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來「盤」|雲計算市場「馬太效應」加劇,雲原生異軍突起

2020-12-16 通信世界

編者按

2020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華夏大地,我國ICT行業直面挑戰,攜手防疫抗疫的同時,通信人用一腔熱血、一份初心、一己責任不斷加速行業數位化轉型,推動我國數字經濟迎來大發展。這一年,值得被書寫,被銘記。

新的一年開啟新的希望,新的徵程承載新的夢想。值此歲末年初之際,通信世界全媒體特闢盤點專欄,梳理這一年運營商及頭部企業發展概況、剖析行業關鍵技術及創新應用、聚焦對行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的精英人物。回顧是為了更好的出發,沒有未來不可抵達。2021年即將撲面而至,ICT行業已準備好直面5G大發展的新機遇,牢牢把握這一機遇,必將迎來一片嶄新天地!

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雲辦公、雲課堂、雲演出、雲展覽……「雲化」生活極大方便了足不出戶的大眾,雲行業也再次走上了風口。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雲計算市場規模預計可超1600億元,同比增長有望達到50%以上。可以預見,在新基建政策推動與市場需求的刺激下,未來幾年雲市場的強勁發展勢頭有望保持下去,迎來黃金髮展期。

01

馬太效應加劇

國內巨頭正在強勢追趕

在這個基礎設施、技術積累、生態圈建設、資金投入缺一不可的賽道,雲計算市場的份額不斷向頭部企業集中,「馬太效應」持續凸顯。從全球市場來看,自2017年以來,全球雲計算市場3A格局(亞馬遜AWS、微軟Azure和阿里雲),佔據近七成市場份額。在國內也是如此,IDC發布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20上半年)跟蹤》報告顯示,中國前五大公有雲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中國電信天翼雲和AWS,五家總體市場份額達到76.7%。

中小型雲服務提供商已經感受到越來越明顯的壓力,甚至逐漸掉隊。蘇寧雲、美團雲的黯然退場也進一步說明了中國雲計算市場正在加速洗牌,而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等頭部玩家則會在馬太效應下,強者愈強。

從雲計算市場佔比來看,阿里雲在全球雲計算市場排名中位列第三,是亞太及中國市場最大贏家。在阿里巴巴發布的2020財年業績裡,阿里雲的收入超過400億,如此強勁的表現,讓阿里雲的估值水漲船高達到770億美元。儘管阿里雲還沒有超過亞馬遜和微軟,但其「黑馬」之姿已經越來越明顯,阿里雲的勢頭正迎頭趕上亞馬遜,不可小覷。

騰訊雲厚積薄發,依靠著騰訊本身在社交方面以及遊戲等領域的巨大天然流量池,以及微信、小程序等強大的生態轉化能力,結合自有生態打造差異化競爭,獲得了驚人的增長,成功在多個場景實現落地。騰訊雲的觸角也不斷深入IT、零售和製造業等垂直行業,特別是在金融和公共服務領域,力圖在產業和網際網路端構建強有力的標杆案例。

在眾多雲計算廠商中,「站在世界看世界」的華為雲雖然起步最晚,但依託華為30多年在全球的部署,自去年以來一直在高速奔跑。根據2020年2月IDC發布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19Q3跟蹤》報告,華為雲2019年Q1至Q3在IaaS+PaaS市場連續三個季度的增長超過300%,華為雲IaaS+PaaS和IaaS市場份額都超過7%,排名均上升到第四。事實上,政府和大型政企「上雲」的趨勢已經為華為提供了一部分增量空間。

02

5G成雲計算重要引擎

運營商如何乘雲而上?

雲計算正在迅速滲透進入各個行業的信息化環境,傳統IT領域例如金融、醫療健康、能源、政務等行業用戶利用雲計算全面改造,相關IT細分行業需求與結構也在快速升級。在5G商用帶動下雲計算產業鏈復甦及雲計算和網絡深度融合帶來新需求、新模式,雲計算正在成為運營商渴望的下一個增長點。

中國電信天翼雲經過十年深耕發展已形成2+31+X全國資源布局。據IDC及信通院數據顯示:中國電信天翼雲在全球公有雲IaaS市場排名第七,位居全球運營商之首,中國電信目前擁有315個雲資源池,在中國混合雲市場位居榜首,IDC業務國內綜合排名第一。在推進上雲進程中,中國電信7月16日明確提出「新建系統100%上雲,存量系統三年上雲」的工作目標。

中國移動則加入公有雲戰場,將在N+31+X資源布局的基礎上,著力建設具有「雲網一體、貼身服務、隨心定製、安全可控」特質的移動雲。2020年上半年,依託完善的IaaS、PaaS、SaaS產品和服務體系,其收入增長超同期水平5倍,客戶數近80萬,發展勢頭十分強勁,成為了中國雲市場上發展最快的雲服務商之一。經過一年的高速發展,移動雲也已經從去年同時期的「基礎能力補足期」進入「核心能力鍛造期」——以移動雲底座能力為基礎,進一步落實雲+網+DICT融合發展要求,通過雲網一體、雲數融通、雲智融合、雲邊協同,打造出自身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同時,進一步提升產品豐富度,推動全網資源布局,向精細化發展,向三年內進入國內雲服務商第一陣營的目標發起全力衝刺。

聯通沃雲是雲計算市場的追趕者,也是即將影響市場格局的新銳力量,正在通過積極創新來構建行業競爭優勢。據了解,中國聯通7月初發布包括新沃雲6版本、新沃雲智慧PaaS能力等在內的全新升級沃雲產品及解決方案。目前,聯通沃雲已經取得了大量創新成果,包括全面推動國產ARM架構的適配,在EB級海量存儲技術領域取得突破,通過靈雲CMP實現混合雲和異構雲的統一管理,打造雲原生技術的集成能力,探索自動化部署雲運維。此外,聯通沃雲還通過薈雲計劃推出了雲市場,雲市場匯聚了大量行業頂尖應用,間接推動了沃雲服務產品的銷售。聯通沃雲還基本完成了底層沃雲iPaaS平臺和行業中臺所構建的數位化轉型綜合方案,並在教育、醫療、城市治理、公安、交通、環保、水利等行業化應用場景做了印證,並參與了多個智慧城市建設項目。

綜合來看,雲業務的不斷發展會是運營商未來一段時期內所倚重的重要增收來源,但卻要面對巨大的挑戰和競爭,不過運營商可以利用自身網絡資源優勢在5G時代勇立潮頭。

03

垂直行業成「新戰場」

行業雲百花齊放

2020年,各雲廠商正在迅速滲透進入各個垂直行業的信息化環境,其中政務、金融、工業網際網路成為各企業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相對於視頻、電商、遊戲、社交等網際網路領域,傳統行業領域擁有著更加廣闊的市場。另外,雲企業在傳統行業的成績對於企業的品牌形象也是最好的證明。金融對於雲計算的彈性擴容能力、健壯性、穩定性,還要考慮安全性、內控合規等擁有極高的要求,但凡能在金融雲領域叱吒風雲的企業,在其他領域定然能夠從容應對。

在金融雲領域,IDC最新發布的《中國金融雲市場(2020上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20上半年中國金融雲市場規模達到19.1億美元。儘管受到疫情影響,金融雲市場在本周期內依然維持了良好的增長,同比增長37.5%。金融雲解決方案市場增速高於雲基礎設施市場,增速分別達到42.1%和35.6%。其中阿里、華為、騰訊、百度和京東數科位列前五。

據悉,阿里雲金融雲累計服務上萬家金融客戶,覆蓋60%保險企業,50%證券公司,以及數百家銀行客戶。經過多年發展,騰訊雲已經累計服務了150多家銀行,數十家券商、保險公司以及超過90%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和數量眾多的泛金融企業。付費客戶超過1萬,頭部標杆案例在業界全面領先。目前,百度智能雲已擁有200多家金融客戶、30多個合作夥伴,包括國有6大銀行、9大股份制銀行、21家保險機構,涉及營銷、風控等十幾個金融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4月26日騰訊雲以3.86 億元中標中國銀聯《2020年銀聯雲建設採購項目》,成為當時目前國內金額最大的金融雲第一大單。剛過一個月時間,6月份阿里雲獲得了中華保險7億元大單,成為國內金融雲領域迄今為止的第一大單。7月30日,在2020可信雲大會上,阿里雲、騰訊雲、金山雲首批獲得「可信金融雲解決方案」的評估認證,引發業界的廣泛關注。

根據信通院數據,2017年我國政務雲用雲量已經超過工業、金融、網際網路等其他行業。2019年中國政務雲市場規模為527.7億元,相比2016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28.5%,預計2020年政務雲市場將達到617.9億元,2023年整體市場規模可達1114.4億元,未來四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20.6%。而政務雲往往又被視為智慧城市的「核心大腦」。

來源:計世資訊發布了《2019-2020 年中國政務雲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政務雲歷來考驗的是企業在資本、人脈、技術和生態等各個方面的綜合實力,目前政務雲廠商大致可以分為四類,一是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基礎電信企業;二是浪潮雲、華為雲等傳統 IT 廠商;三是以阿里雲、騰訊云為代表的公有雲 IaaS 網際網路企業;四是太極股份、神州數碼等系統集成商。計世資訊發布了《2019-2020 年中國政務雲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華為、電信、新華三、浪潮、阿里雲躋入領導者象限。

目前,華為政務雲平臺已承載了86個市級黨政部門及下屬單位的356個業務系統。前不久,華為與北京市經信局打造了全球首朵基於鯤鵬處理器的政務雲,北京超70家委辦局業務已運行在這朵政務雲上。9月30日,鹽城市政務雲二期項目中標結果發布,華為以3.5億元中標鹽城政務雲二期項目。8月3日,華為雲1.95億元拿下烏蘭察布市政務雲超級大單,並成為為單一供應商。

目前,已有20000+政府應用系統遷上浪潮雲。基於在北京、濟南、上海、重慶、昆明5大核心雲數據中心和34個地市雲數據中心,以及遍布全球的80+運營團隊,10000+研發精英,浪潮云為全國130餘個省、市政府提供7*24小時無處不在的政務雲服務。今年8月浪潮雲正式發布了全新的「1-2-3-3」戰略,計劃投資100億,未來五年內通過三大舉措,聚焦國內、海外以及政府、企業兩維市場,為10萬+政府客戶及100萬+企業客戶提供服務;依託全新發布的「雲行計劃」,浪潮雲計劃在未來三年投入30億元,實行全業務渠道模式(ABP 模式),發展6大類8000+合作夥伴,為合作夥伴提供全面賦能支持。

在這場風起雲湧的政務雲發展中,天翼雲「翼」軍突起,成為當之無愧的領跑者。目前中國電信已經與31個省、超過236個城市建立了智慧城市戰略合作關係,構建省級政務雲平臺11個,地市級政務雲平臺100餘個。首先,天翼雲背靠中國電信,擁有真正意義上覆蓋全國的雲基礎設施。數據顯示,中國電信數據中心超過700個,雲資源池達315個,邊緣節點超3000個。政務雲還要求服務商具備強大的本地化運營服務能力,天翼雲具備屬地化服務體系,在全國各地10萬+的技術人員,針對政企大客戶有專屬的VIP服務團隊,能夠提供雲主機、雲存儲、雲備份、桌面雲、專享雲、混合雲、CDN、大數據等全線產品,以及從上雲到用雲的一攬子專享定製服務。

作為網際網路雲服務商的代表,阿里雲目前,在數字政府領域與北京、上海、天津、福建、海南等全國30個省市區達成合作,覆蓋了442個城市,包括1000多項服務類型,服務了9億用戶。11月24日,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浙江省政府公布了「一網通辦」的最新進展——截至目前,全省2629個政務服務事項已接入浙江省和阿里雲合作建設的「政務服務中臺」,64%的事項已實現「一網通辦」。

從政務和金融兩大重要領域的頭部雲服務企業,我們看到,網際網路廠商在金融領域似乎佔領著更高的市場份額,政務服務層面則以電信運營商和傳統IT企業轉型的雲廠商為主流。事實上,兩者也有著不同的雲技術接受程度,金融雲對於穩定性、實時交易、高擴展性要求最高,這與網際網路雲企業的實踐有著莫大的關係,而政務雲領域對於傳統廠商的服務要求更高,再慢慢遷移至雲的過程中更傾向於傳統的IT企業。然而,目前以網際網路雲服務商為代表的企業對於傳統行業的理解、服務也在逐步的加深,逐漸的被行業所承認接受。

04

雲原生異軍突起

加快企業雲化進程

在技術持續創新的雲計算領域,「雲原生」成了2020年各大雲廠商頻頻提及的熱詞。Gartner的預測數據顯示,到2020年,50%傳統老舊應用將以「雲原生化」的方式被改造。到2022年,75%的全球化企業將在生產中使用「雲原生的容器化應用」。

其實,雲原生並不是新概念。在國內,眾多IT企業很早就開始研究雲原生,並紛紛加入到雲原生的大家庭。

2011年,阿里巴巴內部系統開始向容器等雲原生技術進行演進,2018年,阿里巴巴提出「全面上雲且上雲原生」戰略,並將雲原生社區的新技術引入阿里巴巴內部進行實踐。今年的天貓雙11當天,又創下兩項新記錄:交易額4982億,訂單創建峰值每秒58.3萬筆。這是史上數據量、計算量最大的一年,是實時處理要求最高、與機器智能結合性最強的一次雙11,也是全球最大規模的一次雲原生實踐。

騰訊雲在雲原生領域有著系統的布局和廣泛的實踐,提供了完備的產品矩陣。目前,騰訊雲原生產品API每日調用量已經超過100億次,擁有超過100萬的開發者,同時服務超過50萬的客戶。公有雲方面,騰訊雲圍繞著Kubernetes、容器和微服務推出一系列新產品,包括彈性容器服務EKS、邊緣容器服務TKE-Edge、服務網格TCM,以及雲開發產品CloudBase,並繼續演進函數即服務產品SCF。私有雲方面,推出企業級雲原生PaaS平臺TCS,並繼續提供TKE企業版和迭代開源的TKE Stack項目。

華為雲在「雲原生」這場遊戲中,最具競爭力的玩家之一。華為雲早在2015年就在Kubernetes社區發起了Federation項目,並於2018年率先推出了華為雲多雲容器平臺;今年年初,華為雲推出了第二代裸金屬容器,這就讓「容器」和「基礎設施」的軟硬協同更加完善。而就在最近,華為雲又打出了一記重拳——官宣雲原生2.0,在資源高效、應用敏捷、業務智能、安全可信上實現新的突破。

不難發現,隨著雲計算發展成熟和企業需求推動,雲原生技術和理念得到了用戶的廣泛接受,雲原生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從通用PaaS向多元化發展,雲原生正在成為雲上的必然趨勢。

重磅預告:2021 ICT趨勢年會

【點擊上圖跳轉至報名參會連結】

歲末年初,

ICT行業最!最!!最!!!

重磅會議

已經在奔向你的路上~

「2021年ICT行業趨勢年會」

將於2021年1月8日在北京召開

眾咖雲集 碰撞智慧

總結過去 預見未來

2021年ICT行業趨勢年會為您撥雲見日

會議安排

主論壇——2021 ICT行業趨勢年會

主題:數字經濟領航 創新驅動發展

分論壇——5G高質量發展論壇

主題:打造高質量網絡,繁榮發展5G應用

分論壇二—雲網融合創新論壇

主題:網絡雲化,數智賦能

頒獎晚宴——

2020中國ICT產業龍虎榜、優秀解決方案

END

作者:梅雅鑫

責編/版式:範範

校對/審核:範範

監製:劉啟誠

相關焦點

  • 註冊制下中介機構馬太效應或加劇 頭部機構肩負重任
    來源:證券日報 原標題:註冊制下中介機構「馬太效應」或加劇 頭部機構肩負提高執業質量重任 主持人楊萌:隨著資本市場註冊制改革的不斷推進,中介機構「看門人」的責任和作用更加凸顯。註冊制下「馬太效應」或加劇一直以來,「馬太效應」持續存在於資本市場中介機構中,註冊制下亦如此。
  • 國內車企的馬太效應空前加劇 新一輪洗牌開始
    原標題:國內車企的馬太效應空前加劇,新一輪洗牌開始   眾泰、拜騰、博郡等相繼宣告
  • 匯量科技雲計算事業部負責人蔡超:站在雲原生的風口看未來
    雲計算之後,業界公認的下一個時代,是「雲原生」的舞臺。根據CNCF對雲原生的定義,他的本質是充分利用雲計算的優點來構建和運行應用的方法。他的主要特徵包括微服務、容器技術Devops和持續交付。對比傳統軟體開發方法開發出來的應用,雲原生應用可謂是底層邏輯的顛覆式創新,也是未來大勢所趨。
  • 盤點雲計算2020:初成的市場格局,網際網路向傳統行業縱深的分水嶺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在國內,雲計算發展已有十年,2020年意義更加不同。疫情以來,雲辦公、雲課堂、雲演出、雲展覽等,讓雲計算市場迎來利好。雲計算市場規模不斷增長,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雲計算市場規模預計可超1600億元,同比增長有望達到50%以上。
  • 便利蜂招聘近千人推廣智能貨櫃 行業馬太效應加劇
    與此同時,便利蜂在十餘個城市啟動大規模招聘,招聘規模近千人,多數為智能貨櫃的市場推廣崗位。據這位內部人士介紹,便利蜂認為無人貨架唯點位量的粗放型運營階段已經結束,整個行業已將競爭重點轉向運營效率。經反覆論證,公司認為智能貨櫃是運營效率提升的前提條件。
  • 城市馬太效應加劇,寧要大城市一套房,不要小城市一幢樓
    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卻身不由己,你會飄落在哪裡,自己說了並不算數,而是由風來決定。其實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會有不同的宿命,我們在時代的洪流中被裹挾著前進,有時候明明不是自己想要的結果,到最後往往卻只能向現實低頭。
  • 解讀容器的 2020:尋找雲原生的下一站
    2020 年註定是不凡的。它在陰霾中開始,在驚嘆中結束,也讓未來變得更加撲朔迷離。那麼,容器與雲原生的 2020 年呢?你是否記得它是怎樣開始的?它又將走向何方?   1.正在被打破的雲計算「三層架構」   長久以來,業界對雲計算的認知,一直圍繞著」SaaS + PaaS + IaaS「這樣經典的三層架構模型展開。然而,在 2020 年,隨著雲原生技術的極大普及,我們卻發現這個模型似乎正遭受著挑戰。
  • 馬太效應與窮富命
    馬太效應與80/20定律馬太效應,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富的更富,窮的更窮,出自聖經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倍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馬太效應體現了殘酷的社會現實,社會永遠是窮的越窮,富的越富,雖然窮的也會變富,富的也會變窮,但是這種浴火重生或者急轉直下的蛻變畢竟是少數。那麼這種現象能不能從命理上進行解釋呢?一個人如果命局組合特別好,大運又走的特別好,這種人的財富會持續的增加,豔煞旁人。
  • 馬太效應是什麼?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即兩極分化現象。來自於聖經《新約·馬太福音》[1]中的一則寓言。這本來是一則古老的寓言,而寓言本身就包含著某種生活的哲理,也就是說它本身就來源於生活,是生活經驗的總結和精華。
  • 2020福建事業單位申論寫作技巧:議論文理證法原理效應積累——馬太...
    2020福建事業單位申論寫作技巧:議論文理證法原理效應積累——馬太效應 事業單位考試中,寫作部分的答題技巧十分重要。福建中公整理了2020福建事業單位招聘申論熱點話題以及申論寫作技巧相關文章、資料,幫助大家更好地備考,更多相關信息可以關注福建事業單位招聘網。馬太效應【內涵詮釋】《聖經 • 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 「馬太效應」成主流,投資者如何尋找生存空間?_股市直播_市場_中金...
    「馬太效應」成主流,投資者如何尋找生存空間?僅就本周而言,公募基金年內新發行規模逼近三萬億和11家基金公司顆粒無收形成鮮明對比,第二隻「千元股」誕生、百元股陣容持續擴容和低價「一元股」大面積下跌反差巨大,可轉債市場也同時刷新了最高價和最低價的歷史紀錄。即使是在以低估值著稱的銀行股,也出現了不斷創新高和持續走低的天壤之別。在股指最近半年來相對穩定的背後,持續分化的馬太效應讓許多投資者,特別是習慣於低吸「撿便宜」的老股民無所適從。
  • 我國雲計算企業開啟新的徵程
    在國內,雲計算發展已有十年,2020年意義更加不同。 疫情以來,雲辦公、雲課堂、雲演出、雲展覽等,讓雲計算市場迎來利好。雲計算市場規模不斷增長,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雲計算市場規模預計可超1600億元,同比增長有望達到50%以上。 這一年,我國雲計算市場格局初定,企業服務正逐漸從網際網路向傳統行業演進。
  • 線上馬太效應加劇,線下會是「二次元服飾們」的新出路嗎?
    據IT桔子的數據顯示,2019年,漢服、JK制服、Lolita服的總體市場規模達到135.2億元,而這個數字預計還將繼續增長。一個由小眾文化撐起的新市場正在被打開。 然而,即使得到了大眾乃至資本的關注,但基於小眾文化自身的特殊性和高門檻,二次元服飾的商業化發展路徑似乎仍舊有待驗證。
  • 金融行業馬太效應顯現,鳳凰金融沉澱科技實力「強者更強」
    導語:近兩年,金融行業的馬太效應正逐漸顯現。實力強勁的企業,擁有與優質機構合作的絕對優勢, 近兩年,金融行業的馬太效應正逐漸顯現。實力強勁的企業,擁有與優質機構合作的絕對優勢,為廣大用戶提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更優質,虹吸用戶的效應也更強。
  • All in 雲時代 雲原生如何影響企業IT化進程
    文/時代財經史成超隨著雲計算時代的到來,「雲原生」作為雲計算時代的新興技術理念,以平滑遷移、快速開發以及穩定運維等技術優勢,成為企業「上雲」重要工具,也成為雲計算廠商搶灘市場的籌碼。廣義的雲原生是全面使用雲服務構建的簡稱。狹義來講,雲原生包含以容器、服務網格、微服務、Serverless為代表的雲原生技術。
  • 2020年阿里云云原生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雲原生促阿里雙11訂單...
    2020天貓雙11狂歡季成交額、阿里雲創建訂單峰值再次創下新高,下單體驗更為流暢,其背後的阿里云云原生技術功不可沒。阿里雲已擁有國內規模最大的雲原生產品家族和開源生態,在Gartner發布的2020年公共雲容器報告中,阿里雲排名全球第一。
  • 2021年甘肅公務員申論技巧:議論文理證法原理效應積累——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在申論文章寫作中,需要加入一些原理效應為論證增彩,在此本文中重點介紹馬太效應,希望大家學以致用,用到寫作當中。【內涵詮釋】《聖經 • 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 雲原生時代,雲計算成為科研發展新基石
    作為行業雲解決方案,SciPlus 科研雲基於雲計算技術構建,具有資源共享、彈性收縮等雲平臺共性,專注於管理與存儲,將計算資源和數據資源合理高效整合到雲端,包括多雲異構雲管平臺、通用分布式計算框架、流式編程計算框架,為科研工作者提供科研數據的計算分析能力與數據共享、學科領域資料庫建設、科研協同協作等服務。
  • 加速企業數位化創新 阿里雲宣布成立雲原生實戰聯盟
    12 月 23 日,由阿里雲主辦的 "2020 雲原生實戰峰會" 盛大開幕,此次峰會以"原生加速·數創升級"為主題,峰會主論壇上德勤中國合伙人劉俊龍、阿里云云原生應用平臺負責人丁宇等人分別發表演講,深剖雲原生大規模落地現狀,
  • 誰動了華為雲計算的奶酪?
    來源:鋅財經「華為永遠不會用今天的優勢來綁架未來的客戶。」在2020華為雲網際網路5G創新峰會上,華為雲業務總裁鄭葉來就差明著說那個「支付和流量都要靠它」「用技術手段恐嚇和要挾現有客戶不能選擇多雲技術」的市場份額暫時領先的供應商是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