需要對家人隱瞞工作,不能隨意出入……這一系列好似賽博朋克電影裡慣用的橋段,在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的中國上演著。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襄渝鐵路 BY 網絡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片曾經名叫「白濤鎮」的土地上,只留下一些外人對它神秘的猜測,還有兩個人人諱莫如深的地址——「國營建新化工機械廠」和「重慶市4513信箱」。

//////////

靜默,工作的常態

這一絕密工程的啟動,源於1959年。國家處在內憂外患的那個夏天。

時年6月,蘇聯以正在和美國等國家談判達成禁止核試驗的協定為由,停止對中國項目的援助。

蘇方下令,在中國參與援建的蘇聯專家全部撤回,這無異於帶走當時中國軍事工業的所有機密。

看到五九式坦克的赫魯雪夫要求撤回蘇聯專家 BY 國家記憶

隨後的北部灣事件爆發,更是「雪上加霜」。1964年8月,美國驅逐艦馬克多斯號與越南海軍魚雷艦發生激戰,並延燒到中國南部地區。面對當時不穩定的國際形勢,中國需要做好隨時戰鬥的準備。

為了保證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區經濟命脈的穩定發展,且沿海與大城市不利於備戰,中國開始著手在大西南建立自己的戰略後方。

在雲貴川跑廢了多輛勘探車後,1966年,「國營建新化工機械廠」在白濤鎮成立。

BY 秋天天82

「臨近烏江,背靠武陵山」——得天獨厚的戰略環境,讓這座名不見經傳、只有幾千人口的小城,一下子湧進了近6萬人口。

只是,這多於常住人口數倍的人流,也沒有讓這座小鎮「真正」的熱鬧起來。

他們大多數的日子,都在圍著一座被掏空的山展開工作。由於人數眾多,醫院、學校、市場在廠區裡一應俱全,這樣的日子看起來,似乎與外界並無二致。

洞內60年代的電梯 BY 一張紙的世界

只是洞口、路口和橋頭,甚至包括車間,都有專門的警衛隊把守。同事之間也不會互相打聽工作,跟整個工程被隱藏在大山深處一樣,「靜默」成了他們當年工作的常態。

816原副廠長張曉東講述「816地下核工程」的歷史BY 新華社 陳誠

曾在廠任職土建工程師的靳文國說,一進單位就要上很多天的保密課,然後是宣誓和考試。每人只能看自己的圖紙,在單位領的筆記本都被編上號,下班前必須上交保密科。

為此,他們還享受著每月13元的保密費待遇。要知道,在60年代的中國,當地幹部一個月的工資也就三四十來塊錢。

//////////

真身,816廠

無論如何,我們都難以想像這樣的場景:在烏江畔,一座背靠武陵山的、毫不起眼的小山包下,隱藏著「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中國唯一解密的核反應堆」。

如果不是2002年4月8日的解密令下達,或許我們都不會知道,「國營建新化工機械廠」和「重慶市4513信箱」這兩個對外通信地址的「真實身份」——816地下核工程。

從洞口可看見排風煙囪 BY 一張紙的世界

單單從外貌上看,除了高達138米的排風煙囪外,絲毫看不出人工開鑿的工程痕跡。然而,這座大山內部早已被挖空。

1975年,工程兵第54師歷時近9年,才完成坑道施工任務。洞體施工挖出的石方量,足有151萬立方米,相當於在重慶和廣州之間築起一道一米見方的城牆。

從洞口可看見排風煙囪 BY 一張紙的世界

816廠洞口 BY 秋天天82

816地下核工程總建築面積有10.4萬平方米,大型洞室有18個,道路、導洞、支洞、隧道及豎井等130多條。根據不同規劃,人員出入口、汽車通行洞、排風洞、排水溝、倉庫等應有盡有。

規劃圖 BY 蘿蔔絲餅

據傳,如今開放的唯一一個進出洞口,是當年19個洞口中的一個。從這個洞口進入,需要走上一條400米長的主隧道。

地下通道 BY 和訊圖片

當時牆上的標語 BY 秋天天82

當時牆上的標語 BY 秋天天82

其中,最不容錯過的是高達79.6米,側牆開挖跨度為25.2米,拱頂跨度為31.2米的核反應堆大廳主廠房。它深入烏江江底30餘米,佔地1.3萬平方米,這樣「洞中有樓、樓中有洞、洞中有河」的工程設計在1978年曾獲國家科技大會獎集體獎。

冷卻水通道 BY 馬蜂窩

3層反應堆鍋底 BY 馬蜂窩

7層儀表室 BY 攜程 王宸

8層反應堆大廳 BY 西安城事兒

9層中央控制室 BY 新浪軍事

而作為洞體的中樞「中央控制室」,則安放著當時國內最先進的計算機儀器。大廳中央放著一個灰色的控制臺,控制臺上寫著「出廠日期:1980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長城開關製造廠」的字樣,頂上一個1983年造的紫光燈依然亮著。

作為曾經匯聚國內高端技術的核工廠實體,這座頂部覆蓋層最厚達200米,核心部位覆蓋層厚度均在150米以上的「工廠」,讓人心生安全感。

恆溫25℃的816洞體不僅可以預防100萬噸的氫彈空中爆炸衝擊和1000磅炸彈的直接命中攻擊,還能抵抗8級的地震破壞。

遊客參觀816廠 BY 鳳凰新聞

就像如今知道這個洞體的人們,時不時總要說上這麼一句話:如果世界末日來臨,我就躲到816洞體裡。

//////////

停建,816廠的轉型

只是最後,預想中的世界大戰也沒有到來。只有冷峻的大山,和奔湧的江水。

這座熬過了「文革十年」,卻沒有辦法趕上國際形勢變化的816廠,在1982年被正式列為緩建項目。

雖然上頭曾表示:816機構不能變,人員不能散。然而,「(緩建期間)人心已經不穩了」,1966年參與興建816廠的職工舒美說。

鏽跡斑斑的儀表 BY 蘿蔔絲餅

最終,這樣一場表面上風平浪靜,內部卻激情湧動的工程,還是在1984年戛然而止。

1984年7月,國務院正式發出816廠停建的消息,斷掉了當時4000多名內部職工還能繼續工作下去的念想。

即便是前後共投入6萬人,總投資達7.4億元,已完成建築工程量的85%,安裝工程量的60%,這座帶著「前任基因」的工程,依然在它動工的第18個年頭正式停建,並且始終沒有投入過生產。

因洞內潮溼,儀器樞紐很容易生鏽 BY 秋天天82

816廠停建後,改名為「重慶建峰化工集團公司」,有人走了,也有的人要留下來。留下來的人開始「找米下鍋」,當時什麼流行就做什麼。做過蛋糕,生產過電視天線,還有覺得洞內潮溼想要種蘑菇的……

後來經過一番努力,816廠的轉型還算成功,接下了一筆化肥的單子讓這個廠子起死回生。他們一邊悉心維護著曾經奮鬥過的「國營建新化工機械廠」,一邊過著「地面上的生活」。

直至2010年4月,816洞體工程的部分區域首次作為景區開放。

//////////

一生守候,獨一無二的史跡

1966年至2010年,從興建、洞體解禁到成為景區,816廠走過了44年山間靜默的歲月。

直至今日,這個秘密早已解禁了十幾年。但大多建設過816廠的老人們依然為此守口如瓶,一生都未曾透露半句。

然而,在「用一輩子堅守有關816廠的承諾」這件事情上,除了原816廠職工外,還有一位名叫周德全的老人也費盡了一生。

百名老兵在戰友的墓前失聲痛哭BY 網絡

在距816洞體外3公裡處,有一座為紀念71名54師工程兵的烈士陵園,而周德全老人就守候在這裡。

他其實與816廠毫無關係,甚至他只是因為公社書記一句「一塊錢守烈士陵園一天」的話,1968年的他才獨自成為了烈士陵園的守墓人。

直至2014年,周德全老人去世,一生為816廠守候的他,從未要求漲過一塊錢……

帶你探索中國未現之美。

相關焦點

  • 6萬人一夜間消失,隱姓埋名多年,建造出讓世界驚嘆的地下核工程
    自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便開始了對軍事事業的大力建設,而為了能夠讓中國的軍備力量實現更好的發展,我國也曾建造過一個特殊的軍事地下核工程。為了對其進行建造,曾有六萬人一夜間「消失」,而在此後的許多年裡,他們也始終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那麼,這個讓世界都為之驚嘆的地下核工程究竟坐落何處?
  • 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中國唯一解密核反應堆、重慶的816核工程
    在重慶市涪陵區,一處地圖上曾經不被標註的白濤鎮,隱藏著一處世界第一大人工洞體,也是距今為止中國唯一解密的核反應堆工程,這就是目前作為景區開放的816地下核工程。1966年開工建設至1984年工程停建,18年間,6萬多軍民拼荊斬棘、克服重重困難,譜寫出一曲慷慨激昂的時代樂章。
  • 涪陵816地下核工程成旅遊景區
    「地下核工程景區自開放以來,每天都迎來不少遊客。」日前,重慶建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峰集團)旅遊健康產業項目部副總經理楊燕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816地下核工程遺址通過提檔升級變成景區後,更好地向世人展示了其獨特魅力!」
  • 為建造這座教堂,曾有6萬人在一夜之間「消失」,這個工程是啥?
    自從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就開始大力建設軍事,為了能使中國的軍備實力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國家還修建了一座特殊的地下軍事核工程。為建造這座教堂,曾有6萬人在一夜之間「消失」,但在此後的許多年中,他們也一直隱姓埋名。那麼,這個令全世界為之驚嘆的地下核工程究竟位於何方?我們的國家在建設這個國家的過程中做了哪些努力?
  • 重慶地下核工程成景區開放 當年主要生產鈽239
    816地下核工程景區。 本文圖片均為 重慶日報 圖9月25日,位於涪陵白濤街道的816地下核工程景區開門迎客。這是中國三線建設期間為數不多的兩個核燃料基地之一。816地下核工程總建築面積10.4萬平方米,大型洞室有18個,道路、導洞、支洞、隧道及豎井等達到130條,所有洞體的軸向線長疊加達20餘公裡,其中,最大洞室高達79.6米,側牆開挖跨度為25.2米,拱頂跨度為31.2米,面積為1.3萬平方米。這樣「洞中有樓、樓中洞有,洞中有河」的工程設計在1978年曾獲國家科技大會獎集體獎。
  • 5人行重慶悠閒三日遊
    出發地:重慶民國街影城,交通:包車,車型7坐,包車訂單:飛豬包車天數:三天(司機兼導遊)費用:1000元酒店:泰昌路思樂惜酒店(長嘉匯彈子石老街)費用:1488(雙標3晚4早餐)線路行程:第一天早:沿路風景
  • 816是中國最大地下核工程 洞口的門由光電控制
    像很多擁有類似代號的機構或設施一樣,816曾是一個重大國家機密。  它是中國最大的地下核工程。  50年前,我國開始在西南深山腹地建設第二個核原料生產基地。從1967年到1984年的17年間,前後有6萬多人從全國各地聚集到重慶涪陵地區的白濤鎮,挖空了150餘萬立方米的巖石,挖成了一個總長超過20公裡的龐大地下工程。
  • 中國挖出世界第一人工洞體:系"全球最大"地下核工廠
    文、圖| 程成、谷永敏重慶涪陵白濤鎮曾被譽為「世界最大」地下核工廠的816地下核工程早已解密抓緊吧強軍哥這就帶你看「世界最大」地下核工廠一道解密令讓巨型地下核工程曝光上世紀60年代,國家決定在大後方西南地區建一個核工廠,在重慶涪陵白濤鎮選址。
  • 保密35年,6萬人修18年,擋50顆原子彈的816工程成景區
    在重慶的烏江邊,有一個曾經在地圖上消失了整整25年,被保密了整整35年的小鎮——白濤鎮。在過去幾十年裡,哪怕曾經是白濤鎮的居民,除了能在鎮子附近看一看那在一片大山中高高矗立的巨大煙囪之外,誰也不能靠近白濤鎮半步。只因為,這裡存在著曾經屬於國家級保密行動的核原料工業基地,它僅有一個簡單的代號「816地下核工程」。
  • 重慶「最震撼人心」的地方,是《749局》取景地,如今熱鬧非凡
    816地下核工程景區,位於重慶市涪陵區白濤鎮。1966年,經周恩來親自批准修建。2002年4月,國防科工委以科工密辦(2002)14號文同意對816地下核工程解密2003年8月,816工程解謎的消息,引起世人驚嘆,勾起了人們揭開謎底的強烈願望。2010年4月,816地下核工程景區以旅遊產品的形式對遊客開放。
  • 面對大國核訛詐,6萬名中國軍人一夜消失,35年後舉世震驚
    聯合國5大常任理事國裡,中國是最晚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曾先後遭受過美蘇的核訛詐。為了逆天改命、扳回不利局面,我們除了奮力研發原子彈外,還做出一件讓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壯舉。五十年代,中國正式展開了核武器的研製。
  • 重慶人的周未,去涪陵大裂谷避暑,感受816地下核工程的偉大
    雖說剛立秋,但是天氣依舊很炎熱,重慶還是個大火爐,原本計劃的重慶市區兩日遊變成涪陵兩日遊。跟著虎妺妺一起去榨菜之鄉,去看國內唯一的水下博物館,品嘗涪陵美食,在大裂谷中感受夏日的涼爽,入住花園度假村,在百年書院揮筆潑墨。
  • 陸川新片《749局》,取景重慶816地下核工程、武陵山大裂谷
    接下來和匯客君一起去打探吧第一站816地下核工程景區裝甲武器遍布816地下核工程景區正在布景的816地下核工程景區內隨處可見的「軍事武器」,好威風好氣勢。站在此處,感覺穿越時空回到當年的816了。究竟劇組拍攝的是什麼劇情呢?
  • 6萬士兵為何一夜消失?他們到底去了哪裡?做了什麼?
    中國是一個基建強國,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建造了很多舉世聞名的大型項目,比如大家基本都聽說過的三峽水電站,在國際上也有很多知名的項目,出自中國工人的手筆。比如令人震撼的亞洲火車網絡,還有中巴經濟走廊等,一次又一次刷新了世界各國對中國的認知。
  • 816地下核工程,6萬人日以繼夜開挖,可承受百萬噸氫彈衝擊!
    1967年,一支神秘的特種部隊秘密進入涪陵深山,挖掘地下核電站。核電站需要能夠承受空氣中100萬噸當量的氫彈、能夠抵擋1000磅炸彈的攻擊和8級地震的衝擊。其規模與三峽大壩816地下核工程相當。其主要任務是生產原子彈原料鈽239,作為中國第二座核反應堆,隨時準備進入戰備生產狀態。816項目位於今日重慶市涪陵區白濤鎮。滾滾的烏江流經這個偏僻的小鎮。
  • 6萬解放軍一夜消失,此地從地圖上抹去,35年後真相大白
    為了能夠擺脫核大國的核威懾、核訛詐,中國開始研製核武器,剛開始中蘇關係十分親密,蘇聯也同意幫助中國,然而後來中蘇矛盾不斷、關係惡化,蘇聯將所有的技術、資金、專家全部撤走。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不過中國人是打不倒的,沒有了援助,我們就自力更生,功夫終究不負有心人,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
  • 6萬人參與、投資7.4億,來自重慶的瘋狂工程
    「816地下核工程」可以說是世界人工的奇蹟,位於重慶涪陵大山中,始建於1966年,計劃用於中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主要生產鈽239(原子彈的核心材料)。總投資7.4億元(折合到現在有一千多億元人民幣),參與人員達6萬。
  • 藏在重慶小山溝中的基地,曾有6萬人,35年後成為旅遊景點
    其中曾經藏在重慶一個小山溝的816地下核工程就被成功改造成景點。816地下核工程位於重慶涪陵白溝鎮的小山溝中,當時這個小鎮僅2000餘人,但是為了816工程,整個小鎮內進入了6萬人建設,而白溝鎮這個地名也從地圖上消失,直到後來解密後再恢復。
  • 漫遊重慶——世界第一人工洞體,「816」的故事
    引言走進重慶,探秘816!816地下核工程景區在重慶東南面的涪陵區白濤鎮有座名為金子山的大山,這座山看似平淡無奇,裡面卻隱藏了一個絕密的山洞,代號「816」。探秘816,世界第一人工洞體隱藏的秘密1967年,一支神秘的特種兵部隊——8342部隊,秘密進駐涪陵深山。他們要在這兒開挖,為生產原子彈服務的重慶816地下核工廠。
  • 藏在重慶小山溝中的基地,曾有6萬人,如今成為熱門旅遊景點
    其中曾經藏在重慶一個小山溝的816地下核工程就被成功改造成景點。工程,整個小鎮內進入了6萬人建設,而白溝鎮這個地名也從地圖上消失,直到後來解密後再恢復。  在建成35年後,也就是2010年,816地下核工程作為景點對外進行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