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才是真手工
皮具,很多品牌都宣稱自己是純手工。
沒錯,他們是無機械化生產。可一看那些手藝、那些工具,還是摻雜了不少現代元素。
感覺,就是不太對味。
Tanner Goods 就不一樣了,在它的工作坊裡,幾乎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
這裡沒有現代的機械,更別提自動化。
工匠們堅持用古老的手工藝、傳統的工具,打造每一件皮具產品。
這些從時間長河中留存下來的手藝,在精心打造之下,為皮具注入不一樣的靈魂。
高速的發展,不是他們所追求的,精緻的產品才是。
傳統,並不代表過時。
Tanner Goods 的皮具經典而獨特。
用創始人兼創意總監 Sam Huff 的話來說:「我們的設計,是希望能在多年後依然走在流行的前沿,不落俗套。」
除了手工製作,Tanner Goods 還有濃重的「本土情結」。
全部產品都使用美國本土的皮革和帆布,百分百 made in U.S.A.
兩個「皮匠」的故事
Tanner Goods 的兩個創始人 Sam Huff 和 Jevan Lautz 都來自歐勒岡州的一個小鎮。
這個名為西斯特的小鎮,以皮革和精品店聞名。
像 Huff 的祖父,也是給他留下了一條皮革相機帶子,還有一個皮革盒。
Huff 和 Lautz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下,萌生出開皮革店的想法。
2006 年,Sam Huff 和 Jevan Lautz 正式成立了 Tanner Goods。
初期沒有經驗的他們,為了讓品牌更快走上軌道,還跑到華盛頓,向有名的皮革馬鞍大師 L.P.Streifel 取經。
▲L.P.Streifel 的皮具
與此同時,他們還在經營一個叫 Woodlands 的品牌,銷售男裝和牛仔褲。
到了 2012 年,兩人已經積累了一定的運營基礎,於是將 Woodlands 合併到 Tanner Goods 旗下,開起了第一家旗艦店。
▲地處波特蘭的旗艦店
沒有做箱、沒有做包,品牌的第一批產品是錢包和皮帶。
因為比起其他,Huff 和 Lautz 希望 Tanner Goods 能成為一個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大家生活品質的品牌。
融入生活才是硬道理
要打造一個生活時尚品牌,不能光靠產品。
關鍵在於靈魂。
品牌負責人深諳這個道理,從門店布置,到幕後的員工,每一方面,都儘可能的接地氣。
走進 Tanner Goods 的門店,不會有其他皮具品牌帶來的「壓迫感」。
這裡,輕鬆得像個聚會的地方。
店面寬敞明亮,商品被隨意地擺放著,你還可以坐在某個角落,細細欣賞把玩一番。
位於波特蘭的門店店長,還是一名流行樂播音員,他會定期錄製不同類型的音樂,拿到店裡播放。
在 Tanner Goods,每個員工的一技之長都會獲得讚賞。
創始人 Sam Huff 還會鼓勵大家,將自己的作品放到店裡銷售。
開放、自由的環境下,員工們自然也幹得開心。
這一份正能量,又會隨著工作,回到產品、品牌上,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
如果你最近也打算入手皮具,不妨試試這個堅持傳統和生活的小眾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