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財富雜誌發布了一個榜單——《2020年深圳創富百人榜》。
話不多說,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深圳的老闆們到底有多壕」?
圖源:新財富
上榜的熟面孔是一如既往的多。「鵝廠」老總馬化騰穩居深圳首富寶座,財富達3970.54億元;恆大許家印排名第二,財富值為1980.99億元;順豐王衛緊隨其後,財富值為1928.8億元。此外,還有比亞迪王傳福、大疆創新的王滔、華為任正非......
而在這其中,有一個熟悉的品牌和一個陌生的名字撲入眼帘:
喜茶創始人聶雲宸,財富總值達40.92億元,排在第81位,是榜中唯一從事餐飲行業的創業者;而這位1991年出生的創業者,今年才剛滿29歲。
圖源:新財富
29歲,「混入」50歲上下的成功人士圈顯得格外顯眼。而人家不僅多金,還有顏呢!
圖源:天眼查
消息一出,網友們炸開了鍋。
有人表示,聶雲宸怕不是拿到了霸道總裁的劇本吧~
圖源:新浪微博
也有同齡人,感傷「同齡人正在拋棄我~」
當然,更多人感嘆,後生可畏,英雄出少年。
圖源:新浪微博
而這個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作為網紅茶鼻祖的喜茶,聶雲宸帶著他研發的各種新式飲品,在這個戰場中殺進殺出,成績更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專科畢業,手機店起家
賺得第一桶金——20萬元
令人意外的是,才29歲的聶雲宸,今年已是其創業的第十個年頭了。
1991年,聶雲宸生於江西一個工程師家庭,父母都是監理工程師。初中時,聶雲宸隨父母來到廣東江門生活,上學期間,聶雲宸曾就讀於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人文學院行政管理專業。
在工程師氏嚴謹的家庭氛圍中,聶雲宸的人生貌似應該按部就班、規規矩矩。然而,聶雲宸偏偏是個「閒不住」的人。在校期間,他就萌生了創業的想法,到了2010年,大學一畢業年僅19歲的聶雲宸決定將想法付諸於實踐。
聶雲宸的第一次創業是開了一家手機店。那年,正是國內智慧型手機發展的關鍵一年,跨時代的iPhone 4上市、谷歌安卓系統逐漸崛起、小米開始啟航......
但由於線下競爭激烈加之選址偏僻,聶雲宸手機店,少有人問津,生意很難做。恰巧在那個時候,大量裝滿流氓軟體的山寨機橫行,很多人都需要刷機。頭腦靈活的聶雲宸抓住了這次商機,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所有刷機服務全部免費!
「顧客不來,這不是他的錯,是我們的錯,我們沒有讓他知道我們。現在他來這裡受到免費服務了,說不定以後就有機會成為我們的客戶。」聶雲宸後來如此說道。
這,活脫脫的就是網際網路思維啊!果然,顧客多了起來,有些人不好意思,自然關照起手機店的生意來,買些手機殼、數據線等配件。這類無需售後、消費頻次高、毛利率也高的配件生意,給聶雲宸帶來了源源不斷利潤。
就這樣,聶雲宸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20萬元。
到了2011年,以阿里為代表的電子商務迅速崛起,網購對實體店構成毀滅性打擊,聶雲宸的手機店也幹不下去了。
「轉戰」茶飲,一路狂奔
無意中,聶雲宸發現了茶飲市場。他認為,茶作為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事物,有極強的生命力,茶飲是個大市場,擴展性強,從古至今再到未來都是如此。
思慮了很久,2011年,聶雲宸決心要開自己的茶飲店。在此之前,聶雲宸花了180多天去研發產品,半年後他帶著20萬開出第一家店。那時候他自己一個既是老闆又是員工,獨自負責店面裝修、菜單設計、產品調製等。
開業之前三天,因為有促銷活動,吸引了很多人。到了第四天,生意一落千丈,顧客嘴上說產品好,卻扭頭去了另外一家店,最差時一天只做了幾十塊。現實「逼」得聶雲宸只好調試研發、改進產品。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結合反饋,一杯一杯改良產品。那時,聶雲宸甚至每天都在微博上搜索眾多茶飲品牌的消費反饋,從中尋找方向。
又過了半年,他們終於研發出了喜茶的王牌產品——芝士茶。這款茶,也是一個新起點。隨著喜茶進入廣深市場,芝士茶風靡全行業,也掀起了「新茶飲」的熱潮。雖然其他品牌相繼進入,但喜茶也不甘落後,先後研發出滿杯水果茶、季節限定系列等,皆風靡市場。
聶雲宸創業初期並不順利,開店剛有起色,他遭遇了又一件壞事。商標被別人山寨了,儘管他起初就很重視並提交了商標申請,但歷時四年還是被駁回了。一個品牌的核心就是名字,商標被搶註意味著四年多的積累全部作廢,要從頭再來。
當喜茶發展為擁有50家門店的企業時,IDG資本接觸到了聶雲宸,2016年8月,喜茶獲得IDG資本和樂百氏創始人何伯權1億元A輪融資。
得到輸血的聶雲宸陣勢更加兇猛,喜茶迅速擴張門店,同時在2017年春晚上砸錢大力宣傳,順勢打開全國市場。進入2018年,喜茶更是頻繁動作,融資4億、「喜茶GO」、特色營銷等接連不斷。
一位著名投資人表示,喜茶是一個「天才式」的品牌,它的成長速度和品牌積累遠超外界對它的認知,它的基本功紮實度遠超想像。之所以投資喜茶,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認可一直以來聶雲宸作為創始人對產品的專注和足夠的學習能力。
2019年,聶雲宸更是入選了福布斯亞洲30歲以下精英榜,足見其能力。
精益求精
正如所有創始人都有的危機感一般,得到融資後的聶雲宸不敢停下來。他始終在向外界傳遞著他的茶飲理想:他想讓年輕人能夠坐下來慢慢品茶,同時喝到真正健康、時尚的茶飲。
茶文化在古代有一種功能性的需求,它是古代文人墨客啟發靈感的工具。聶雲宸創業過程中也需要通過靈感研發很多新產品,而且從古代禪和茶就是密不可分的。基於此,喜茶設計了一整套現代主題的VI,從底層都在傳遞一種「靈感和禪意」,並以更符合年輕人能接受的方式體現出來。
聶雲宸回憶創業初期,之所以能通過口碑營銷把分店一個個開出來,主要依靠對產品不斷的迭代和供應鏈的打磨,調製出人們喜歡喝的茶飲。
為了保證茶飲的口感始終如一,聶雲宸在喜茶原材料的選用標準上一直有自己的路徑,只為呈現專為年輕人的訂製。比如,喜茶的茶葉在加工階段就是定製的,不簡單使用通常能夠買到的茶葉,而在上遊就根據自己的需求與想法,交由第三方工廠專門生產定製茶。
喜茶有兩個部門專注研究消費者,一是市場部專門做數據分析,從門店銷售數據裡找消費趨勢;二是客服部專門做消費者評價分析,從消費者差評裡找消費趨勢。
客服部研究分析消費者評價,特別是「差評」。比如這一天遇到什麼樣的投訴、網上出現了哪些評論、喜茶在大眾點評上的評分是多少,正面聲音是什麼、負面聲音是什麼,消費者提出的建議是什麼……
他們不僅收集自己的評論,還查看其他茶飲品牌的評論,從中尋找消費者的共性問題。客服部每一周都會把分析報告發給CEO看,成為指導研發和決策的因素之一。
這是一種「笨」辦法。但往往「笨」辦法最有效。
追求卓越
聶雲宸坦誠,以前公司為了生存,成本精打細算,有些事情就會放棄或選擇推後,在拿到IDG資本1億元融資後,才敢放開手腳再多做一些事情。比如成立培訓學校、提高供應鏈效率以及加密開店。
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喜茶擴張了,問題也隨之接踵而來。僱黃牛排隊、衛生問題、糖含量過高……喜茶一次又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關於排隊,早期聶雲宸很開心,因為他覺得這代表著消費者對其的肯定。當到了後期時,它就成了煩惱。在不止一次的採訪中,聶雲宸都曾承認過,飢餓營銷和僱人排隊他們從未考慮過,我希望所有人都可以買我的東西,而不是只賣給一小部分人。
聶雲宸回憶說,喜茶每進入一個城市,都會有排隊問題,因為喜茶採用現做工藝,無法瞬間滿足大量需求。但過了一段時間,這種聲音便逐漸消失了,最主要的原因是當地店面數量增加,供給提高了,人流不會集中在一處。
為了解決排隊問題,聶雲宸曾接受別人建議開通網上預定服務,但最終不得不取消,原因是線下產能有上限,如果滿足了線上顧客,還會影響到店顧客的體驗。他也曾經採用「限購」限制黃牛,但這樣的做法也會傷害到真正有需求的顧客。
創業以來,聶雲宸說他最害怕的是消除可能性。他不希望去對標誰,喜茶本來就充滿無限可能,對於喜茶而言,追求的永遠是better而不是different。如果要總結前六年的創業,那麼喜茶就是「靈感x卓越」。聶雲宸希望可以做出有靈感的東西,同時把事情做到卓越。
很多有創造力的人做事通常會半途而廢,因為他們不斷會有新的想法;若只有卓越沒有靈感,很可能就變成很庸俗的狼性團隊。
來源:財經人物第一線、創業邦、餐飲老闆內參、21世紀商業評論、碩士博士圈,編輯丨He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