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宮造型簡單,大氣磅,是一個階梯狀的大長方形建築。頂部是一個垂直的曲面拱頂,下面有一個高大的中央通廊,外面則是由一系列細長的鐵桿支撐起來的網狀構架和玻璃牆面組成。這是帕克斯頓按照植物園溫室和鐵路站棚的樣式而進行的設計。它長為563米,合1851英尺(這是為了紀念建造的時間一1851年),寬124.4米,高20.13米,建築面積7萬多平方米,相當於梵蒂網彼得大教堂的4倍,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單房建築。由於屋頂很高,海德公園原來生長的榆樹都沒有砍去,直接保留在宮內,成了室內裝飾的植物。
水晶宮共用去鐵柱3300根,鐵梁2300根,玻璃9.3萬平方米。豎的柱子的間距為2.4米,合8英尺,當時英國生產的玻璃最大長度是4英尺,這樣兩柱之間就必須裝上兩塊玻璃,這比起那些磚瓦製造的柱和梁架的截面積小得多。據計算,水晶宮所有的柱子和牆身僅佔建築面積的千分之一,看起來就只有鐵架和玻璃,內部沒有任何多餘的東西。整個建築簡潔利落,通體透明,寬敞明亮,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晶瑩多彩,就像是童話中的水晶宮殿,所以後來人們就把這個展覽大廳稱為「水晶宮」。清朝一位官員在參觀後評論說:「一片晶瑩,精彩眩目,高華名貴,雅璨可觀。」還有人陶醉地追憶說,徉其中的感覺如同是「仲夏夜之夢」,讓人忘了身外世界。
英國水晶宮的建造在建築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19世紀以來,建築技術有了革命性的突破發展。鋼材等新材料的運用,使得有關建築的所有想法都似乎成為可能,機器成了新建築風格的塑造者技術為建築產品的新材料提供了直接來源;非專業的建築師取代了原來建築師的地位成為建築的革新者。傳統的堅固、實用和美觀三位一體的建築美學觀念第一次受到了嚴峻的挑戰。新技術拓展的空間使這個時代的建築師開始重新去認識建築本身的內涵。水晶宮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應運而生的。
它所負擔的功能是全新的、多樣的,傳統建築所無法滿足的,是當時最具影響力的建造。它要求巨大的內部空間,最少的阻隔;快速建造,造價節省。它在新材料和新技術的運用上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實現了形式與結構、形式與功能的統一,擯棄了古典主義的裝飾風格,向人們預示了一種新的,輕、光、透、薄的建築美學,開闢了建築形式的新紀元。它的外形是革命性創舉,結構上用預製構件所造具有非固定的特點,覆蓋面積可大可小、可長可寬,靈活多変,非同尋常。它的一切都是當代的象徵和未來的前兆位著名的建築評論家說過:「現代建築的歷史不僅是建築自身物質意義上的,也是對其重新認識和爭辯的歷史。」新觀念的建立、爭辯和發展貫穿著整個20世紀。
新的建築樣式反映了社會、經濟和文化的衝擊,代表著新的生活觀念和時尚,即使在美學意義上沒有達到完美經典的境界,但其獨特的原創性,給後人帶來無限想像力和啟蒙意識,推動了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水晶宮以輕快的形象替代了傳統建築的穩定外觀,使人耳目一新。在材料上用鋼鐵和玻璃取代傳統的土、木、石磚等,而且都是可現場裝配的預製構件,這是史無前例的。施工方面則用鉚、套和螺釘等的連接、緊固代替傳統的磚石砌疊技術,把房子當成機器一樣安裝,完全表現出工業生產的機器本性。從多方面突破傳統建築觀念,開闢了建築形式的新紀元。這幢建築的幾何形狀、模式的機械重複以及堅硬晶瑩的玻璃牆壁,預示了20世紀設計的發展,對後人影響巨大。
(大英博物館)在東方藝術館的印度陳列室裡展出有大量獨具印度特色的佛教題材的繪畫和離刻,其中尤以佛院羅雕刻最為引人注目。佛院羅是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2世紀即度盛行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是東西方文化融合的產物。把希臘的莊嚴典雅與東方的深沉含巧妙融合,營造出非同一般的藝術效果。館的繪畫生動而真實地展現出一個古老面又感人的故事.佛的某世前身為一國王,有一天,他為了從惡鷹嘴裡救下就要被它吃掉的鴿子,不惜剜下自己身上的肉飼鷹,兇惡的老要求他割下與鴿子同樣重量的肉國王仁心寬厚,幾乎割盡了自己的血肉,才使鴿子得救。繪畫把佛教的崇高超然藝術地表達出來,獨特而又感人。大英博物館的東方收臧與探險家奧雷爾斯坦因密切相關。此人從1901年開始,前後4次到亞洲大陸探險旅行。
他按當年亞歷山大大帝東徵的路線進行探詢,所到的地方包括伊朗高原和中國人跡軍至的沙漠地帶。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到達了我國的敦煌莫高窟,利用中國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疏於管理和兵荒馬亂的混雜情勢以及敦煌守衛人的老邁,竊取了大量的藏經壁畫。敦藏經洞的4萬多件經書及書稿,大英博物館就藏得1.3萬件,其中最早的是公元868年的手抄本《金剛經》。這些抄本凝結了數代中國僧人的心血,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但是就這樣落入到外國探險家的手中,一直流落海外!大英博物信裡還有來自非洲大洋洲和美洲土著即第安人的藝術作品。每一件展品都在訴說著一個遙遠的傳奇故事,充滿著濃鬱的異國情調,使人籠罩在一種神秘大英博物館的藏書在世界上也是久負盛名。館內有大量的英國以及來自世界的經典文的氣須中獻、手稿和檔案。其中有不少珍貴的版本、極具價值的文獻手稿和僅存的珍本,如英國大憲章的原稿、莎士比亞手稿真跡等等。
事實上,英國國家所有的出版發行物你都能在此找到。除英文外,還有阿拉伯文,波斯文、土耳其文、梵文、印地文、蒙文和中文等許多種文字的書籍。僅中國書刊就有6萬多種。大英博物館這座高大的古典式建築中,陳列著人類歷史文化的豐富寶藏,目前擁有將近600萬件藏品,一系列內容豐富的陳列大廳展示了來自世界各個文明時期、各種區域的古文物,每一個展室都精品紛呈,令人流連忘返。其中,稀世珍寶數不勝數。沉浸在其中,仿佛遠離了現代文明的喧器,置身跨越時空的世界歷史畫卷之中。大英博物館建館250多年了,可謂歷史悠久,宏大輝煌。大英博物館除了參觀免費之外,還允許參觀者攝影,這是在眾多博物館中不多見的,極大地方便了參觀者進一步研究、學習。大英博物館是當今介紹世界文化與文明最令人矚目的博物館。每一件文物都蘊涵著一個古老的故事段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呈現出瑰麗多姿的文化藝術,不愧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和豐富收藏的文化聖殿和世界藝術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