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到咖啡豆有公母之分,還是在很多年前有人從峇里島回來,給我帶了幾袋咖啡豆,跟我說「導遊」講咖啡豆是有公母之分的。
由於之前對咖啡還不像現在這般感興趣,所以我就「信了」。直到開始研究咖啡,才知道咖啡豆並不分什麼公母。但是也不曾去認真寫一篇文章說明這個事兒。
覺得應該總結一下了,是因為又有朋友在國外玩的時候,被安利了這個公母概念,再問過我後,我覺得有必要科普一下咖啡豆公母這件事兒,讓大家了解這背後的知識。
01
咖啡樹不分公母
首先,咖啡樹本身並沒有公樹、母樹之分。
事實上,咖啡花是一種同時擁有雌雄雙器官的植物,屬龍膽目茜草科。咖啡豆本身在烘焙之前是咖啡果實的核心種子,本身落入土裡後即可自行生長,即使只有一棵樹也能生長出咖啡果實。既然是雌雄同體,便沒有所謂的公樹、母樹的區別,自然就不該有公豆、母豆的差異。
所以,正確的說法是「平豆 Flat Beans」與「圓豆 Peaberry」。在正常的情況下,一顆咖啡漿果內會有對半分成兩顆的平豆﹝種籽﹞,但少數情形內部的種籽沒有分裂,而是呈現完整橢圓形顆粒的一粒圓豆。一般而言,圓豆的產量是平豆的1/50左右。
02
圓豆與平豆的形成
其實「公豆」算是畸型果實,正常的咖啡豆應該有2個種子,但公豆咖啡則因為其中1個種子發育不良,使得另1個格外肥大,也因為得到雙份的養份,因此口感比起母豆咖啡好。
母豆即為我們一般所見的咖啡豆是半邊的,外表較為扁平,烘培後中間溝紋明顯;公豆則是一整顆完整豆子,外表呈橢圓狀,烘培後中間溝紋較細小,且保持其原豆之整粒形狀。
再從植物學來講,若是單花雙胚珠授粉,打開有2顆豆子,就是平豆(母豆);若是單花單胚珠授粉(基因突變),樣子是一顆圓圓的,就是圓豆(公豆)。
一顆咖啡樹,公豆只佔總產量的5%~10%,所以物以稀為貴,公豆就被大家熱捧,如果把公豆單挑出來賣,那價格就會相對貴很多!
有些咖啡飲用者認為peaberry具備更強烈的香氣,因為正常的咖啡豆應該有2個種子,但公豆咖啡則因為其中1個種子發育不良,使得另1個格外肥大,也因為得到雙份的養份,因此口感比起母豆咖啡好。同時又因為其稀少性質而有時候被哄抬成高價出售。相較之下,在不同的咖啡產區,這種豆子有時都會被歸類於瑕疵豆而被丟棄。
03
有哪些知名公豆?
目前市場上會出現peaberry的豆種,較著名的例子是Kona咖啡豆,這是一種在夏威夷生長的Kona咖啡豆當中有約5%的豆子是peaberry型態。
另外,坦尚尼亞咖啡Tanzania Peaberry當中約有5%~10%的果實也會出現peaberry型態,而且豆子長得特別小。
04
總結
總的來說,咖啡豆是不分「公母」的,因為咖啡樹本身是不沒有公母之分的。之所以炒作這個概念,該因公豆產量少,佔了物以稀為貴的道理。而咖啡好喝與否跟是不是圓豆關係並不大,只與生豆質量、烘焙手法、烘焙度、製作水平有關。最後是不是一杯好喝的咖啡,還需要我們自己親自去品嘗它的風味,如果我們覺得好喝,是自己理想中的咖啡味道,那就是一杯好咖啡!!
本文內容均通過網絡重新整理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