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後上火怎麼辦?看完你就可以放心了

2020-12-12 掌門談養生

艾是純陽之物,破一切邪淤。邪者,風,寒,溼,火,燥都是病邪。艾灸藉助火力將藥力直送人體經絡,遇風去風,遇寒驅寒,逢溼去溼,遇火消火,遇燥去燥。這股純陽之力,就象一把寶劍,摧破一切邪淤,打通人體的經絡,從而使人體的元氣,營氣,衛氣都能正常良好的運轉。當然,艾灸後的確有上火的情形,其主要原因是病邪在反抗,正邪交戰時,火燥之邪暫時佔了上風,這種上火現象表明陰陽正在調整,陽不勝陰。此時患者會覺得喉嚨異常幹痛,這是病邪(寒邪)逐漸外發時的必然症狀(病邪被驅趕到哪裡,哪裡就會出現西醫所謂的炎症。

從原理上來說,艾灸上火是因為體內病邪盤踞,淤堵了陽氣通行的經絡,而陽氣得不到疏導和傳輸,就會出現類似上火的現象,我們要做的是——堅持艾灸,祛除病邪,疏導陽氣。如果中途放棄,則前功盡棄。甚至導致病邪更加猖狂。

客觀地說,艾灸上火是一種普遍現象,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上火,因為上火屬於艾灸的一種瞑眩反應,即好轉反應,也被稱為排病反應,而艾灸後瞑眩反應有很多,比如說腹瀉、症狀加重等。

更進一步講,上火是一種正常的好現象,大部分人都會出現。因為體質和病狀不同,剛開始進行艾灸的時候,非常容易出現口乾、發熱等症狀,一般可以不用太過於顧慮,只要繼續艾灸症狀就可隨之消失的。

之所以這麼說,也是有醫學依據的。中醫講「藥不瞑眩,厥疾弗瘳」,也就說如果人體陽氣被調動起來之後,人體會有一個自我修復過程,用我們現在人常引用的話叫正邪相互抗爭的過程,這個階段就會產生一系列的排病反應。而在這個過程中,除非醫術非常高明的醫生進行操作,否則陰陽是不可能同時上升的。陰陽只要不平衡,人體就一定會有症狀出現,當我們用綜合的方法讓陰陽重新達到一個新的平衡,這樣,症狀最終就會消失了。你會發現,你身體的整體情況也會跟著上一個臺階。

灸後易上火的人群

1、上熱下寒中氣虛(詳細解釋:上熱(有上火的表現)、下寒(畏寒,手腳冰涼,特別是腳)、中氣虛(脾胃差,消化吸收差)。

2、氣血嚴重不足,稍微運動就累,兩虛。

「上火」分類大盤點

1、心火

心火的話可以分為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而實火表現為反覆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中醫認為,心為陽髒,其性屬火,心火是溫暖全身的主要熱量內源。心為君主之官,主神志,心主血脈,是人體的主宰,開竅於舌。火熱之邪,侵犯人體,先傷於心,火熱攻心,極易導致心火亢盛,氣血逆亂,心神不寧等一系列病理變化,出現心煩、失眠健忘、口舌生瘡等症狀。尤其是「陰虛火旺」的人,更易外感火熱,出現心煩意亂,急躁易怒,甚至神昏譫語等「火氣旺」的症狀。

2、肺火

肺火也有虛火和實火之分,肺熱盛極化火則為實火,肺陰虛而生火則為虛火。主要表現為乾咳少痰、痰中帶血、咽疼音啞、潮熱盜汗等。

3. 胃火

胃火即是胃熱。輕微胃火盛者,好像永遠吃不飽,其實是胃熱給大腦的錯覺;到火盛至某一個階段,胃部出現發炎現象,就會變成什麼都吃不下,可以說是物極必反。

典型症狀: 痘痘長、牙齦腫、口角爛。胃火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胃口不好、便秘、舌紅、少苔,起居失度、勞累引起上火;而實火主要表現為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幹硬、舌苔黃膩。

4. 肝火

肝火多由外界刺激引起,所以調整情志、穩定情緒非常重要,焦躁情緒會火上澆油,保持心情舒暢有助於調節體內的火氣。 睡眠不夠或是睡眠質量不好,也會造成肝火上升。經常熬夜也會打亂人體正常的作息時間,肝臟不能如期休息和排毒,於是只好加班加點將體內積存的雜質和毒素清除,這無疑加重了肝臟本身的負擔。

典型症狀: 頭痛頭暈、耳鳴、眼乾、口乾舌燥、口苦口臭、兩肋脹痛、睡眠不穩、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眼睛有眼屎、視力模糊、飛蚊症、血壓上升、兩肋脹痛。

5.腎火

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發脫齒搖、睡眠不安、五心煩熱、形體消瘦、腰腿酸痛等。

灸後上火怎麼辦?

1、控制時間和頻次:

即減少艾灸的時間和頻次。降低艾灸時的溫度,懸灸的話可以離皮膚更遠點;減少艾灸的時間,比如原來每穴灸15分鐘,那麼現在就灸10分鐘。另外可以適當的停灸,比如灸3天停1天等等。

2、先陽後陰,引火下行:

上身部位的穴位少灸,然後八髎、足三裡、湧泉從上到下的艾灸,打通中間的障礙以引火下行。對於氣逆上衝,肝陽上亢等引起的病症,灸湧泉可以鎮逆下氣,灸足三裡、絕骨可以引氣下行。另外,在艾灸半小時後可用艾葉泡腳。

4、灸前灸後喝溫水:

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溫開水,水溫應略高於體溫為宜,在每次灸療結束後還要再補充一杯60度左右(稍微有點燙嘴)的熱水。或者可以取麥冬、熟地各約15g煮水,灸之前喝100毫升。

5、飲食調理:

飲食上面要注意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少吃最好不吃醃製品等容易引起上火的食物,多進食新鮮的蔬菜水果。另外,艾灸導致的上火,可以用進食綠豆湯或者綠豆粥來達到降火的作用,因為綠豆具有清熱解毒,消除消暑煩渴的功效。

6、刮痧降火

大椎處刮痧,可以起到降火的作用!操作方法很簡單,在大椎塗上精油,用力快速刮幾下,出痧後,等10分鐘痧退之後可繼續刮。除了降火氣,刮痧還有利尿排毒、發汗排毒、清除毒素、舒筋活絡作用!

7、點刺放血

艾灸上火表現在方方面面,上面提到的是常見的幾種,另外還要看艾灸上火習慣走的路徑。有些人艾灸的餘火上頭,表現在頭面起疙瘩,或口乾舌燥、口舌生瘡等,這個時候可以用點刺放血,就在大椎穴點刺放血,或在耳尖,還可以在合谷點刺放血。

如果上火在中焦,有的人艾灸後,表現為腹脹。其實也可以在肝俞、膽俞、脾俞、胃俞部位點刺放血,還有足三裡;如果上火出現在下焦,可以在八髎穴點刺放血或刮痧。

具體方法(最好在專業人士指導下操作):

用一次性點刺針,在大椎穴點刺3-4下,然後拔罐,視其出血量,如果出血很多,一兩次即可解決上火問題。如果出血量不足2毫升,可以隔日放血一次,3-5次就可以解決上火問題。

你一定會覺得點刺放血很神秘,甚至有些不敢,其實點刺針的針尖很短的,它僅夠刺破皮膚,對內臟是不會有一點傷害的。需要注意的是身體比較虛弱的人、有貧血傾向的人、出凝血機制不好的人(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孕婦或在月經期間經量比較大的人都不適合點刺放血。

艾灸穴位能去火

艾火通過穴位的作用,激發了真元的功能,真元又藉助艾火的力量去除寒邪,一旦寒邪被驅淨,真元就會恢復「藏而不洩」的功能,將散在外面的熱量收回來,根本就不會出現繼續上火或發燒的情況。

人體藏有「降火穴」

所謂的「降火穴」,其實就是指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作用的穴位,一般用於治療熱病高熱、臟腑鬱熱、痛腫瘡毒等各種裡熱症。

1、清心熱穴:小海、曲澤

小海:屈肘,當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處。

曲澤:位於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

2、清肺熱穴:尺澤、魚際

尺澤: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微屈肘取穴。

魚際:在手拇指本節(第1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當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3、清腸胃熱穴:曲池、合谷、內庭

曲池:人體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合谷:即「虎口」,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內庭:足背第2、第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4、清肝膽熱穴:陽陵泉、太衝穴、行間穴。

陽陵泉: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太衝穴:在行間上二寸的凹陷中。它能在怒髮衝冠時瀉火入眠;也能在頭暈腦脹時降壓氣爽;在有氣無力時補足血氣;能在月經不調時調理周到。

行間穴:第一、二腳趾縫紋端。該穴最善治頭面之火,例如目赤腫疼、面熱鼻血、心裡煩熱、燥咳失眠,酒精脂肪肝。故稱「瀉行間火而熱自清」。

5、清熱解毒穴:耳尖、八邪、八風、湧泉

民間流傳灸後調養口訣是:灸後風寒須謹避,七情莫過慎起居,切忌生冷與厚味,唯食素淡最適宜。

相關焦點

  • 艾灸之後上火了怎麼辦,都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大家好,咱們來聊一下艾灸上火的問題,相信艾灸上火只要是接觸過艾灸的朋友都遇見過,只是有些它屬於是正常反應,有些屬於是操作不當導致的上火問題,還有一些壓根兒上火和艾灸都沒有關係,屬於是恰逢其會。那麼關於這些情況,我們怎麼樣分別,怎麼樣避免?
  • 艾灸後上火到底該不該灸?原來都弄錯了!
    「艾灸後上火到底該不該灸?」「艾灸上火非常難受,我該怎麼辦呢?是吃消炎、降火藥嗎?」「有人告訴我說艾灸後上火是好事,為什麼這麼說呢?」客觀地說,艾灸上火是一種普遍現象,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上火,因為上火屬於艾灸的一種瞑眩反應,即好轉反應,也被稱為排病反應,而艾灸後瞑眩反應有很多,比如說腹瀉、症狀加重等。
  • 【名醫幫忙團】艾灸上火了怎麼辦?
    能不能天天做艾灸?灸艾灸上火了,吃點什麼能去火? 接到網友求助後 我們馬上幫患者找到了相關專家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中醫經典病房 副主任醫師
  • 艾灸上火的症狀 針對艾灸上火的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艾灸是很常見的一種養生方式,因為它可以刺激人體穴位,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那麼,艾灸會上火嗎?艾灸上火的症狀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針對艾灸上火的措施有哪些吧。艾灸的注意事項1、灸器點上火後不可懸空過久,以免接觸皮膚時溫度過高,以致燙傷,如懸空太久,可先以手掌將灸器之溫度搓低後再繼續使用,每隔一段時間,應將灸器敲除支。2、每使用灸條二至三條後,在灸器控制口會產生溫灸油垢,應以毛刷清洗,以保持灸條之通暢。
  • 為什麼自己艾灸大椎穴,神闕穴容易上火?
    大家在艾灸的時候可能剛接觸艾灸,容易出現一個懶惰或者說是偷工減料的問題,比如說讓大家艾灸中脘穴、神闕穴,關元穴、三陰交穴、足三裡穴。這些朋友往往會艾灸上半身的穴位,下半身的穴位他都放棄了,要麼是因為時間問題,要麼覺得這些穴位不好艾灸。那麼沒有把穴位艾灸完整導致結果是什麼最明顯就是上火。
  • 艾灸後上火,要停灸嗎?辯證很關鍵
    灸後上火是絕大部分朋友可能在灸療過程中會遇到的一個問題,至於上火的原因可能比較多,但是大多和灸材的好壞、辯證的準確與否、配穴的合理與否、灸量的把控等有很大關係。那麼,灸後上火是繼續艾灸還是停止艾灸,具體還是要辯證來看。
  • 艾灸期間能不能喝水或艾灸上火要怎麼降火,這幾個滋陰穴位幫助你
    大家好,今天分享一些關於艾灸的常識,平時經常做艾灸,但是容易出現口渴的現象,那麼在艾灸期間能不能喝水,如果可以喝水的話,那麼像綠茶這些茶飲可不可以喝的?首先我們要知道在艾灸期間呢是可以喝水的,但是水溫建議是儘量高一些。那麼高到什麼程度呢?
  • 你適合艾灸嗎?守中央、通四方不上火
    第二,他具有不足的體質,而且外周經絡和中焦的消化系統沒有嚴重的瘀滯,否則就會出現上火。如果有心智上的偏激,或者是巨大的情緒,這也會形成上火的可能性。如果我們沒有學過任何中醫知識,那麼,通過觀察也可以看到。
  • 艾灸後為什麼起水泡?繼續灸還是放棄?
    艾灸治病是活用了其通經絡的作用。艾灸是個寶貝,不過實際施灸的過程中,很多人會遇到一種情況,就是艾灸後,身體的局部位置起水泡,這個時候,初次接觸艾灸的朋友可能會心存疑慮,身體氣泡後該怎麼辦?到底是繼續灸還是放棄呢?今天艾之灸掌門師兄就跟大家來聊一聊關於灸後起泡這個話題。
  • 艾灸肚子後的排病反應 艾灸後表現有哪些
    艾灸是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的一種養生治病的方式,對於不同的人群來說,艾灸的好處以及注意事項也是有所不同的。艾灸肚子的話,會有什麼樣的排病反應呢?小編給大家講講艾灸肚子後的排病反應是什麼、艾灸的常用穴位有哪些以及哪些人不適合艾灸。
  • 艾灸後可以泡腳嗎 艾灸前泡還是艾灸後泡
    艾灸後可以泡腳嗎艾灸後最好隔一段時間再泡腳艾灸時氣血會向艾灸的部位湧,去趕走病灶,泡腳時氣血也會向腳上湧,去通經活血按摩足底。如果人氣血比較差時,艾灸後立馬泡腳,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出現頭暈疲軟的狀況。即使人的氣血相對比較足,艾灸後泡腳,氣血不能全力向一個部位湧,也會影響效果。艾灸後半小時到一小時後可以泡腳艾灸後是可以泡腳的但是不能艾灸後立馬泡腳。
  • 【每日一穴】女人艾灸好處多,對女人最好的艾灸特效穴及其注意事項!
    艾灸與女人天生一對。 用艾灸的純陽之熱,溫潤女性的陰柔之體剛剛好! 女生感性容易接受和嘗試新生事物,但是不能將自己經常艾灸的經絡穴位很好的總結歸納出來。 既然是這樣,我們幫你總結歸納,你只要收藏就好了。
  • 艾灸上火了?灸一灸這個萬能穴,不但引火下行,還能強腎滋陰!
    但也有些人則不同,一灸便上火。其實,很多時候,艾灸看似簡單也蘊含著大道理,比如艾灸至陰穴轉胎效果好,但也有些情況比如臍帶繞頸則禁灸。因此,沒有醫學知識的人,平時艾灸強身健體還行,如若治病還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今天,我們談談手腳冰涼的朋友,一灸就上火,怎麼辦?‍正常人的標準是什麼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樣的狀態才是一個正常的人?
  • 25種艾灸反應和應對方案大全,艾灸必備的專業知識
    到底是灸出毛病了,還是艾灸見效了? 今天我們就聊一聊艾灸中的30種常見反應和處理方法。 艾灸就像一輪小太陽,當它逼近你的身體,源源不斷的陽氣就輸入到你的體內,就像一位武功高手將自己的內力傳遞給你,可能你會覺得很舒服,也可能會感到不適。 不管出現什麼樣的情況,請你知道,你的身體其實在朝向好轉的方向前進。
  • 艾灸後常見的八大排病反應,了解他們就不擔心了!
    如果實在受不了,適當停灸一兩天就可以了。排病反應二:病情加重這個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以頸椎病為例,我們一開始艾灸大椎穴調理頸椎的時候,因為之前經絡一直是堵在那裡的,你一艾灸,經絡慢慢通了,這個時候感覺會很舒適。
  • 艾灸後可能會出現的十種症狀反應,要怎麼應對
    出紅疹這個情況有些比較輕微,隨著持續的艾灸,那些紅疹小疙瘩就消失了,這也是體內風邪外排的一個現象,因為風邪在外排出體外的時候,他需要一個通道,這個出紅疹的地方就是外排的通道。但是有些人出紅疹,可能比較癢。關於這個癢的問題,大家可以在我們的後背大椎穴以及膀胱經刮刮痧,這樣的話,可以讓你的一個風邪儘快排出體外。第三個就是小便次數的增多。
  • 艾灸湧泉的3大好處
    你可以看一下腳底,會發現在腳掌前1/3處,有個像「人」字一 樣的紋路,在這個「人」字的交叉位置的凹陷處就是湧泉。艾灸湧泉穴的好處1、改善睡眠睡眠不好,必灸湧泉穴,這個是我們在日常艾灸臨床中的一個經驗。
  • 艾灸貼可以天天貼嗎?艾灸貼可以每天貼嗎?
    艾灸貼可以天天貼嗎比如身體的突發某些急性症狀,有些嚴重,我們可以灸的時間長一些,一天灸一次到兩次左右,天天灸,直到病症好為止。心態要放好一些,畢竟艾灸是一個慢性調理過程。艾灸可以天天做嗎艾灸可以天天做。艾灸雖然可以天天做時但是做艾灸時也要注意時間,比如:做艾灸必須要堅持,艾灸本身是一個有養生保健的效果,如果想要有養生保健的效果一定要堅持,不能夠半途而廢不然不僅浪費時間還沒有效果,在做艾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集中不能扎錯地方,一旦扎錯也是沒有效的。
  • 灸友們最關心的30個問題,做艾灸的人一定要看
    比如風溼性關節炎,最容易在陰雨天氣復發,這時候是最佳艾灸時機,不能白白錯過。當然,如果可以選擇,儘量選擇晴天艾灸,在溫和的太陽底下艾灸,效果加倍。10、艾煙味很濃,怎麼辦?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你夏季艾灸不容易著涼,天氣冷的時候寒氣容易進入人體。秋冬季節,在確保不受寒的環境下,也可以適當做一做。12、艾灸後病情加重,還可以繼續嗎?要視情況而定。
  • 艾灸後出現這些反應,可能說明灸出效果了,千萬別停灸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艾灸之後身體會出現的反應,如果你在艾灸之後也出現了這些現象,那麼不必要擔心,因為這些都是正常的反應。我們在剛剛開始艾灸的時候,身體都是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的,有的現象會維持兩三天,有的會維持一個星期,最多一個月,這些身體的反應都會慢慢消失,如果是不太能接受反應的,可以停止幾天,但是最好不要中途放棄,那麼就前功盡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