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於峨眉之頂,眼看是翻湧的雲層,如臨大海之濱,漫無邊際、瞬息萬變、波瀾壯闊,因此這一美景叫做「雲海」,置身在雲海之間,就像萬馬奔騰的白雲就在腳下,胸中的情緒也隨之翻滾,以「會當凌絕頂」之姿笑看人間。
峨眉山金頂的綿綿的白雲匯聚成雲海,延展到無盡的天邊,峰巒時隱時現的漂浮在雲海之上,這就是峨眉金頂的雲海奇觀了,浩瀚無邊的雲海,環抱著雄偉神奇的大山,襯託著浩瀚無邊的雲海,再加上五彩繽紛的彩霞,就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之中。
峨眉山的雲海,是由一片片低雲團組成的,上半年以層積云為主,下半年就由積狀雲和層積雲相合而成。峨眉山72峰大多是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峰高雲低,雲海中露出許多的島嶼,雲騰霧繞,就像是佛國仙山。
登上海拔兩千多米的洗象池,「白雲生衣底,芬穹跨杖頭」,雲海全在你的腳下,而不是在遙望中的彼庫。這時的人自然就身在銀色世界的佛國裡了。峨眉山到處是雲的世界,許多佛寺,都冠上了一個「雲」字,臥雲庵、白雲寺、集雲幸、臥雲寺,歸雲寺......
峨眉山從紅色盆地中拔地而起,相對高差2600多米,山腳是「芳草芳花春自融」,而山上卻又是「峰頂四時如大冬」:在海拔2000米以上,山谷中有大豐年積雪難以消融,再加上年平均14天的雨淞和139天的霧凇,氣候非常特殊。宋代詩人馮時行弓峨眉山》詩:「巖巒皆創見,草木豐無名、翠削山山玉,光搖樹樹瓊:「是對峨眉山雨淞、霧凇奇觀的寫照
當你站在金頂,向西望去,還可看到我國第四高峰,海拔了590米貢嘎山。它是綿延2000多裡的大雪山主峰,如玉砌冰雕,雄峰西天,似覺伸手可觸。
《格薩爾王傳》中把峨眉山稱作大象山,這和普賢菩薩騎瑞象登山建道場的古老傳說相契合、當旭口東升的雪票之晨,披上層層瑞雪的峨眉山,真像一頭白色瑞象,卷鼻舒尾,走向雲海的彼岸,走向殷紅的朝陽、每當紅日西斜。七彩繽紛的佛光。像阿褥達池裡的蓮花,從浩瀚的雲海中開起,正如郭沫若觀峨眉後所吟誦的「玉峰迎旭日,銀海納長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