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每一個為了事業奔波奮鬥的年輕人都繞不開一個話題——買房,對於很多人來說,朝九晚五辛苦工作就是為了能夠擁有一個自己能夠歇腳的家。有時候買房不僅得考慮自己居住問
題,還要考慮交通、學區房、升值空間等等等等,房貸成了大多數人背負的重擔。
而在大城市的人想要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就更難了,這幾年一線城市的房間只有漲幅大和漲幅小兩個選擇,自己的工資卻跟不上房價的漲幅節奏,讓很多人望房卻步、望房興嘆。
對於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五六萬一平的均價已經讓年輕人努力得十分辛苦,更不要提香港這個在全世界房價排行都能佔據前列的城市了。據今年的數據來看,香港的房價已經高達每平米16萬人民幣的價格,「寸土寸金」甚至「寸金難買寸土」的情況在香港屢見不鮮,有的人奮鬥一生的積蓄在香港都不夠付一套普通房子的首付,房價實在讓人壓力巨大。
也是因為這樣高昂的房價,讓香港的房屋設計出現小巧、便捷的特色。房地產面對香港土地越來越少的情況,相應的設計了越來越小的戶型設計,這樣的小戶型不僅能讓開發商多賣出去幾套,也能讓更多人買得起房,一經推出在香港就得到了很高的接受度。
例如「棺材房」就是其中一個代表。「棺材房」是香港獨特的一種房屋戶型,通常佔地面積非常小只能放下一張床,這也是「棺材房」的名稱來源。這類房子在香港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劏房,面積從最小的5.1平米到最大的16平米,都是非常擁擠狹小的戶型,比如16平方的,最小單位開盤定價390萬,裝修了廚房、廁所、浴室後,實際活動的空間就僅剩66尺(約6平方米)。這裡可以發現,香港的房屋尺寸甚至還有「尺」這個單位,這也是因為戶型太小,用標準單位反而讓消費者難以估測實際大小,房地產商直接用「尺」作為單位進行售賣,也能看出這些戶型通常有多小了。
在內地生活慣的朋友也可能會有疑問,這麼小而擁擠的房間真的有人買嗎?難道不會住起來很難受嗎?
事實上,在香港,每一個樓盤開售都會很快銷售一空,香港對於房屋還存在很大的缺口,再加上房價實在過於昂貴,哪怕是這樣的棺材房也至少售價為100萬人民幣上下,有的人奮鬥一輩子也不一定能買到一套「棺材房」,這樣在香港售價不算高的房子還是很有市場的。
儘管香港地區有著高收入,但是如此高昂的房價讓當地人生活壓力激增,在這樣狹小的地方生存真的能開闊眼界獲得滿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