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在天津港繁忙的貨櫃碼頭上,一箱箱裝載進口新鮮火龍果的貨櫃,正通過天津海關「船邊直提」作業模式,快速從進境船舶上直接吊裝至運輸車輛提離,實現提貨作業「零等待」。
「通過『船邊直提』,每個貨櫃至少可節約1天物流時間及300多元費用!目前我們共節約60多萬元了。」聖尼賽(天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王經理說。
王經理口中提到的「船邊直提」改革,就是天津海關為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在全國首創的一項貿易便利化舉措。它是以進口貨櫃貨物向海關提前申報為基礎,企業充分利用貨物在途運輸時間辦理通關手續,進境船舶抵港後,無需海關查驗的貨物即可放行並實現企業車輛從船邊直接接卸、提貨。
種好「試驗田」 凝聚改革攻堅合力
北京是世行對中國營商環境考核樣本城市,天津口岸作為北京的外貿出海口,對營商環境指標具有重要影響。為進一步優化整體口岸營商環境,天津海關黨委從企業需求出發,在實際走訪調研基礎上,探索提出「船邊直提」具體實施路徑。
改革之初,天津海關結合企業資質、商品屬性等多種因素,選取汽車零配件等標準品作為先行先試的商品。在試點成功之後,又針對不同商品的通關特性設計個性化的配套服務措施。如針對礦產品實行「船邊直提」綠色通行,並逐步將水果、凍品、大宗貨物等商品納入重點推介範圍。
天津海關在建立海關、碼頭、外理、車隊、堆場5方協調配合機制基礎上,還與天津港集團召開多輪聯席會議,共同對多個核心港務系統進行深度優化,簡化平臺預約流程及變更環節,打通「船邊直提」的信息壁壘。
疊加「政策包」 充分釋放改革紅利
持續放大改革「紅利」,是擺在天津海關面前的另一項課題。2020年以來,天津海關立足天津港區位優勢,將改革的目光鎖定了國際過境班列。
天津口岸是「一帶一路」的海陸交匯點、京津冀及中國「三北」地區與世界貿易的重要通道,每年過境國際班列幾百列,區位優勢明顯。
今年3月份,天津海關針對國際過境班列,多次與天津港集團、鐵路堆場等部門密集磋商研究,實現貨物進境時在港口碼頭卸船過程中直接轉運到鐵路堆場等待裝車發運,貨物自卸船至運達鐵路堆場時間由2至3天壓縮至3小時以內。
經過一年多實踐,天津海關逐步將「提前申報」「匯總徵稅」「兩步申報」「擔保放行」等多種便捷舉措與「船邊直提」深度融合銜接,改革的「政策包」不斷疊加,充分釋放改革紅利。
就在今年10月份,蕪湖某公司從天津新港海關申報進口的302個貨櫃,同時採用「兩步申報」和「船邊直提」兩種改革舉措,節省通關時間約7000小時、成本8萬餘元,企業獲得感持續提升。
「現在通過微信服務號,可以接收船舶抵港、卸船進度等信息,就能提前安排車輛進場提箱時間,基本上實現了車到即提,實在是太方便了!」負責運輸的卡車司機拿著手機演示到。
據統計,目前天津口岸應用「船邊直提」進口貨櫃海關通關時長不足1小時,碼頭滯留時間由平均48小時以上壓縮至不足10小時,口岸貿易便利化水平顯著提升。
擴大「朋友圈」 增強輻射帶動效應
隨著改革輻射效應的凸顯,也為區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為支持雄安新區外貿經濟發展,落實京津冀三地海關籤署的《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合作備忘錄》要求,將雄安新區進口貨物納入「船邊直提」範圍。
今年,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天津海關、石家莊海關會同天津港集團預先協同聯動、快速響應,在天津港應用「船邊直提」作業模式,將194噸進口防疫物資自進境船舶直接吊裝至運輸車輛,實現從貨物卸船到運輸車輛駛離碼頭的港口提貨作業「零等待」,為疫情「阻擊戰」爭取了更多寶貴時間。
在疫情期間天津新港海關還主動與天津報關協會取得聯繫,組織線上宣講會,面向160餘名企業代表介紹2020年「船邊直提」的新舉措,線上解答企業疑問。
此外,天津新港海關還主動聯合天津市口岸辦、報關協會、貨代協會等單位對外召開各種推介會20餘次,現場解決企業疑問100餘個。
目前,「船邊直提」貿易範圍已從初期一般貿易擴展到保稅入區、海鐵聯運等模式,商品範圍從標準品擴展至所有進口商品。2020年, 「試驗田」終於結出累累碩果。
天津海關所屬新港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一年多實踐,僅據新港海關統計,『船邊直提』數量已從初期每月大約300箱增長至8000箱左右,參與企業達4000餘家,基本已遍布全國各地,我們的『朋友圈』還在不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