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能少年團》:「時空穿越」中的民族文化傳承
「一道苦茶,一道甜茶,一道回味茶」,張一山拜師學習白族三道茶,從而得知了百年茶道的秘密;葫蘆絲聲一響起,王大陸在手藝人教導下吹出彝族遙遠傳說……
浙江衛視最新一期《高能少年團》節目中,張一山、王大陸等人來到了雲南民族村。在為小夥伴尋找返回現代線索的過程中,他們潛心學習各民族文化精粹,感受到古老文化的傳承意義。
「超時空營救」和百年傳承
《高能少年團》這個4月1日起在浙江衛視獨家首播的綜藝真人秀,集結了王俊凱、劉昊然、董子健、張一山、王大陸5位極具人氣的90後明星,在首播當天便拿下全國同時段收視冠軍,不僅秒殺同檔期其他綜藝節目,更是在騰訊、樂視、愛奇藝3家網站上創下上億的點擊率,在微博上也成為熱門話題。從體驗勞動的樂趣,到領略大自然的魅力,再到感受民族文化保護的意義,《高能少年團》所打出的「成長十二課」,每堂課都在為觀眾展現純真的少年蛻變。
在「時光穿越」模式下,王俊凱、董子健穿越古代京城,張一山、王大陸則留在現代雲南民族村。唯有穿越少年王俊凱、董子健從藏寶閣中智取「金鎖」還給賞花少女,現代少年張一山、王大陸才能得到彝族女子的傳家寶「金鎖」破解謎團。若不是現代少年從白族村遺蹟碎片中拼湊出刺客面容,王俊凱、董子健也絕不能發現身邊隱藏的刺客。古今兩組少年每一個舉動都影響著對方的世界。
「從沒想過穿越還有這種玩法!」「超時空營救」裡古今之間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因果聯繫,令一些網友感嘆「絕妙」。
《高能少年團》自開播以來便不斷嘗試以觀眾喜愛的方式去傳播民族文化,而這一次「時空穿越」課更嘗試以跨越百年的因果效應暗喻民族文化傳承的深遠意義。該如何將民族文化傳承融入綜藝?擺脫生硬的說教,《高能少年團》用「時空穿越」模式打造了動人的一堂課。
有觀眾說,《高能少年團》很像是一群少年的社會實踐旅行,他們帶著好奇的眼光去往不同的地方,認識世界,對話生活,也許顯得稚嫩,但不失真誠。從第一節「勞動課」開始,《高能少年團》強勢加入了一線綜藝節目的廝殺,讓5位少年偶像努力挑戰「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凸顯挑戰精神、團隊合作意識,打破了不少觀眾對少年成名的固有成見,讓更多人開始更加客觀地評價少年偶像們。
「鸚哥嶺精神」傳遞環保意識
海南萬寧「現買現賣」的黎族舞蹈還沒跳盡興,《高能少年團》的5位「小哥」又在鸚哥嶺保護站志願者的帶領下,踏上海中孤島加井島開始體驗極限生存了。第二期的「自然課」上,來自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的3位志願者,以「生存指導」的身份全程參與高能少年的挑戰任務。
在很多人看來,海南鸚哥嶺只是風景宜人的自然保護區,但其實,一旦佔地5萬公頃的鸚哥嶺的自然環境被破壞,整個海南島的氣候都會發生惡性變化。在海南鸚哥嶺自然保護區,10年來活躍著一群熱血青年。2007年,來自全國12個省市的27名大學畢業生聚集到這裡,遠離繁華都市,紮根深山密林,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面對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苦和寂寞,致力於森林保護事業。2012年,鸚哥嶺自然保護區管理站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如今,每年都有上百名大學生主動向海南省林業局投送簡歷,表示嚮往鸚哥嶺精神,願意紮根在此建功立業。
作為他們中的一分子,節目中被少年們親切稱為「全哥」的黎族小夥子符惠全,大學畢業後已經在這裡工作了6年。節目中,他和他的兩位同事一起,向高能少年們介紹哪些是野外毒果子、被野生毒物咬了該怎麼辦。
「保護區的工作很辛苦,但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在交流工作和生活現狀時,另兩位志願者米紅旭和陳沂章表示每年最多只回家一次,「不喜歡這個東西根本堅持不下來」。
「以前總覺得『自然保護』很小清新,現在才明白已有無數年輕人為之奉獻青春。」節目播出後,鸚哥嶺志願者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而更多的網友也討論起了如何「從小事做起保護自然」。正如某熱評所說:「很多時候,會傷害自然的,不就是無心之舉嗎?能保護自然的,不也是舉手之勞嗎?」《高能少年團》一堂「自然課」,既用「荒島生存」歷練了5位少年,也用少年們、志願者們保護自然的決心與行動感染著無數觀眾。
食材短缺,王俊凱從海岸上捉來螃蟹;沒有水果刀,張一山用鏟子切的木瓜更甜;沒有燒烤工具,劉昊然扔到火中烤焦了的玉米更香……在人跡罕至的加井島上,少年們面臨的終極任務是在沒有食物、沒有水電、沒有房子的條件下,依靠自己的能力在荒島露宿一宿。以往真人秀中的荒島求生,大多以「虐」為主,而《高能少年團》卻貨真價實地進行了一波野外生存知識科普。
雖然急著下海浮潛嬉戲,幾位少年仍記得下海前要先卸妝,以免造成汙染,破壞海裡植物的生長。在節目最後,節目組撤離海島時,雖然已經疲憊不堪,大家還是不忘將海灘上的垃圾全部帶走……在「自然課」中,少年們圍在篝火旁,聽志願者講述他們的經歷,學習《鸚哥嶺之歌》,在鸚哥嶺志願者「生存指導」的幫助下不僅順利通關孤島生存,更完成了保護大自然使命的傳遞。
「『鸚哥嶺精神』跟我們的『高能精神』其實是相通的,雖然每個人都是普通人,但只要有心,就能做到『高能』。」節目中,董子健感慨地說。
「成為自己心目中的高能少年」
王俊凱、劉昊然、董子健、張一山、王大陸5位90後明星的粉絲數加在一起約5000萬。《高能少年團》每一期都以一個全新的挑戰去激發幾名年輕人的高能感,真實地展現他們身上無所畏懼的衝勁:不僅有關於體力、智力、意志和團隊的塑造,還分別嫁接傳統文化、環保、公益等,清晰的社會價值訴求貫穿始終。
在談到這個節目的定位時,總導演丁卿說到「青春、勵志、成長」這幾個關鍵詞。「我們應該有個引領作用,傳遞正確的價值觀。他們可以有小調皮,但絕對不是老炮兒玩的那些東西。」丁卿表示,節目就是想讓5位年輕人在體驗社會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獲得成長,「拋卻偶像等外部因素」。
第二期節目首個環節,大家就遇上了難度頗高的高塔挑戰,需要少年團彼此牽引一同登上高塔,完成爬索、高空速降、攀巖等21個極限項目。面對「全世界功能最齊全訓練高塔之一」「最具特色的團隊拓展訓練設施」,觀眾在節目中看到了大家一起搭著肩走過長繩,看到了恐高的董子健和楊迪,即使抖著雙腿,卻都沒「慫」,緊跟大部隊的節奏,看到了當劉昊然的鞋帶散了,張一山細心地幫他系起來,看到了年紀最小的王俊凱一直關注著身邊人的安危,不時地幫助他人……
「沒有誰比誰高能,只有誰比誰更努力」「其實我們都是一幫普通人,克服所有的恐懼和極限,我們就成為自己心目中的高能少年」……第一期的水塘捕魚環節,節目呈現只有短短10分鐘,但拍攝時少年團在水裡整整泡了兩個多小時。
在《高能少年團》中,「高能」概念正在逐步體現:通過一場青春實踐,少年們通過認識自我、認識世界、認識社會,不斷成就更好的自己的同時,也用他們的示範效應和榜樣力量,將青春的正能量發酵、播散,影響更多年輕人的成長。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