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好朋友,江湖人稱七爺。我們相識在2014年的冬季。那時候中國熱帶觀賞魚的市場還非常景氣,我還清晰的記得我們相識的那個場景。我找他買魚,結果一頓500塊的宵夜,他從我卡裡划走了97萬人民幣。這是當初最不地道的招待,沒有高腳杯,沒有霓虹燈,沒有身高180,胸比籃球還大的妞。反而我喜歡他這種方式。
那個時候我們每個人生活的方式就是兩個字-花錢。40萬一條的魚死了。燒烤嘛,總要吃一頓40萬的燒烤。他和我一樣,都是由興趣為驅動力終而從事了這個行業。後來越相熟越投機,我們身上有同一種味道。我們是同一類人。
從博特太陽之子led的研發路,我迷戀上了科學的魅力。
大約是在16年的年底,七爺說他奶奶的,這些螢光燈看著眼睛太難受了。我想去研發一款燈,後來一幹就不可收拾,就是這樣因為一根燈管,有了現在的博特。
原來本以往一根燈,無非就是燈管加個開關調調顏色就不會顯得那麼耀眼了。不幹不知道,一幹嚇一跳。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光照是一個生物生長的基本要素。光照的折射和頻譜不僅影響魚的生長更加影響一條觀賞魚的體色。一條基因好的龍魚其實是不需要大紅的燈去刻意給身體染色的。隨著營養的搭配和日照光的充足,在20釐米左右就會開始適應性的發色。動物的這種膚色可以理解為對環境的自然適應色和物種的體表本色。
那麼這就顛覆了我們原來的認知,原來我們買的燈只是一層外衣罷了,在生長上起不到幫助,觀上燈也好似卸了妝的女子,令人毫無勃起的興趣。
從電學和光學的角度來說:常規的螢光燈只是在燈管內塗粉來改變光束的顏色,這種光其實對眼睛是有傷的,不僅魚會變成近視眼,人眼長期觀看也會疲勞。而且高壓燈管外部玻璃如果發生破裂常常出現電死魚的事故發生。
充分的調查以後,我們有了方向:第一要保證安全,所以低壓是我們絕對的原則。在低壓的基礎上要獲得更高的亮度只能搭載led燈泡,但是led的顆粒狀燈珠又會亮的刺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四處奔波找到了一種pc的柔光燈罩。
最終一個小小的燈管,我們歷經的長達半年的研發時間。低壓驅動的密集式三色集成燈珠+漫反射pc柔光柔光罩+全光譜光束照明。搭配石英防爆燈管和三層潛水設計。便有了今天你們看到的博特太陽之子led。
一根燈管,就設計了生物學,光學,電學,物理學等多門學科。現在再次拿起這支燈管。不禁心生感嘆。
有人說培養一個碩士博士是很容易的,也有人說讀那麼多書。難道我以後天天要用買菜要設x嘛?難道打著方向盤也要用勾股定理嘛?但在接觸了工業設計以後,我由衷的敬佩每一位科學先輩打下的基石。
在當下,一切的工業和科學,幾乎都是基於愛因斯坦一輩留下的已有知識上做交融。近半個多世紀以來,在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生物學領域,令人吃驚帶有顛覆性的原創自然科學,從未出現過。
半個多世紀了,我們衝進了一條漆黑的隧道,不知長度。
義大利格蘭薩索山,終年白雪皚皚,山下1400米處,藏著地球最大的地穴實驗室。科學家們齊聚於此,日夜守候在三層高樓的探測器旁邊,捕捉著遠方微小的粒子。
2011年秋,官宣捕捉到了瑞士方面發射而來的中微子,速度比光還快。按照狹義相對論,光速是不可能被超越的。如果超越,時間就可以倒流,因果律也會隨著崩塌,整個物理學將推倒重寫。
學術界因此沸騰,該官宣視頻超過12萬學術播放,以往的視頻只有幾百人點擊。
幾個月後,科學家們開始道歉,世界的鐵律被撼動。只是gps接收器和電腦之間的光纜鬆動了。
沒有超光速,沒有時光機,世界仍在愛因斯坦的凝視之下。科技進化的速度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快。
1927年服役的美國列剋星敦號航母,在二戰時被日軍擊沉了,在當時它的最高時速是33節。
過了90年以後,法國現役的核動力戴高樂號,重量輕了0.1噸,可航速只有25節。
1970年,第一架波音747用了8小時從紐約飛到倫敦。48年後飛行時間依然是8小時。2017年中國才有了一架空客a320差不多大小的「大」飛機c919試飛。
1969年阿波羅10號創造了記錄3.9萬千米,而46年過去了人類依舊沒有突破。如今各國發射的太空探測器仍未能突破70年代的水平。火箭依舊靠化學燃料推進。和百年不變的沖天煙花如出一轍。
從德國原始的v1,v2火箭,到人類登月只發展了30年的時間。70年代的人們都覺得有生之年可以去火星旅行。但是已經沒有但是了...
四五十年過去了,大家能做的事情就是比房比車比奶子
上世紀50年代,大學教授告訴學生,再過50年,人類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一定不是夢。太空旅行與清潔能源絕對普及大眾。
2010年,另一個教授在講座中給出的時間,依舊是50年。
而在更微觀的領域,摩爾定律正在搖搖欲墜。主導這個時代的cpu,工藝縮小到7納米後在突破5納米之下到量子效應幹擾嚴重,元件不再穩定。
晶片教父黃仁勳說,人類已經無法再創造更高級的cpu,他是第六個唱衰著,人類的最高運算能力再狂飆數十年後,開始止步不前。
回憶起知乎上的某篇文章可能是真實存在的《某些時候,我懷疑是不是三體人真的封鎖了我們的科技》《世界是不是真的是模擬出來的》
沒有一個突破性的產品誕生,但是比特幣增長了10倍,所有人都在吹鼓大數據,亞馬遜和京東的無人機計劃,更像是為了市值想出的商業手段。
從13年起,iPhone變的越來越長,越來越大,性能每一代增長一點。但很難等到突破性的創新了。
去年9月,雙卡雙待,是新一代iPhone最大的創新。
1870年《海底兩萬裡》描述了電力潛艇,85年後,美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服役。
1888年,阿西莫夫寫出《我,機器人》,預約只能機器人會在1996年誕生,這一次我們爽約了。機器人出現在了日本av展上。
然後,我們沒能在2001年開始太空漫遊,數十年後好像也沒辦法讓多啦a夢真的誕生。
過去,人們總是能輕易的幻想出未來的模樣,並能不斷追逐後如願觸摸。而現在人們都在不斷的房價會是多少,一周後又收到一家銀行批下的信用卡。晚上約我喝酒的這個姑娘會不會跟我去開房?
現在的我們,只顧著採摘果實,這些果實,包括數百年來廉價的土地資源和巨大的人口教育紅利,同樣包括科學技術。
1945年到1971年,抗生素,彩色電視,電腦,核電站,網際網路,太空旅行,相繼面世,那些定義了現代世界的東西,要麼已經形成,要么正在萌芽。
2010年後,美國宣布不在提供任何資金研究癌症。因為從2000年後人類對於癌症的研究已經處於數十年的0突破狀態。美國是這項組織的最大支撐方。
博特-是一種態度。
知識跟能力細水長流,智慧和思考照明宇宙。雖然我們處於一個很小的行業,但是我們每一個產品涉及的科學層面都無比廣泛。而在這個小小的行業,水泵,燈光等等各類器材也已20年從未革新。我們想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專注於自己的領域,將它做到極致。世界的跨越式進步,就是每一個領域的極致不斷疊加的動態結果。
我們生活在最好的時代,卻總是去抱怨最廉價的物質。我們可以不需要像普通人一樣過普通的生活,而是可以活在驚悚的電影中刺激一把。去創造,50年後讓我們一起看看,世界的改變,有沒有你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