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講理論、傳技術、促文明、化積怨……小小屋場會,成為張家界新時代基層治理的有效抓手。至11月份,張家界市有「屋場」2758各,開會20932場,聽眾人數超過100萬人。屋場會怎麼開,誰來開,在哪開,開什麼?12月15-16日,記者來到張家界,親身感受張家界的屋場會經驗。
12月15日上午,在張家界市桑植縣醴源鎮西界村,一場屋場會正在熱烈召開。正在說話的是少數民族特色旅遊項目「十八寨國際民宿度假區」項目負責人。十八寨項目,有五個寨子將建在西界村,村裡第一次正式跟村民們介紹十八寨項目,選擇了屋場會的形式。十八寨項目落地西界村,就是一場屋場會上大家討論的結果。
屋場會上提出發展鄉村旅遊金點子
11月上旬,西界村召開屋場會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就今後農村發展聽取群眾意見。聽了報告,老黨員王孝化心潮澎湃:「我們村裡現在路好了、水好了,離城又近,可以考慮發展鄉村旅遊了。需要流轉土地,我第一個支持。」王孝化的建議得到大家的贊同。
會後,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就與縣招商局、鎮政府密切溝通,很快與張家界易簡文化旅遊開發公司籌劃的 「十八寨國際民宿度假區」項目一拍即合。11月下旬,度假區首期項目已在西界村正式開工建設,計劃投資2.5億元,預計年前完工。
屋場會上不僅開出「金點子」,還能消除隔閡,讓老百姓和黨員幹部心往一處想。去年9月,西界村準備實施七至九組的組道通達項目,牽扯到佔地。絕大多數老百姓都踴躍支持,但也有一些村民認為佔了地沒補償,不願意配合。村幹部多次上門做工作,還是有個別村民認為「別人都有補償就我沒有,村幹部辦事不公」。膠著之際,駐村工作隊提出召開屋場會,讓村民把意見都在會上公開講清。屋場會上,工作隊先講清農村修路的相關政策,明確「要致富先修路」的基本道理,隨後讓村民暢所欲言。反對的村民在了解到大家都沒有補償後,解開了心中的顧慮。
沙塔坪鄉政府駐村隊通過召開「屋場會」,呼籲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吳蛟,通過網絡轉發求助信息,發動本村在外務工人員愛心助力,掀起了 「幫扶」浪潮;原沙塔坪鄉天坪村合併到六耳口村,原天坪村村民一直認為公益林補償資金被村幹部貪汙了,「屋場會」公開澄清,現場核對發放兩年的公益林資金,隔閡破除了……一場場屋場會,拉家常、聽實情、議事情,真正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說老百姓聽得懂的話
桑植縣的屋場會,主要圍繞縣委縣政府脫貧攻堅、異地搬遷、折舊復墾、鄉村振興等中心工作,普及政策,鎮、村、組各級黨員幹部還就醫療、社保、教育、就業等扶貧問題,宣傳政策、解疑答惑。這些話題如何讓老百姓聽得懂、聽得進去?桑植縣的做法是講「土話俚語」、講老百姓能理解的話。
「以前,幹部在會議室對著文件念,我們在下面聽著犯困,回去該幹嘛還是幹嘛,現在屋場會開到了家門口,政府有什麼惠民政策,都當面解釋,我們有什麼問題,也可以及時反映。」說起「屋場會」,桑植縣瑞塔鋪鎮楊家洛居委會水井峪組的老黨員周玉英一下就來了興致。
王超是西界村的扶貧幹部。他畢業于吉首大學,是村裡少有的大學生,2017年3月他回到家鄉,成為一名扶貧幹部。他告訴記者,自己經常參與村裡的屋場會,給鄉親們宣講扶貧政策、教育政策。「來參加屋場會的大多是一些村裡留守的老人,他們對於新事物、新政策的理解有點慢。有人就問過我,各種助學政策有什麼區別。我說,就像建房子,小學就是平房,享受陽光助學補助,初中是二層樓房,享受雨露計劃,大學本科就是小別墅了,享受大學本科一次性獎學金。」王超說。
王超很支持屋場會的形式,他認為這樣可以在現場就能面對面解答村民的問題。「村裡第一次開屋場會是2017年3月,駐村工作隊在那個會上鼓勵大學生回鄉,我就是在那個會上下定決心的。」
小小屋場會,讓老百姓的聲音被聽到,也讓政策通過「土話俚語」、村裡人講身邊事的方式分解、傳達,全縣精準幫扶更有溫度,政策落實更有速度。自7月下旬普及「屋場會」以來,桑植縣成立「屋場會」宣講隊100餘個,298個村(居)多次召開「屋場會次,收到問題或建議3000多條,化解矛盾糾紛300餘起。
瀟湘晨報記者李姝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