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屆世界盃冠亞軍黯然出局的那一刻,當五星巴西意外敗於荷蘭的剎那間,鐵桿基民恍惚間感受到一絲熟悉的味道:這莫不是偏股型基金上半年業績戰的翻版?
在已公布的偏股型基金2010年半年度業績榜單上,去年一度風光無限的諸多強者紛紛落馬,與此同時,一匹匹黑馬的殺入則讓榜單上冷門頻出。而回顧已經結束的60場世界盃比賽中,一隻只強隊的悲情告別與諸多弱旅的驚人戰績,則與這份榜單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儘管世界盃32隻隊伍的陣容與近300隻偏股型基金在數量上並非一個等級,但若要觀察偏股型基金的上半年表現,世界盃卻是一個不錯的縮影。
強隊的「世界悲」
本屆世界盃成為了強隊的「世界悲」,讓無數球迷為之傷心欲絕。一起傷心的,還有諸多的基民,尤其是那些借鑑去年基金業績排行榜來決定投資對象的基民。因為短短半年間,業績排行榜單上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很多傳統的「強隊」排名一落千丈。
隊長卡納瓦羅的滾滾淚水並不能改變衛冕冠軍義大利隊小組墊底出局的現實,而上屆亞軍法國隊的內訌則讓他們提前告別賽場。但本屆世界盃上,悲情的傳統強隊可不止這兩個。英格蘭帶著怨氣的離別,巴西隊莫名其妙的敗仗,以及阿根廷再度咽下的苦果,令本屆世界盃成為了強隊的「世界悲」,讓無數球迷為之傷心欲絕。
一起傷心的還有諸多的基民,尤其是那些依據去年基金業績排行榜來決定投資對象的基民。因為短短半年間,業績排行榜單上出現了巨大的變化,那些傳統的「強隊」排名一落千丈。以去年業績榜前十名為例,除了華商盛世成長依然留在榜中,並且位置提升至第二名外,其餘九隻基金均已落榜,取而代之的,則是嘉實主題、東吳雙動力、銀河銀泰等新面孔。那些「強隊」去哪兒了?環顧整個半年業績榜單,大多只能在中部或者尾端才能覓得它們的蹤影。落差之大,令投資者「悲情」不已。
強隊緣何紛紛落馬?在世界盃上,這些勁旅的出局,主教練的糟糕指揮「功不可沒」;而在基金投資中,那些曾經的強者落敗,也同樣要歸咎於錯誤的投資策略。在去年底,這些強者的基金經理也大多意識到今年市場的複雜性,但在A股今年呈現鮮明的結構性分化特徵時,一些基金經理選擇錯了方向,或死捏住今年跌幅較深的金融、地產,或堅守高峰期已過的汽車家電等,結果不幸成為了結構性分化的「受害者」。
分析師則指出,在過去幾年中,憑藉準確的大類資產配置,也就是俗稱的倉位策略,基金就足以獲得靠前的業績排名,但這一招在今年實施起來比較困難。由於市場上半年出現了結構性分化,在倉位策略之外,能否選對個股也將嚴重影響業績表現。「這就像世界盃比賽,不管是義大利、英格蘭,還是巴西、阿根廷,手中都捏著一大把的頂級球星,但勝利不是有球星就可以了,還要看你是否在合適的時候、合適的位置用對了合適的人。」他說,「如果你上半年拿住了醫藥股,業績肯定不會差,但如果你依然堅持去年的那些明星股,那業績也肯定好不了。」
與世界盃上強隊紛紛出局但實力未損不同的是,基金排行榜的強弱更替,則需要真金白銀的付出。統計數據顯示,排名第一的嘉實主題混合與排名末尾的上半年收益率差距達到37.58%,與去年排名前十的多隻基金業績差距也在20個百分點之上。這種收益率的差距,卻不是靠世界盃上的一場比賽可以挽回的。強弱之間的實質性轉換,或許這是基金半年戰報與世界盃頗有不同的地方。
黑馬能奔多遠?
強隊的紛紛出局,成就的往往是黑馬的大放異彩,而這也是本屆世界盃最大的看點之一。比世界盃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是,基金半年度業績榜單上,除了華商盛世成長外,排名前列的幾乎是清一色的「黑馬」。
法國隊的好運氣似乎被同組的烏拉圭隊獲得,此前不惹眼的這隻南美球隊竟一路殺入四強;而並不被看好的荷蘭單挑巴西卻獲成功,大力神杯似乎正向他們招手。不僅如此,在強隊落寞離場的身後,還有南非隊一場榮譽之戰的勝利,斯洛伐克隊三度撕開「最強後防線」的驕傲……
黑馬是最易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世界盃如此,基金半年度戰報也是如此。比世界盃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是,基金半年度業績榜單上,除了華商盛世成長外,排名前列的幾乎是清一色的「黑馬」。在去年的榜單上,或許基民會忽略它們的身影,但在今年,它們聚焦了基民最多的眼球。
如果要用一個球隊來形容上半年的頭名狀元嘉實主題的話,德國隊或許比較合適。以作風硬朗而獲「坦克」綽號的德國隊,出身豪門但賽前因為隊伍年輕並不被人看好,然而開賽以來卻展現出精湛的技術和傳接配合,場場精彩勝利讓球迷為之熱血沸騰,也被視為奪冠的大熱門。嘉實主題今年的成功,則得益於其基金經理鄒唯年初精準的技術操作:避開金融、地產,重配新能源、農業等主題投資板塊。這使得嘉實主題沒有捲入到今年金融、地產的「悲劇」中。不僅如此,鄒唯「90%靠主題投資,10%左右是長線投資」的風格,也讓基民看到了他在震蕩市中淋漓盡致地展現出的進攻技巧。在上半年,嘉實主題是唯一一隻取得正收益的偏股型基金,而且和對手的差距,還不止一點點,這正如德國隊日益崢嶸的冠軍相,但要看能否笑到最後?
如果要將基金公司與球隊對接,那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不折不扣的黑馬——東吳基金和荷蘭隊。荷蘭隊曾經的「三劍客」名揚天下,戰功赫赫,如今雖已物是人非,但卻一路披荊斬棘殺入四強,冠軍寶座觸手可及。而東吳基金旗下東吳雙動力、東吳進取策略、東吳行業輪動三隻基金上半年業績搶眼,不僅在同類型基金中排名靠前,即便是將偏股型基金統一排位,也均在前30之列。其中,東吳雙動力和東吳進取策略更是包攬了前十名中的兩席,頗有「三劍客」睥睨四方的威風,在業內引發熱議。荷蘭隊此番立志為奪冠而來,而擁有「三劍客」的東吳基金能否最終折桂成功,則還需時間來檢驗。
分析師認為,今年下半年A股走勢可能會和上半年有所不同,對於已經跑在前面的基金而言,下半年的形勢變化將會是一次新的考驗。最終能否在今年的業績戰中勝出,則取決於這些黑馬基金能否順勢而為,根據市場變化積極調整策略,保住業績的領先優勢。
換帥是「救命草」?
由於本屆世界盃中,強隊往往以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式被淘汰,因此,換帥呼聲此起彼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世界盃如此,基金的半年考中,也是如此。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頻繁的換帥並不是基金業績的「救命稻草」。
無論是多梅內克悲劇式地結束了在法國隊的執教生涯,還是裡皮有點尷尬地交出了義大利隊的教鞭,林林總總的換帥潮總是被視為對失敗的圓場,以及對未來的希望。世界盃如此,基金的半年考中,也是如此。
A股的劇烈震蕩,導致了偏股型基金巨大的業績差距,而落後者,總需要有人來買單。於是,今年以來,我們便頻頻看到了基金經理的調整公告,粗略統計,已達上百人之多。這其中,既有需要為去年業績落後承擔責任者,也有因為今年拖了後腿而無奈換將,當然,也不乏厭倦基金業的競爭壓力而黯然出走者。離職潮越掀越高,對基金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在基民張林生的眼裡,如果基金業績不好,換掉基金經理或許是個機會。「基金經理決定基金的買賣行為,基金的業績好壞基本上就取決於他的能力,如果業績不好,說明他能力不夠,當然應該換掉。」張林生說,「就像世界盃比賽一樣,輸了就換個主教練,其目的不也是為了下次贏嗎?」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頻繁的換帥並不是基金業績的「救命稻草」。他認為,基金作為一個長線投資品種,不應以短期業績論英雄,而應當更多考慮基金經理的長期業績回報能力。如果因為短期業績不佳,就急忙換人,卻有可能會陷入越換越差的惡性循環中。因為新的基金經理對基金運作需要一個磨合過程,基民接受新基金經理投資理念也需要一個時間緩衝,如果磨合的不好,反而容易給基金造成負面影響。
(責任編輯:關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