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有一處景點,專為紀念桃園三結義而建,可惜知道的人不多

2020-12-23 一起走遍世界

旅遊隨筆:還記得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精彩場景嗎?作為三國迷,每每回憶起當年看三國時候的情形,耳畔總會縈繞著:「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這樣的臺詞!

雖然說史料上,並無「桃園三結義」的確切典故,但,通過千年的戲文渲染,不是真的,也變成真的了,或許,這就是約定俗成的力量!

甚至,至今,在我腦海中,還有這樣的一幅畫面: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好哥們,意氣相投,相見恨晚。

於是,便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在一處桃園之中,舉酒結義,對天盟誓,誓言: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幹一件大事!這便是戲文中常見的桃園三結義畫面。那麼,問題來了,桃園三結義在哪發生的呢?

按照戲文上的說法,是在涿郡張飛莊後,那花開正盛的桃園,但是,史料上並無確切的記載,因此,所謂的故事發生地,或為後人杜撰!

不過,在今天的河北省涿州市境內,卻有一處旅遊景點,與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有著一定的淵源,據說,是專為紀念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而建的!下面,請緊隨我們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的鏡頭,一起來看看吧。

原來,在河北省涿州市松林店鎮樓桑廟村境內,有一座名為「三義宮」的古建築,整座廟宇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文化底蘊深厚。相傳,這座古建築,始建於隋朝,後經唐、遼、元、明、清各代不斷修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

話說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明武宗皇帝朱厚照,親賜璽書「敕建三義宮」,於是,這裡便成了涿州境內有名的三國文化故地,每年三義宮廟會的時候,附近許多三國文化愛好者,雲集至此,場面十分熱鬧。

上圖為河北涿州三義宮大殿內景,當地的朋友說,千百年來,三義宮拜謁者絡繹不絕,不過,至今,這個景區,還只是3A級景區,可惜外地知道的人並不是太多!

親愛的讀者朋友,如果有機會,你會來三義宮拜謁拜謁嗎?

歡迎留言討論,更多旅遊見聞,敬請關注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桃園,究竟在哪裡?
    《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的桃園究竟在哪裡?《三國演義》第一回 ·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明確地說「桃園三結義」是在涿縣。那麼,三國時代的涿縣,目前在哪裡呢?涿縣,古時為涿郡,後改範陽郡、範陽縣,現在是河北省涿州市。
  • 涿州張飛廟,桃園三結義的故裡
    在我國有很多張飛廟,其中著名的有三座,分別是:重慶雲陽張飛廟、閬中張飛廟、還有河北涿州的張飛廟。涿州張飛廟又叫「張桓侯廟」,坐落於河北涿州桃園辦事處忠義店村(原名張飛店),是為紀念蜀漢大將張飛而建造的。
  • 桃園三結義,生死手足情
    三義宮,原為「三義廟」,又稱「漢昭烈帝廟」,坐落於河北省涿州市,是歷史上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故地,為紀念劉備三兄弟在此結義而建。始建於隋代,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1508年明武宗皇帝朱厚照親賜璽書「敕建三義宮」。整座廟宇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文化底蘊豐厚。
  • 涿州市舉辦「桃園三結義」系列紀念活動
    4月19日,涿州市舉辦《三國源——桃園結義在涿州》展覽和「樓桑春社」暨「桃園結義」紀念日活動,吸引廣大市民和遊客參加。據了解,今年農曆三月二十三(4月19日)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1834年紀念日。
  • 為啥說「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兄弟結拜有何講究?
    為啥說「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兄弟結拜有何講究?在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甚至有些人還會與沒有血緣關係的朋友結拜,讓彼此的關係變得更好。而在古代,以及小說中,這樣的結拜就有很多,雖然他們並沒有血緣關係,但是他們之間的關係十分的好,譬如大家所熟知的桃園三結義,這說的就是劉備、關羽、張飛三個人的結義。再說瓦崗結義,這個結義人數多達四十六人,他們這些人在隋朝末年那可都是響噹噹的人物,都是唐朝的開朝功臣。
  • 民間流傳的桃園三結義
    《涿縣誌》記載,「樓桑村在涿州東南,為漢昭烈故裡,有桑高十丈,亭亭如樓,昭烈兒時,與宗中諸兒戲桑下,......嗓側有昭烈古廟。」據當地老年人講,這裡確實有過一棵高大的桑樹,相傳是劉備幼年時玩耍的地方,劉備曾對他的小夥伴們戲言道:「我為關子,當乘此羽葆蓋車。」直到清末民初,這棵大桑樹的樹墩還在,上面可以站下二十多個小孩。
  • 三國中有桃園三結義嗎?桃園三結義的意義有哪些?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中一段盪氣迴腸、催人淚下的劇情。劉關張三人偶然結識,因為同樣的政治抱負三人走到一起,義結金蘭,從此關羽張飛對劉備生死相隨,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 但是在正史中,沒有桃園三結義的記載。那麼,羅貫中先生寫桃園三結義的意義何在呢?
  • 論桃園三結義真偽
    三國演義第一章就是宴桃園三結義,桃園三結義也一直是件歷史美談,那到底有沒有桃園三結義。《三國演義》裡記載: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幹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 有句老話「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為什麼這麼說?
    人們都暢想著美好的兄弟情誼,可是現實是殘酷的,有些人就違背了當初許下的諾言,做出了背信棄義之事。有一句話就是說這種結拜的兄弟情誼的,那就是:「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缸一爐香」。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下面就讓小編和大家來說一說吧!說起三國時期的「桃園三結義」,大家一定都不陌生。
  • 為什麼桃園三結義階段,天下以關羽為重心呢?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一個歷史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三國時期,三國時期可謂是人才輩出,出現了很多很有才華的人,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這個故事是和那時候的三個很有名的人有關,那就是桃園三結義,那麼這裡面到底有什麼故事呢?為什麼那時候的桃園三結義的時候,天下要以關羽為中心呢?
  • 「桃園三結義」被誤讀千年,它的真相你必須要知道
    公元188年三四月的一天,在一片灼灼盛開的桃花林中,端放著一黑漆案桌,桌上擺滿了烏牛白馬等祭禮,案前有三人正莊重地焚香跪拜。要知道,陳壽是蜀漢舊臣,在《三國志》中一直稱劉備為「先主」。因此,如果有「桃園結義」之事,他必定不會隱瞞。不僅如此,《三國志》還專門記載了關羽對劉備的稱呼。公元200年,曹操東徵,劉備投奔袁紹,關羽被曹操所擒。
  • 桃園三結義竟是不存在,張飛居然不殺豬,不是油膩大叔是美男?
    張飛本是河北涿州一個賣豬肉的屠戶。值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有黃巾軍起義之際。劉備一個自稱為漢皇后裔,實際卻是一個織席販履之徒。一次在街市上看到朝廷榜文,召天下有志之士討伐黃巾亂黨!這大耳劉備便和看家護院的關羽以及屠豬賣肉的張飛,在張飛大院的一處桃林結拜成了兄弟。
  • 桃園三結義——劉備不是結義大哥
    大家好,我是三斤,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桃園三結義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裡記載的故事。它述說了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哥們三為了匡扶漢室的目標,意氣相投,在桃園結為異姓兄弟的過程。 事實上,劉備並不是桃園三結義中的大哥。更確切來說,劉關張三人是沒有進行桃園三結義的。
  •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教訓竟如此慘痛?
    雖然現實不允許我們流浪江湖,嘯聚山林,但是在我們的思想裡都有那股子血性,那股子豪氣,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我們嚮往桃園三結義,我們嚮往瓦崗一爐香,嚮往水泊梁山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嚮往熱血沸騰的江湖。但是「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這句話一直流傳在我們耳邊,讓我們望而卻步。為什麼「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
  • 《三國演義》從桃園三結義開篇,你不了解的權謀考量
    《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浩浩蕩蕩的歷史卻從不起眼的小事,桃園結義結義拜把子開始!如果我們仔細讀了《三國演義》就會發現,那些參與創作《三國》的說書藝人,文人雅士,都脫不了兩個字,一個是忠,一個是義。整個《三國演義》也確實是從忠義著手的。既然講忠義,難免會有個人情感在裡面。「尊劉抑曹,捍衛正統」即是忠的提現,而義字,在中國人看來,結拜是最好的體現了。因此,小說開宗明義,劉,關,張理所當然地作為主角出場了!
  •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柱香!為何這樣說
    據說以前跑江湖的,要上三炷半香:第一炷,敬的是羊角哀和左伯桃,高山流水,生死之交;第二炷,敬的是桃園三結義;第三炷,敬的是梁山泊108將替天行道;剩下那半炷,敬的才是瓦崗寨。以至於後來,有這樣一句話「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人應該交什麼樣的朋友?一、共同的理想劉關張聚義,有自己的理想:破賊安民、建功立業,後來由此延伸為匡扶漢室。
  • 寧學桃園三結義 不學瓦崗一爐香
    你反過來看賈家樓,一開端就都有必定身份了,並且還有不少對立面,在衙門的樊虎連明等,太原侯的姑爺柴紹,北平府的十二棋牌官和他們的少保羅成是官人,剩餘的滿是江湖人和山大王,還饒上倆掌柜的,和梁山不一樣,上梁山的官人都被逼反了,在官府已無立足之地,北平府的那幾位有家有業,憑什麼看得起你們這些匪呢?
  • 「桃園三結義」被誤讀千年,它的真相你必須要知道
    公元188年三四月的一天,在一片灼灼盛開的桃花林中,端放著一黑漆案桌,桌上擺滿了烏牛白馬等祭禮,案前有三人正莊重地焚香跪拜。要知道,陳壽是蜀漢舊臣,在《三國志》中一直稱劉備為「先主」。因此,如果有「桃園結義」之事,他必定不會隱瞞。不僅如此,《三國志》還專門記載了關羽對劉備的稱呼。公元200年,曹操東徵,劉備投奔袁紹,關羽被曹操所擒。
  • 桃園三結義,他們到底是怎麼認識的,小說和現實大不相同
    備回頭一看,發現那人有八尺高,長著豹頭一樣的腦袋,圓圓的眼睛,滿臉的鬍鬚像鋼絲一樣豎立,他的聲音聽起來像洪鐘,看起來很有威懾力。那人告訴備他叫張飛,靠賣酒,宰豬和殺羊為生。經過一段交談,兩人發現竟然挺合眼,因為他見備志向不低,於是他願意拿出自己的家當作為資本,與備一起努力,做一個大事業,讓自己的家門紅火。
  • 三國正誤之桃園三結義
    如果要問《三國演義》中最讓年輕人熱血澎湃的是什麼,我想應該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了。這幾乎已經成了《三國演義》的一張名片。假如沒有桃園三結義,三國演義的故事就不完整,就如一個本應該是西裝革履的帥哥,卻在西裝之下趿拉著一雙拖鞋一樣令人無法忍受。在中國老百姓的心裡,可以沒有赤壁之戰,可以沒有張文遠威震逍遙津,可以沒有呂子明白衣渡江,可以沒有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卻決不能沒有桃園三結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