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福建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前三季度福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萬億元,名義增速12.75%,實際增長8.3%,同比去年前三季度增長了2636.8億元。在省內所有城市中,GDP總量排名第一的是泉州,前三季度實現了5684億元的生產總值,著名旅遊城市廈門實現了3297億元的生產總值。
前三季度,泉州以GDP總量5684億元穩居省內第一,名義增速14.67%,同比去年前三季度增長了727億元;排名第二的是省會城市福州,前三季實現GDP總量4858億元,名義增速12.71%,同比去年增加了547億元;第三名就是著名的旅遊城市廈門,前三季GDP總量為3297億元,名義增速11.35%,同比去年前三季增加了336億元。
前三季度,全省經濟發展實現了12.75%的名義增速,其中9個城市中有8個城市的名義增速都在10%以上,泉州不僅GDP總量第一,而且名義增速和實際增速都排名省內第一,厲害了,泉州!其中寧德市名義增速為9.47%,雖在10%以下,但已經很接近於10%的水平,增長速度其實是很快的,只不過和省內其他城市相比就顯得落後了。省內9個城市的GDP總量都在1000億元以上,4個城市GDP總量在2000億元以上,而在5000億元以上的只有泉州,這讓省會城市福州略顯尷尬。
泉州,是福建最有經濟活力的城市之一,改革開放40年以來,實現了跨越式發展。1978年全市GDP僅有7.79億元,1992年突破100億元,2002年突破1000億元,2013年突破5000億元,2017年達到了7548億元,2018年前三季度達到了5684億元,按照前三季度的增長速度,今年全年突破8000億元幾乎沒有懸念。
泉州的民營企業在省內是非常有名的,2018年福建企業百強榜發布,這些企業主要分布在福州、泉州和廈門,其中福州43家,廈門31家,泉州15家,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入選的企業中,民營企業就佔到了一半,比如恆安、達利、安踏等民營品牌。泉州GDP總量的80%就來自於民營經濟,稅收的80%來源於民營經濟,研發創新的90%也是來自於民營經濟,可見民營經濟在泉州的發展程度,有活力,創新程度高。
廈門是全國有名的旅遊城市,也是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2017年,廈門實現生產總值4351億元,實際增長7.6%,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512億元,同比增長7.9%。按照常住人口計算,2017年廈門人均生產總值為10.9萬元,折合1.6萬美元,人均GDP排名全國前列。
2018年前三季度, 福建全省GDP總量為2.3萬億元,按照常住人口3911萬人計算,前三季度福建人均GDP為5.9萬元,排名全國第7位,緊隨廣東(人均GDP達6.3萬元)之後。同時福建全省的經濟發展相對比較均衡,沒有太大的區域發展差距,經濟增速也是排名全國前列,各市的經濟都保持著高速增長,但是至今省內沒有一個城市的GDP總量有破萬億的,泉州今年突破8000億元,要破萬億還需要時間。
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