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SS-18「撒旦」它具有這俄羅斯特有的粗曠性格,速度快載彈量大,其在洲際飛彈最重要的發動機技術上有著一定的領先優勢,是一款非常強大的彈道飛彈。俄羅斯的SS-18「撒旦」飛彈,是世界上體積最大、威力最大的現役飛彈,這款飛彈採用了液體燃料,總重量為209.6噸,全長32.2米,直徑3.05米,最大射程為16000千米,可以攜帶10枚核彈頭,飛行速度23馬赫以上,精度最小僅為220米。
中國DF41飛彈是世界上最具有殺傷力的的彈道飛彈之一,它的戰鬥能力完全可以滿足中國的戰略需要,其射程可以打到全球任何角落。東風-41飛彈是目前中國現役最新型的彈道飛彈,飛彈的重量為63.5噸,最大射程為15000千米,飛行速度25馬赫,誤差不超過200米。該型飛彈採用分導式多彈頭,最多可配備10枚核彈頭。
RSM-54彈道飛彈,英文綽號:Skiff,中文:輕舟,是俄羅斯的多彈頭洲際彈道飛彈。 RSM-54彈道飛彈是為667BDRM型戰略核潛艇設計的彈道飛彈。RSM-54彈道飛彈為三級液體燃料飛彈,由俄羅斯馬克耶夫設計局設計生產。飛彈屬第三代洲際彈道飛彈,於1986年開始裝備當時的蘇聯海軍潛艇。2002年至2005年,俄對RSM-54型洲際彈道飛彈進行改造,使其達到了目前陸基和海基飛彈的最高技術水平。
UGM-133A彈道飛彈是美國海軍第三代潛地彈道飛彈。UGM-133A彈道飛彈是美國海軍最重要的海基核威懾力量。UGM-133A飛彈具有大得多的體積,它可以攜帶8具MK-5再入載具外加8枚47.5萬噸的W-88核彈頭,此時它的射程高達11000公裡之多。在滿載情況下,三叉戟II D-5核彈頭投擲數量可以增加到14枚,當然射程會有所縮水。不過在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規定下,只攜帶最多8枚核彈頭。
RT-2PM2彈道飛彈,譯文:白楊-M彈道飛彈,是俄羅斯的洲際戰略彈道飛彈。該飛彈是為取代RT-2PM彈道飛彈並在其的基礎上研製的新一代洲際彈道飛彈系統,使用固定發射井發射的型號為RS-12M1(РВСН代號: 15П165),使用MZKT-79221通用型16輪運輸車移動發射的型號為RS-12M2(РВСН代號:15П155)。該飛彈可攜帶多枚分飛彈頭,射程超過1萬公裡,飛行速度快,並能作變軌機動飛行,具有很強的突防能力。
LGM-30G「民兵3」戰略彈道飛彈,是美國的一型固體洲際彈道飛彈,研製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於20世紀70年代正式服役。作為上一代「民兵2」的改進型,「民兵3」對於再入階段的性能做了大幅改進,成為美軍第一型裝備了分導式多彈頭的地對地戰略彈道飛彈。
M-51彈道飛彈是法國的一型海基遠程彈道飛彈,是法國第五/六代潛射遠程彈道飛彈。M-51彈道飛彈前身是M-45彈道飛彈,它的研製是法國為確保其戰略核威懾力量的有效性,實現國家安全戰略以及實現更新換代的需要,具有射程遠,突防性、攻擊和生存能力強,小型化的特點,與M-45飛彈相比,不僅射程大幅增加,精確度也明顯提高,將賦予法國更靈活的核打擊方式,有助於提高法國海洋戰略力量的裝備水準。
布拉瓦洲際彈道飛彈,完全借鑑了「白楊」-M型陸基洲際彈道飛彈的研製經驗,具有突防能力強和圓概率誤差較小等特點。該飛彈與「白楊」外形相似,只是射程略微降低,為10000公裡。「布拉瓦」洲際彈道飛彈仍然採用三級火箭助推,使用固體燃料作為推進劑。它是俄羅斯現在組成二次核打擊能力和核三位一體的組成部分。布拉瓦洲際彈道飛彈隨著北風之神」級首艇「尤裡多爾戈魯基」號於2013年於1月10日正式服役。
東風-31彈道飛彈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裝備的一型陸基遠程彈道飛彈,是中國首型固體燃料遠程彈道飛彈,也是中國第二代戰略飛彈。東風-31彈道飛彈應用了許多新技術,在體積、打擊精度、生存性能和突防能力等方面均有明顯突破。
SS-N-19是蘇聯70年代初就開始研製的一種長程超音速、掠海飛行的多用途反艦飛彈,彈長10.5~11米,彈徑0.8~1.1米,翼展2.6米(摺疊後為1.6米),總重約7噸。採用獨立制導方式,射程約500-550千米。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巡航速度大於2馬赫(最高速度可達2.5馬赫)的長程掠海飛行反艦飛彈。蘇聯的幾種艦艇如「奧斯卡」級巡航飛彈核潛艇、「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以及「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上都裝備有這種反艦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