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苗地清除雜草。記者洪豔豔攝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洪豔豔)過了驚蟄,春耕不能歇。
眼下,正是農民春耕備耕的農忙時節。廈門島外各區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抓緊做好春季農業生產。田間地頭,放眼望去,農民們正忙著起壟鬆土、育苗除草、移栽施肥,耕作機轟轟作響,農民們各自忙碌,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備耕圖」已然徐徐展開。昨日,晨報記者兵分海滄區、同安區、翔安區,實地探訪田間春耕備耕生產情況。
【海滄西坂菜地】拖拉機翻起土為插秧做準備
3月10日,海滄東孚西坂菜地農民在春耕。記者唐光峰攝
昨日,記者在位於海滄天竺山腳下的西坂菜地看到,農民們在田地裡繁忙地勞作,有的駕駛農用拖拉機在水田裡來回耕作,有的拿著鋤頭俯身有條不紊地在除草,有的挑著農家肥在給蔬菜施肥……
「現在我們正在為種植水稻做準備,今天翻完土後,還要再翻兩次,為種植水稻提供良好的條件。這一季我們將種植近百畝水稻。」西坂菜地負責人蘇久涓介紹,預計再過25天左右,這裡將有近百畝耕地變成稻田。據悉,西坂菜地除了種植水稻外,還會種空心菜、蓮藕等其他蔬果,到了夏秋時節,這裡將會是一片蛙鳴稻香、蓮葉何田田的景象。據了解,西坂菜地以無公害種植、農業生態休閒觀光、農業科技示範及科普教育等建設為一體,旨在建設成為廈門市天竺山休閒旅遊公園的特色「明星」。
除了西坂菜地外,此時,海滄的土地上春光無限。在貞岱村的現代設施農業綜合示範園裡,草莓園正散發著誘人的果香;後井村的農民們在屋前屋後翻土鋤地,播下希望的種子;青礁村傳統農業產業區的200多畝耕地也種上一大片綠油油的水葉菜……
記者了解到,連日來,海滄區一手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手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同時抓好支農保供工作,確保春播春種有序開展,為老百姓的「菜籃子」等農產品供應提供保障。
(晨報見習記者許麗君)
【同安五顯鎮彩虹農場】採收彩色胡蘿蔔有機蔬菜正育苗
彩色胡蘿蔔正值採收期。(彩虹農場供圖)
「看!我們的胡蘿蔔有紅色的、黃色的、紫色的……」彩虹農場負責人陳穎集告訴記者,彩色胡蘿蔔不同於市面上的胡蘿蔔,屬於水果胡蘿蔔,年前開始進入採收期,預計將持續到5月份。除了彩色胡蘿蔔,農場的彩色地瓜、彩色馬鈴薯也迎來採收期。
農場田地裡,一名工人正在播種撒肥土。陳穎集介紹,這幾天剛採收了小部分彩色馬鈴薯,翻土施肥後,開始培育空心菜苗。
記者看到,在另一側的苗地裡,嫩綠色的菜苗已經冒出頭,數名工人正在給菜苗除草。「育苗期內,長出的雜草需要及時清理,否則會影響菜苗生長。」陳穎集說,這段時間以來,農場已經陸續播種一批有機蔬菜,目前屬於育苗階段,包括西葫蘆、甜芥菜、紅甘藍、紅洋蔥等,品種多達50多種。
陳穎集介紹,驚蟄前後也是種植花生的最佳時節,半個月前,農場已經種下第一批紅膜花生,近期將開始第二批種植。正月十五過後,農場也用小拱棚培育了一批水果玉米苗,目前也已經移栽到田裡。
據了解,彩虹農場主打以「好看、好吃」的各種健康農作物為主題,市面上新奇少見的品種這裡都有。「接下來,我們準備開始種南瓜,品種包括臺灣香芋南瓜、彩色貝貝南瓜,還打算試種巨型南瓜。」陳穎集說。
(晨報記者洪豔豔)
【翔安內厝鎮黃厝村】開溝起壟覆膜播下希望種子
傳統農耕方式與現代機械相結合。記者陳曉青供圖
家住翔安區內厝鎮黃厝村的黃躍清也開啟忙碌模式了。主要從事大棚種植的他,一邊忙著10畝地水葉菜的春耕播種,另一邊40多畝的辣椒、虎皮青椒等經濟作物正忙著採收。
「大棚種植一般是秋耕比較多,5月15日採收結束後,我們會讓土地『休息』一段時間,9月1日開始採用種植機和人工結合的方式起壟整改田地。」黃躍清介紹,利用農用機械耕地、開溝起壟、覆膜作業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大棚之外,農戶也忙著春耕或備耕作業。「蔬菜和西瓜需要開溝起壟和覆膜,地瓜和蔥只需開溝起壟,這些都是春耕作業。」作為農用機械駕駛員,黃厝村村民許進文耕作的雖然不是自己的田,但看著一個個農村合作社、蔬菜基地在平整的農田種上了代表希望的種子,他也心生歡喜,這是來自田間的最濃春意。
許進文說,現在一些上規模的種植基地基本採用農用機械作業,當然,部分家裡養牛的農戶依舊還在用牛耕田。「正月初開始,就有農戶開始春耕作業了,這些提前春耕的都想搶種一季,提高經濟效益。」許進文介紹,早些播種,細心看護,確實能多收一季作物。
他說,也有一些農戶還沒開始春耕,只是做些耕整土地等備耕工作。「麥蔥一般是四月開始播種,現在溫度還比較低,不適合播種。」許進文提到,包菜、花椰菜等目前基本播種完了,不同的農作物有不同的播種條件,各家都有自己的春耕節奏。
(晨報記者陳曉青)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