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梅州,全市促進社會善治的熱情高漲:在大埔百侯古鎮的各條巷子裡,村民們傳承家風家訓,修身養德、浸潤人心;平遠縣村民理事會活化利用「程旼文化」創新治理模式,村民自治有聲有色;「智慧梅州」建設穩步推進,為梅州社會治理等方面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務。
參加會議人員到大埔縣百侯鎮學習交流社會治理經驗。(李盛華 攝)
黨建引領創新基層治理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重點在基層、難點在基層」「基層社會治理必須在黨的領導下進行」「整個試點工作都要以基層黨建為引領」……在此次會議上,一句句鏗鏘有力的話語傳遞出市委、市政府對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的信心和決心,也為各級各部門推進此項工作指明了方向。
「公安機關作為主力軍,要有『重任在肩,捨我其誰』的擔當,緊扣梅州市建設『平安之鄉』目標,奮力在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中出新出彩。」梅州市公安局常務副局長李昌龍表示,全市公安機關將在黨建創新基層治理中突出政治優勢,聚焦主責主業,著力解決相對突出的輸出式電信詐騙、摩託車電動自行車盜竊、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隱患突出以及涉摩託車和大貨車事故高發多發、信息化應用短板等問題,努力補齊制約梅州市發展的短板。
興寧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朱志勇認為,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首先要進一步深化黨建引領,尤其是著力提升村(社區)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通過構建村集體收入、鄉賢募捐資金支出為主,村辦公經費、黨組織服務群眾經費支出為輔的資金支付體系,切實解決鎮村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硬體建設經費不足的問題。
在梅州,黨建引領小區自治的模式也得到了推廣,發揮黨員「帶頭」「骨幹」作用,不斷提高小區自治水平,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尺」。梅江區梅新雅苑小區黨支部書記秦銳和說,誰家有人生病、誰家有空巢老人、哪棟樓的下水道堵了,這些事在小區裡都不是難題,也正是靠著解決這樣一件又一件居民關心的小事、實事,梅新雅苑小區最終實現了蝶變。
立足實際打造特色社會治理品牌
此次會議部署,要根據近年來全市各地基層治理創新亮點,形成項目庫和可複製推廣的項目清單,分批推廣項目,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社會治理樣板。
過去一年,全市政法系統推出32個「平安之鄉」實踐創新項目,在「五治」融合、人民調解組織建設、群眾自治機制建設、基層基礎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具有鮮明蘇區特色的市域社會治理梅州品牌。梅州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李慶明告訴記者:「今年我們又接續遴選推進新一輪36個項目,列出時間表、繪好路線圖、籤下責任書,力爭讓社會治理創新的路徑更加拓展、作用更加彰顯、成效更加顯著、彰顯蘇區特色的市域社會治理品牌更加響亮。」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此次會議還提出,要以法治創新營商環境、以文化創新道德建設。對此,梅州市司法局局長葉仁基表示,要統籌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積極探索法律服務方面更多便民惠民利企措施,同時通過打造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個人品牌調解室,健全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提升法治保障水平。「我們還要將《民法典》的普法宣傳作為「十四五」時期普法工作的重點來抓,引導群眾養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葉仁基說。
《民法典》等法律宣傳無處不在,引導公眾提升法治素養。(李盛華 攝)
大埔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李宏介紹,大埔縣結合自身特色和實際,在全縣範圍內打造32個村史館、家風家訓館、鄉村記憶館等美麗文化地標,同步推進田家炳紀念館、鄒魯故居「椿森第」和張弼士博物館建設,在百侯鎮侯南村「三十六巷」家家戶戶門口展示其家風家訓,以名人效應滋養美德,以「德治」浸潤人心,培育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和文明鄉風。
打造家風家訓館,以「德治」浸潤人心。(李盛華 攝)
創新更多機制凝聚工作合力
此次會議分析了梅州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的短板弱項、難點痛點,如源頭治理有待提高、資源要素有待整合、專業力量薄弱、資金投入較小,「數據孤島」問題相對突出,多部門聯合制定政策、共同推動社會治理重點工作的局面尚未完全形成等等。
「會議既肯定了以往社會治理的成績,又深入剖析當前存在的問題,體現了重實幹、求實效的會風、作風,為今後解決問題提供了思路,更覺得做好試點工作責任重大、意義重大。」李慶明在會後深有感觸地說。
面對會議指出的實際問題,李昌龍表示,梅州公安機關也要在機制創新治理模式中突出共治協同,在固化安保維穩、動態巡邏查緝、網格化宣傳、督辦督查四項工作機制上進一步謀發展求突破。葉仁基表示,司法行政機關還要積極做好事關社會治理的法規規章、規範性文件的出臺實施工作,全力助推市域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建設。
大埔縣將在原有社會治理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深化創新,構築「聯治」格局、建立「聯動」機制。李宏在暢談工作計劃時說,要聯合縣公安局、縣城綜局、縣市場監管局等執法部門,在西湖公園專門設置警務室和合成作戰室,完善聯合會商執法和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等機制,使不同領域的執法主體相互協作形成合力。
興寧市也將進一步活化整合治理資源,其中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加大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引入力度,與社工合作深化禁毒宣傳和社區矯正工作,並倡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支持中國電信興寧分公司向群眾推廣應用「天翼看家」、支持中國移動興寧分公司和景賽公司向城區居民小區推廣應用智能門禁系統等。「通過全方位凝聚基層創建合力,確保興寧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和突破。」朱志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