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玻璃蓋板的龍頭企業,藍思科技的主要產品是視窗防護玻璃,被廣泛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穿戴設備等終端領域。其主要客戶是蘋果、三星、華為、小米、OPPO、VIVO、特斯拉等知名企業。
藍思科技的創始人叫周群飛,湖南人,16歲南下到深圳打工。那是1987年,打工的地方是一家叫澳亞光學的手錶玻璃廠,在廠裡自學掌握了絲網印刷技術。在打工7年後,她辭去工作,創辦了藍思。
在2001年,周群飛經朋友的介紹,獲得了TCL手機的屏幕玻璃訂單。 這讓藍思科技有機會切入剛剛起飛的本土手機行業。到了2003年,摩託羅拉推出V3手機,由於日本供應商出現質量問題,訂單轉向了藍思,藍思研發團隊日夜攻關,解決了技術要求。摩託羅拉的V3全球賣了1億部,藍思科技也賺得盆滿缽滿。
2007年,藍思科技又搭上了智慧型手機的「順風車」,與蘋果公司達成了合作關係,工廠內生產線24小時運轉,7.5萬名工人三班倒,成為湖南最大的出口企業。在這樣的行情下,藍思科技在2015年在A股上市。
蘋果公司作為藍思科技的第一大客戶,蘋果公司一家就佔了其銷售額的一半以上。但是在2016年,iPhone銷量創其推出以來的首次下降,iPhone 7全年銷量2.16億部,比上年下降了4.33%。也正是在2016年,藍思科技遭蘋果大規模砍單,採購額比上年減少25億元。受此影響,公司銷的淨利潤減少3.39億元,比上年下降了21.97%。可以說藍思科技對於蘋果的依賴性是非常強的。在2014年,上遊廠家傳來消息,蘋果要布局藍寶石屏幕。周群飛一咬牙一跺腳,又是建廠房,又是買昂貴的設備。但是蘋果後來反悔了,只在手機攝像頭和iWatch上面使用了藍寶石屏幕。這導致了那年藍思科技的運行成本上升。
蘋果對於供應商之間的關係是十分微妙的,即希望供應商能夠穩定供貨,又不希望供應商一家獨大,蘋果公司也不會希望藍思科技一家獨大,也會分一部分訂單給藍思科技的競爭對手——伯恩光學。所以在蘋果這個大金主面前,藍思科技似乎沒有什麼討價換季的籌碼。
藍思科技近些年在不斷地「去蘋果化」,一方面蘋果供應商的紅利在慢慢萎縮,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藍思有意為之。公司在上市之後積極調整業務方向。2016年後,在國內的銷售比重逐年增加,在2019年後內銷比例首次超過外銷,達到了55%。
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無非是國產手機的強勢崛起,不斷衝擊著蘋果、三星的手機的市場,致使蘋果、三星等公司的手機佔有率不斷下滑。雖然國產手機的崛起,使藍思科技的內銷銷量不斷上升,但是毛利率較低,即使這兩年外銷毛利率不斷下滑,但是仍然比內銷高9%。
近兩年,隨著5G商用的加速布局,玻璃取代金屬後蓋將成為主流趨勢,藍思科技有望在3D曲面玻璃方面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