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羅康瑞 博鰲亞洲論壇 收錄於話題#博鰲20年12個
羅康瑞
博鰲亞洲論壇理事、瑞安集團主席
隨著改革和市場開放持續深入,中國不斷擴大的中產階級和龐大的消費市場,仍將成為疫情之後世界需求和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應帶頭對抗逆全球化,促進經濟合作,維護全球貿易和投資的良好環境。
為迎接博鰲亞洲論壇20年紀念,論壇推出專題「博鰲亞洲論壇20年 2001-2021:聯接亞洲與世界20年」,於每周一推出一篇紀念文章。文章由「博鰲大家庭」中的「家長們」——理事會成員以及諮委們撰寫,表達他們對論壇20年經驗的看法以及對未來發展的期望。
今日分享論壇理事、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的文章。讀者也可以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論壇官網專題網頁獲取更多相關信息。
20
博鰲亞洲論壇:
後疫情時代中國在亞洲的角色
博鰲亞洲論壇理事、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
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打擊,發達經濟體以及新興經濟體同時出現經濟下滑。儘管政府出臺救助計劃和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但世界仍陷入了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更為嚴重的衰退當中。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截至今年年中,累計財政刺激金額已達到11萬億美元,約佔全球GDP的12.5%。儘管資金可緩解失業和消費疲軟的壓力,但同時也導致政府負債增加,資產泡沫加劇以及貧富收入差距擴大等全球失衡問題。
世界各國應團結起來反對逆全球化。它破壞了跨境貿易,阻礙著全球復甦。我們需要通過協調一致的政策共同努力減少全球經濟失衡,振興多邊貿易體系。中國作為最早擺脫危機的國家,是唯一恢復正向增長的主要市場。
世界範圍內,為了抑制疫情,各國採取了封城鎖國和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這直接導致生產停頓以及失業人口大量增加。服務業和旅遊業受到的打擊尤為嚴重,該行業破產和失業的情況最為顯著。世界旅遊業理事會(WTTC)的數據顯示,今年國際遊客數量將下降53%,全球旅行的限制將使旅遊業1.21億個工作崗位陷入危機。政府統計數據顯示,美國4月份的失業率飆升至14.7%,8月份則有所緩解,降至8.4%。歐元區7月份的失業率也達到7.9%。相比於疫情依舊非常嚴重的南亞地區,迅速採取幹預措施的東亞國家展示出更大的抗逆能力。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20年南亞經濟體將收縮2.7%,這一數字是東亞的兩倍以上。
中國迅速的政策反應和對疫情的成功控制在全球是獨一無二的。世界銀行預測,今年全球GDP將收縮5.2%,發達經濟體將下降7.0%。中國將是唯一在2020年實現經濟正增長的G20國家,許多能力不足以應對這場危機的新興經濟體將會受到重創。
新冠疫情暴發前,逐漸擴大的貧富差距已經刺激了民粹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英國脫歐、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以及中美貿易摩擦加劇是逆全球化的代表事件。國際貿易統計數據所顯示的民族主義和逆全球化趨勢也非常明顯,商品貿易在2008年佔全球GDP的51.4%,但這一比例在2019年已降至44.0%。世界貿易組織(WTO)表示,新冠疫情嚴重影響國際貿易流量,並預測全球商品貿易今年將下降13%。
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滋生的仇外心理,將對社會穩定和區域和平構成重大威脅。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追蹤的民粹主義指數在2017年升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最高水平,複雜多變的政治形勢容易引發動蕩。疫情更是加劇了動蕩危險,經濟復甦疲軟將導致國際關係緊張、增加地緣政治風險。中美兩國近期在技術和網絡安全問題上的爭端,令期待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共同帶動全球復甦的願景變得暗淡且悲觀。日趨惡化的中美關係,在延遲經濟復甦的同時,將拖長經濟衰退。
世界各國應團結起來反對逆全球化。它破壞了跨境貿易,阻礙著全球復甦。我們需要通過協調一致的政策共同努力減少全球經濟失衡,振興多邊貿易體系。中國作為最早擺脫危機的國家,是唯一恢復正向增長的主要市場。隨著改革和市場開放持續深入,中國不斷擴大的中產階級和龐大的消費市場,仍將成為疫情之後世界需求和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應帶頭對抗逆全球化,促進經濟合作,維護全球貿易和投資的良好環境。
疫情導致的低迷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新投資產生迫切需求,期待以此擺脫經濟衰退,它們在利用美元疲軟和低息環境擴大對基礎設施的投資。
過去一年中,中美之間的對抗從貿易、金融、科技領域延申至軍事領域。川普政府近期的冷戰言論更是加劇了緊張,使兩國關係進一步複雜化。不幸的是,這種狀態很可能在11月美國總統大選之後佔據主流。當前,世界處於極其動蕩敏感時期,地緣政治緊張、冠狀病毒肆虐。我們需要一個宏偉的願景和計劃,以使世界回歸正軌,我們需要遠見卓識的領導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一帶一路」倡議正是這樣的宏偉計劃之一!
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其成員國/地區數量已達138個,截至今年1月已籤署了200多個投資協議及合同。疫情導致的低迷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新投資產生迫切需求,期待以此擺脫經濟衰退,它們在利用美元疲軟和低息環境擴大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在擁有103個成員國/地區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的支持下,中國可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專業知識和資金,並使中國企業和國際企業能夠參與經濟上穩健可行的基礎設施項目,增強所有參與國之間的聯繫。這些項目不但有利於東道國擴大就業、增加收入,而且可以消化中央銀行量化寬鬆釋放的過多流動資金,使資本得以有效利用。在適當時候,可將基礎設施、醫療保健和5G等類似投資項目推廣到東歐和非洲的其他「一帶一路」國家。
隨著世界逐漸擺脫疫情陰霾,中國將有機會倡導團結,並優先與其他國家共享疫苗和治療藥物,特別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這有助於鞏固和加強中國與「一帶一路」成員國的經貿聯繫。
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將發生深刻調整,外部環境仍將持續動蕩。中國計劃施行的「雙循環」發展戰略能夠更有彈性地應對外部衝擊。雖然這意味著中國將更加依賴國內市場作為主要的經濟增長驅動力,但促進國內循環也將增加對進口的需求,為吸引外部投資創造市場機會,以此促進外部循環發展。為實現更高質量的增長,中國需要更加積極地開拓國內市場。加強區域互聯互通,還將為吸引資本和技術創造大量機會,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增長,並使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低成本國家轉移,使中國公司能夠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過渡,並提升自己在產業價值鏈上的位置。
隨著世界逐漸擺脫疫情陰霾,中國將有機會倡導團結,並優先與其他國家共享疫苗和治療藥物,特別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這有助於鞏固和加強中國與「一帶一路」成員國的經貿聯繫。亞洲是世界經濟增長與繁榮的支柱,而中國對後疫情經濟復甦的貢獻將有益於世界,同時也有助於維護亞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海南省在地理位置上臨近東協,在博鰲亞洲論壇成立20周年之際,海南省獲得了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政策支持,這將使其成為促進中國與東協國家之間更加緊密合作的戰略橋頭堡和理想平臺。
亞洲浪潮,博鰲視野
立足亞洲 面向世界
傳遞論壇最新動態 促進亞洲深度合作
全球重要對話的傳達者 亞洲共同發展的瞭望者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博鰲20年|論壇理事羅康瑞:後疫情時代中國在亞洲的角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