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學名:布氏擬龜
拉丁學名:Emydoidea blandingii
英文名稱:Blanding's turtle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爬蟲綱
目:龜鱉目
科:澤龜科
屬:擬龜屬
種:布氏擬龜
分布:美國五大湖區
保護級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瀕危(EN)[1]
壽命: 60-80歲
布氏擬龜平均殼長25.5釐米;殼寬18釐米。背甲光滑,型如鋼盔,色黑,上面有許多形狀不規則、呈放射狀排列的細點和蠕蟲紋。腹甲具有鉸鏈關節,黃色,並帶有對稱分布的黑色大型斑塊。頸長,頭部扁平,眼睛突出。雄性的腹甲輕度內凹。
布氏擬龜喜歡平靜的水域。它們居住於底部鬆軟、植被豐茂的池塘、沼澤、小溪,以及湖泊的淺水區。它們是一個半水棲種類,經常在陸地上被發現。在早春,布氏擬龜出沒於淺灘和沼澤,它們在那尋找食物和配偶。當夏天沼澤乾涸時,它們便遷徙去找其他棲息地。水溫是它們選擇棲息地的主要因素。任何淺的沼澤,如果水溫超過攝氏25度,它們就會覺得不適,從而尋找新的棲息地,如水更深的池塘或濃蔭遮蔽的池塘。
布氏擬龜交配通常在深秋和早春進行,交配後6周左右,母龜便會產卵,每年產5到12個,在攝氏26度的溫度條件下,幼龜在50天內就能孵化出來。攝氏25度,55到60天。布氏擬龜14-20歲才能達到性成熟,布氏擬龜壽命在60歲左右,最高的記錄是80歲。
布氏擬龜是半水棲龜,半水棲龜不如水棲龜類那樣好水,也不如陸棲龜那樣偏愛乾燥,它們是一群既能在淺水中遊泳,又能在陸地上生存的龜。生性溫和,膽子很小,行動靈活,擅長遊泳。
龜類動物是依賴外界熱源來調節自身體溫,布氏擬龜也不例外。所有的布氏擬龜幾乎都適宜生活在25~32℃氣溫中。低於適宜溫度時,龜出現運動緩慢、停食等現象,有些龜雖然仍能採食,但因溫度低,食物轉化差,引起消化不良;高於適宜溫度時,則出現嗜睡、少食甚至停食現象。日常飼養過程中,通常將燈泡、加熱器等設備和溫控儀連接在一起來控制氣溫。
人工飼養條件下,必須提供足夠的光照,以防止龜感染病菌,同時還能預防佝僂病。室內飼養布氏擬龜時,應用UVB燈每天照射4~7小時,每星期用紫外線照射1~2次,每次以3小時較適宜。
布氏擬龜需要的水從飲水和空氣中獲取。所以,龜缸(窩)內應具有適宜的溼度,此外,每天提供清潔的飲水或泡澡都是飼養過程中必須採取的措施。多數龜泡澡時有排便習慣,故必須及時清理飲水盆。
室外的龜舍內,鋪墊物以自然物為宜,沙土混合物、泥土、碎石子、石塊和樹葉等,並栽種一些低矮植物,供龜躲藏。室內龜缸的鋪墊物建議先用沙土墊底,再鋪蓋一些枯樹葉。也可直接用土鋪墊,如果能飼養一些蚯蚓等小動物則更佳,使龜自己覓食。切忌將龜飼養在水泥池或沒有鋪墊物的玻璃缸內,以免損傷龜爪。
飼養好龜類動物雖然有很多好的方法,但飼養過程中,觀察龜是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就布氏擬龜而言,觀察內容包括眼睛、口腔、鼻孔、活動和糞便。
1.口腔:大多數健康龜的口腔為粉紅色或桃紅色。若口腔內呈蒼白色,或有白色潰瘍,則表明龜患病。
2.眼睛:健康的龜,眼睛清亮有神,睜閉自如,無任何黏液和分泌物。患病龜的眼睛內有白色豆渣狀分泌物,嚴重者腫脹。
3.鼻孔:鼻孔周圍乾燥,無黏液。患病龜的鼻孔中有黏液,嚴重者有流血現象。
4.活動:健康龜每天都有活動時間,不嗜睡;對周圍環境振動反應敏捷,投餵食物時,勿將龜移到食物旁,讓龜主動爬出來主動捕食。這樣可以觀察龜的反應能力和吃食情況。對不能主動捕食的龜,應謹慎對待。
5.糞便:健康龜的糞便呈圓柱形,褐色或深綠色,若呈豬肝色、土黃色、淡綠色,都是不正常的糞便。
冬眠時,龜窩內增加一些草、木屑和樹葉等物,使龜能將自身埋藏其中。放在室外冬眠的龜,偶爾下雨對冬眠的龜並沒有什麼威脅。冬眠的龜需高溼度環境,因此,經常檢查龜窩環境是必要的。不可以把龜放在乾燥箱子中冬眠,這可能使龜脫水而死亡。
野外生長的布氏擬龜主要時肉食性的,有時也吃素。在野外它們的食物主要由甲殼動物(例如小龍蝦),昆蟲和它們的幼體組成。其他水生的無脊椎動物象水蛭和蝸牛那樣的也行。布氏擬龜是個機會主義者,它們有很長的脖子,能像鱷魚和雞龜那樣捕食,黨小魚遊過它們面前時,它們會突然伸長脖子,將其吃進嘴裡。
人工飼養的布氏擬龜的食性也是雜食性,葷素兼食。動物性食物包括昆蟲、水生小動物、無脊椎動物等,如蝸牛、蛞蝓、蚯蚓、蠕蟲、蟋蟀、黃粉蟲等;也食低脂肪的貓食、狗食。植物性食物包括一些菜葉類、瓜果類等,如番茄、香蕉、空心菜葉、青草和葡萄葉等。日常投餵以每天1次或2天1次為宜。春、夏季投餵量較大,秋季和深秋較小,尤其氣溫不穩定時,寧可少投餵或不投喂,否則,因氣溫變化大,龜攝入食物後而患消化不良等病症。食物種類以葷素混合較合適,也可每星期以動物性食物為主,每星期投餵1~2次素食。
轉載自:龜鱉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