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評論員
陶鳳
冬季疫情防控形勢比想像中更嚴峻。
冬季疫情防控形勢比想像中更嚴峻。近一段時間以來,黑龍江、遼寧、北京、河北等多地接連出現疫情散發病例,而河北疫情形勢最為緊張。截至1月12日24時,河北省現有本地確診病例395例,尚在醫學觀察本地無症狀感染者215例。
仔細梳理多地疫情,有些案例雖然一反常態,卻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疫情防控依然存在局部短板。這些短板可能體現在以農村為代表的局部地域,也可能體現在一小部分特定人群。相較於城市,農村地區在疫情防控意識、防控資源等多方面,都處於相對薄弱環節。衛生條件差、醫療設施不足等客觀因素也制約了防控工作的有效落實。
一些人防控經驗不足、意識薄弱,也為風險放大和病毒傳播創造了可乘之機。石家莊本輪疫情的傳播路徑經常出現「診所」代替專門的發熱門診,「自行服藥」取代去專業醫療機構就醫,甚至有人隱瞞行跡,給流調工作帶來挑戰。以上種種也是病毒得以逃開醫院核酸檢測、持續隱秘傳播的重要原因。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隨著外部形勢變化和寒冷天氣持續,變異病毒在世界多個國家傳播,也造成了防控難度持續升級的高壓挑戰。疫情防控新情況、新風險不斷出現,防控的長期性、複雜性、反覆性日益凸顯。
經過長時間的常態化防控,鬆懈心理、厭煩情緒難免,如何做到防控心理不鬆懈,精準防控工作無疏漏,不僅是對國家、企業、社區的考驗,也是對每一個普通公民的考驗。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到春節期間,人口流動以及聚集現象將增多,「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不容小覷。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會議要求,應減少不必要出行,減少人員聚集,減少在途風險,確保疫情不因春運擴散。
每年寒冬,上億中國人像候鳥一樣歷盡艱險完成一場遷徙。春節回家團圓,對於大多數家庭而言都是一年裡最重要的一件事。富有儀式感的年節,是中國人精神追求的象徵,也是打工人莫大的情感慰藉。
特殊形勢下,倡導在工作地過年,最大程度降低傳播風險,不是不可以被理解,但更需要被關懷,設計出一整套人性化的靈活調休制度、科學合理的經濟補貼,讓同在異鄉的人可以少嘗些「異客」的苦,讓平安過年成為另一種回家過年。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到。眼下,重點人群疫苗接種工作爭分奪秒。新冠疫苗上市後,在緊隨其後的疫苗大規模接種中,居民個人不負擔費用,將由醫保基金和財政共同負擔。疫苗的保護網將最大限度地覆蓋更多人群。這個過程漫長而煎熬,但定會有春暖花開的一天。
評論員丨陶鳳
編輯丨張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