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上搜索了一下神仙居,其實是歸屬於浙江仙居的一個景區,也是屬於浙江台州市,座落在括蒼山裡。台州我去過幾次,拍攝華頂杜鵑國清寺。仙居我真的沒去過,剛好今年楊梅採摘季到了,說是季節到了其實已經落幕了,我們後來是專程到高山上才得以體會一下東魁楊梅的採摘樂趣。說決定和朋友們一起去採風休息幾天,立馬說走就走,準備了線路和要落腳的地點準備拍攝的位置地理環境熟悉等等都在手機和電腦上搞定,然後,就出發了。
以前去浙西南採風拍攝,對於浙江三江包括曹娥江富春江楠溪江的人文地理有所了解,這次所到之處正是中國山水詩山水畫的新變革發源之區域。
時間長短未定,最後用了三夜四天,開車過去並不太遠,400公裡高速,走G60過杭州進入S26諸永高速神仙居出口下來即是,包括仙居高遷古村尚仁古村,都在附近,眼望周圍突兀的山峰就是神仙居景區,我們直接開到神仙居山腳下的淡竹鄉的預定民居,十分準確幾無誤差地在逸閒民宿客棧大院裡駐車。這裡環境優美,整潔美觀,空氣清新。
看到一個神仙居的廣告詞,天姥山地理位置是有爭議的,暫且不考證。因為我是徒步攀登神仙居,同行者無有響應,他們說山腳下看我攀登直播,好吧。
我於第二天徒步攀登了神仙居。
下午到了以後沒有閒著,趁著陽光不錯,沿著盤山公路走了些許,順便熟悉一下環境。
公路兩邊一片青綠,環境植被非常好,山水很清有很多人在玩水遊泳。
早上五點左右起來,開車來到神仙居南門一刻鐘時間,一路幾乎沒有人,十分清靜,在廣場上停好車,背起攝影包出發了。
南門索道站
「從6:00開始,進入神仙居的南門開始爬山。山門有人值班,我給他看了證件得以提前進去攀登。準備上山去拍幾張風光,但是今天天氣太好,太陽已經出來了,我估計雲海一定是沒有了。整個山裡面。現在只有我一個人。我現在走了將近一個小時,在半山腰。整個路上只有我的腳步聲。溪流裡的水聲。林裡的鳥叫聲,哎呀。。。山裡非常的寂靜,也非常的美。汗水一直在往下流,腳步也越來越重。但是看見山頂就在不遠處 我又邁出了步伐。」這是我攀登神仙居路上自己錄的音轉成文字,當時為了趕時間上去,氣不夠喘,半道上發現太陽起來了,天空通透,我放慢腳步,知道上去也拍不到啥了,汗水已經溼透了體恤,我擰了幾次再套上,終於登上神仙居頂,一睹風採。
下山就快了,偷個懶乘纜車飛躍而下,坐在蝌蚪民居的園裡,老闆娘香噴噴的野菜餡餅冒著熱氣端了上來。。。。。。
晨光
進入山門就沿著溪流而上
分別用快慢速度拍攝了幾張
觀音峰
終於登上來了,神仙居上面基本上是一個大平臺,棧道修了很多方便大家遊覽。
這是正在建造的一個玻璃觀景平臺
南天橋橫臥
一路上來,汗水溼透體恤
仙居的山美水美,為了尋找水美,我們驅車沿山路十八彎直上,但聞水聲便駐車覓之,盤旋來到上井村,路邊山坡上山澗溪流給了我們驚喜,流水衝出的石臼石槽石洞讓我有了探險的欲望,純粹自然的樣子大家感嘆不虛此行。
得益於逸閒民宿王掌門指點,我們才得以找到俞坑村和上井村,路不寬,但是修的非常平整整齊,沿途風景秀麗,溪水環繞瀑布掛川,回來途中品嘗了客棧飯店地道的土雞湯紅燒肉,因為好吃,特地預定了第二天的晚餐,真是拍美照品美食兩不誤。
仙居白龍線鄉道
深山龍潭
飛流直下三千尺
遙望瀑布掛前川
天氣預報第二天有雨,盤算中的雲霧應該回來吧,歇下不走了,旁邊有尚仁古村落可以一看,沙灘上拍神仙居剛剛好,我們既來之則安之,紮營,泡茶。
煙山雲起時
一切如此美妙,清晨,預料中的雨預料中的雲霧,在雨中我拿起雨傘衝入雨中。
煙雨仙居圖軸(八幅接片)
延時攝影
看著雲霧變換,我也不停地變換著機位,在腰帶雲霧裡,我淌入水中爬上樓頂不停地拍攝,因為早上開始時第一道腰帶雲最清晰,越往後地氣升騰漸漸就瀰漫開了,在雨中操作不是很方便,機器注意防護要緊。我用延時攝影法堆棧了一幅,也用接片的方式取了一幅寬幅畫面。
淡竹鄉周圍的環境位置都十分好,我藉此機會在尚仁古村落轉悠了一下,和村裡的老人們交談,訪古,亦是了解當地民情古風的一種最直接的方式。
坐在二樓的平臺上,泡好了新年裡的龍井茶,一股清香溢滿唇齒之間,也飄向四周,遠景是厚厚的雲層裡有霞光射出,但是色彩不濃烈,觀音峰和雲中列仙就在眼前,突兀獨立,旁邊有幾隻白頭翁在啾啾鳴叫,溪水的流淌聲忽隱忽現,偶爾的農家犬吠和雞鳴更添了幾份鄉間的寧靜。
清風徐來,絲毫沒有夏日的炎熱。
很喜歡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他的一夢遊,讓天姥山成了歷史疑案,直到現在仙居新昌還在爭論不休都想讓詩仙的步履停在本地。「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李白在夢中把天姥山的氣勢描繪的淋漓盡致,我現在坐在山前,無力體會詩仙的夢境,但是仙山是實實在在就在那裡。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我沿著詩人的登山石階款款而上,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確實如此美妙,詩人想必是來過的,不是夢遊。
太陽又回到的厚厚的雲層裡,天空有些暗,但絲毫不影響我沿著詩人的腳步繼續探尋。
千百年前的遊俠謝靈運在浙南山居開創了中國山水詩之新風,「春晚綠野秀,巖高白雲屯」,「夜曠沙岸淨,天高秋月明」,唯美的詩意嚴重影響了唐宋詩詞對大好河山的詩意文風,看看詩仙太白在夢遊裡對謝公的推崇就可見一斑,「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原來詩仙也是有仰慕之情的,不光是仰慕謝公的山水詩,也仰慕謝公寄情於山水之間的情懷,「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這一點,李白做到了,而且做的我認為超越了謝公,他行走中國南北,留下一行行腳印,「朝辭白啼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我行嗎?
如果說謝靈運開創了中國山水詩的大幕,那麼,黃公望則是用飽含深情的筆墨長長一揮,在富春江畔開創了中國山水畫的新氣象,他的《富春山居圖》被譽為山水畫的第一神品。想像一下,延綿110公裡的富春江畔,有一個長髯飄逸的78歲老人,獨自一人走在江邊,一走走了數年,他用五年的時間,揮毫寫出富春神韻。「構一堂於期間,每於春秋時焚香煮茗,遊焉息焉」,何等的隱士俠客啊。
看到眼前的景色,仿佛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對於浙東南三江山水的喜愛原因,浙江仙境孕育了文人墨客旅行家,我尋覓著曾經的足跡,再次走進這裡。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在二樓的平臺上,在香茗起舞中,在神仙居的綠水旁,坐看雲起,真是不錯。
2020.06.29於蝌蚪民居,記之
高遷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