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神木發現史前最大城址 改寫中華文明起源

2021-01-09 中國網

考古人員在清理古城址中集中發現的人頭骨。(受訪者供圖)

陝西神木發現我國史前最大城址,史書中尚未找到針對性的文字記載。

因發掘工作浩大,可能耗時十數年或數十年。

這座碩大無比的史前古城正在改寫中國上古史及中華文明的起源。

神木縣位於黃河中遊、長城沿線;境內丘陵密布,溝壑縱橫;草灘綿延,沙梁翻滾;是一塊荒涼貧瘠的土地,歷史上多次發生過戰爭,狼煙四起,只有饑民逃荒,不見富戶榮歸故裡。

因此,儘管它是陝西省最大的縣,總面積7706平方公裡,但卻人煙稀少。

直到二十多年前勘探人員在這裡找到了世界級的「神府-東勝」煤田,滾滾煤海才讓神木人過上了富裕生活。

要說這裡有一座我國史前時期最大的古城,似乎像是一個笑話。

不過,若是你來到黃河支流禿尾河及其支流洞川溝交匯處的山梁頂部實地,看到已經清理髮掘出的一個面朝東方、居高臨下、位置險要、佔地2500平方米的城門遺址,大概就要扭轉看法了。

2011年由省、市、縣三家文博機構組成聯合考古隊,對石峁遺址進行了區域系統調查,發現了一處規模宏大的石砌城址。

2012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正式對石峁遺址進行了重點發掘及複查,並確認了石峁城址由「皇城臺」、內城、外城組成。

內城牆體殘長2千米,面積約235萬平方米;外城牆體殘長2.84千米,面積約420萬平方米。其規模遠大於年代相近的浙江良渚遺址(300多萬平方米)和山西陶寺遺址(270萬平方米),是目前所知我國規模最大的新石器晚期城址。

「華夏第一門」

發掘工作從2012年5月至11月。主持發掘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助理孫周勇說,為了弄清楚石峁城址到底建於何年代,考古隊當年重點發掘東門。

這是我國迄今考古發掘的最早石城門,其結構異常複雜。發掘顯示:它主要由「外甕城」、兩座包石夯土墩臺、曲尺形「內甕城」「門塾」等部分組成,這些設施以寬約9米的「『」形門道連接,總面積約2500平方米。

東門遺址屬於整座城的地勢最高處。石牆牆體寬約2.5米,保存最好處高出龍山晚期地面4米。整個外城的東南角與其相連,地勢開闊,位置險要,堪稱整個古城的樞紐地帶。

相關焦點

  • 史前最大城址神木石峁遺址向世界文化遺產衝刺
    石峁遺址引發了學術界關於中國文明起源與形成過程多元性的再反思,對於探索早期國家形成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2019年,國家文物局同意將石峁遺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這意味著石峁獲得了衝擊世界文化遺產的資格,也體現了石峁遺址作為史前最大城址的歷史地位和深遠的歷史價值。
  • 中國已知規模最大史前城址:石峁十年,何以「石破天驚」
    有著四千年左右歷史的陝西石峁遺址作為中國已發現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規模最大的史前城址,是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窗口,被譽為「石破天驚」式考古發現之一,並於今年5月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對於這一震驚學界的中國史前遺址的發現,此前有觀點推測此城址為軒轅黃帝居所或都城,還有人說是匈奴族的起源地等。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 20大臺基南護牆47號石雕南側面石峁遺址位於陝西榆林神木市(縣級市)高家堡鎮,地處黃土高原北端的黃河西岸,毛烏素沙漠東南緣。
  • 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等20個項目入圍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據悉,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入圍終評項目(以時代早晚為序)為: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浙江義烏橋頭遺址;黑龍江齊齊哈爾洪河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山東滕州西孟莊遺址;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安徽肥西三官廟遺址;河南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浙江安吉龍山越國貴族墓園
  • 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等20個項目入圍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據悉,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入圍終評項目(以時代早晚為序)為: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浙江義烏橋頭遺址;黑龍江齊齊哈爾洪河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山東滕州西孟莊遺址;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安徽肥西三官廟遺址;河南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浙江安吉龍山越國貴族墓園;山東滕州大韓東周墓地
  • 中國文明前夜的「皇城臺」——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發掘取得...
    石峁城址城垣結構。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位於陝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鎮,石峁城址以皇城臺為核心,分內、外兩重石砌城垣結構,城外有數座線性分布的「哨所」類建築遺蹟,構成石峁外圍的「預警」系統。石峁城址初建時代不晚於公元前2300年,廢棄於公元前1800年前後,面積達400萬平方米以上,是中國已知規模最大的龍山時代晚期至二里頭早期階段城址,被譽為石破天驚的考古發現之一。它的發現引起了學術界關於中國文明起源與形成過程多元性的再反思,對於探索中華文明起源及早期國家形成具有重要啟示。石破天驚的考古發現再次衝頂
  • 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發掘取得重要收穫
    原標題:中國文明前夜的「皇城臺」 ——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發掘取得重要收穫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位於陝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鎮,石峁城址以皇城臺為核心,分內、外兩重石砌城垣結構,城外有數座線性分布的「哨所」類建築遺蹟,構成石峁外圍的「預警」系統。
  • 石峁遺址: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窗口
    石峁遺址是陝北發現的規模最大的龍山文化晚期的人類活動遺址,距今4000年左右,也是中國已發現史前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面積約425萬平方米。2013年以來,考古人員繼續對石峁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取得了重要收穫,對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發現史前房屋和墓葬群   近日,考古人員在對石峁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一批4000年前的房屋遺址和墓葬群,這為進一步研究石峁城址性質及人類活動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 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發掘取得重要收穫
    原標題:中國文明前夜的「皇城臺」 ——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發掘取得重要收穫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位於陝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鎮,石峁城址以皇城臺為核心,分內、外兩重石砌城垣結構,城外有數座線性分布的「哨所」類建築遺蹟,構成石峁外圍的「預警」系統。
  • 中國文明前夜的「皇城臺」——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發掘取得...
    石峁城址城垣結構。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位於陝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鎮,石峁城址以皇城臺為核心,分內、外兩重石砌城垣結構,城外有數座線性分布的「哨所」類建築遺蹟,構成石峁外圍的「預警」系統。石峁城址初建時代不晚於公元前2300年,廢棄於公元前1800年前後,面積達400萬平方米以上,是中國已知規模最大的龍山時代晚期至二里頭早期階段城址,被譽為石破天驚的考古發現之一。它的發現引起了學術界關於中國文明起源與形成過程多元性的再反思,對於探索中華文明起源及早期國家形成具有重要啟示。石破天驚的考古發現再次衝頂
  • 考古2019︱新石器考古:農業起源新進展,史前中國收穫大
    這是山西境內發現的最大規模史前時期房屋,也是目前所見最早在建築房址時大規模採用片石鋪築的做法。同時期的陝西高陵楊官寨、渭南北劉等遺址也取得了新的收穫。仰韶文化的制玉工藝一直是學術界苦苦探尋的課題。位於南陽盆地的黃山遺址在此方面取得了突破。大量發現的生產工具為主的玉製品、石制器和石片、玉片、半成品,填補了中原地區史前制玉作坊缺乏的空白。
  • 陝西神木:石峁遺址刷新中華文明認知
    近日,由陝西省文物局、榆林市人民政府主辦,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神木縣人民政府與美國史丹福大學承辦的「早期石城和文明化進程——中國陝西神木石峁遺址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神木縣舉行。這個會議,讓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美國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日本九州大學和國內文博考古機構、高等院校的學者們有了面對面切磋的機會。
  • 考古2019︱新石器考古:農業起源新進展,史前中國收穫大
    這是山西境內發現的最大規模史前時期房屋,也是目前所見最早在建築房址時大規模採用片石鋪築的做法。同時期的陝西高陵楊官寨、渭南北劉等遺址也取得了新的收穫。仰韶文化的制玉工藝一直是學術界苦苦探尋的課題。位於南陽盆地的黃山遺址在此方面取得了突破。大量發現的生產工具為主的玉製品、石制器和石片、玉片、半成品,填補了中原地區史前制玉作坊缺乏的空白。
  • 陝西石峁遺址入選過去10年「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目前學界認為,石峁遺址是中國史前規模最大的城址。它就在神木市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禿尾河北側山峁上,距今約4000年左右,面積約425萬平方米。 考學古學界認為,石峁遺址是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國北方的中心 。 此前我們還注意到一篇報導猜測,石峁遺址有可能是黃帝的都城——崑崙城。
  • 陝西石峁遺址入選過去10年「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目前學界認為,石峁遺址是中國史前規模最大的城址。它就在神木市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禿尾河北側山峁上,距今約4000年左右,面積約425萬平方米。 考學古學界認為,石峁遺址是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國北方的中心 。 此前我們還注意到一篇報導猜測,石峁遺址有可能是黃帝的都城——崑崙城。
  • 航拍石峁遺址,除了驚嘆就是讚嘆,這裡將改寫中華文明史
    近些年,有一些新的考古發現,推翻了過去的一些認識。例如長期以來,大家都認為文明是產生於黃河三角洲地帶,也就是陝西、河南、山西附近區域。然而目前的良渚遺址、陶寺遺址、石峁遺址,似乎正在改變人們的看法。越來越多的考古證據表明:或許蘇秉琦先生關於中國古代文明起源「滿天星鬥」說是有道理的。陝西榆林神木的石峁遺址,從2011年確認並開展考古發掘以來,每年都以令人震驚的成果引起學術界乃至整個社會的關注。
  • 黃帝都城「崑崙城」一一石峁遺址的發現改變了對中國文明起源認識
    石峁遺址,位於陝西神木高家堡鎮石峁村禿尾河北側山峁上。地處黃土高原,與山西西北部、內蒙古東部相鄰。遺址包括內城、外城和皇城臺。面積為四百二十五萬平方米,比良渚遺址還要大近五分之二。距今四千三百年至五千年之間,是中國己發現的龍山中晚期規模最大的城址,也是當時地球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 ...多年的凌家灘是中華文明「曙光」 安徽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區域
    幾十年來,經過安徽考古工作者幾代人的努力,安徽發現了800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從被稱為「中華文明曙光」的凌家灘到剛剛被評為全國第八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蕭縣金寨遺址;從有著「淮河流域史前第一城」的固鎮垓下城址到「皖江流域史前第一城」的懷寧孫家城,通過發掘的70多處的古遺址來看,安徽是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重要區域。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揭曉 史前考古成果豐碩
    浙江義烏橋頭遺址黑龍江齊齊哈爾洪河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山東滕州西孟莊遺址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安徽肥西三官廟遺址此次入圍的項目中,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等項目均為「考古中國」的最新成果,在中華文明起源和形成、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方面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從地域分布、年代分布等不同角度來看,此次入圍初評的20個項目也呈現出以下特點。
  • 記者探訪神木石峁遺址 考古隊長:我們一鏟一刷挖出來的
    記者探訪神木石峁遺址 考古隊長:我們一鏟一刷挖出來的 來源:人民網-陝西頻道  高崗  2014年08月26日18:29 近年來,位於陝西神木縣高家堡鎮的石峁遺址的發現,引起了考古和歷史學界的高度關注。8月26日,記者來到石峁遺址,試圖用鏡頭揭開這塊埋藏在地下4000多年城池的神秘面紗。
  • 陝西神木的石峁遺址,4300年前的城市,你一定想像不到
    陝西榆林的神木,位於陝西北部、秦晉蒙三省接壤地帶。歷史上,神木一直是守衛中原、抗擊外夷的邊關前哨,素為「南衛關中,北屏河套,左扼晉陽之險,右持靈夏之衝」的塞上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