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8月23日 06:56 來源: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 作者:盧大清 徐姍 編輯:黃慧敏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盧大清 通訊員 徐姍 文/圖
8月21日,南寧市青秀區政府對部分街道辦事處管轄區域進行調整。據介紹,因為該城區部分街道辦管轄區域界線不清,劃分不科學,一些街道辦事處管理任務負擔過重,為提高街道辦的綜合管理和服務能力,城區政府作了這次調整。
青秀區現轄5個街道4個鎮和1個經濟開發區,人口54萬人。其中,中山、建政、新竹、南湖、津頭5個街道轄區面積108平方公裡,人口約42萬人。
有的管轄區域發展空間不足
青秀區南湖街道成立於2004年,接管了原南湖開發區的整個區域,轄區面積62平方公裡,大於其他4個街道轄區面積的總和,轄區面積過大。該街道區域又是新建城區,正處於開發建設當中,管理負擔過重。2005年,原建政街道轄區有一半以上的區域劃歸興寧區管轄,現管轄區域為民主路—長堽路—邕賓舊公裡與東葛路—長湖路之間的狹長地帶,發展空間不足,影響了街道的持續快速發展。
津頭街道由原津頭鄉更名而成,實際管轄區域僅為8個「城中村」和1個尚有部分農業生產的「城郊村」,街道履行城市管理職能的空間狹小,缺乏有效的社會資源支持、資源配置不足。
掃除管理「盲區」
當前,青秀轄區一些街道辦事處管轄範圍不明確:例如,津頭街道有8個城中村,48個組分散於其他4個街道近20個社區中,出現了大量「插花地」、「飛地」,於是出現管理「盲區」。街道辦在一些工作上相互推諉、相互扯皮,既影響周邊環境建設和管理,又使得這些地方在城市基礎設施等方面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扶持,與周邊差距日益擴大。
為加快「城中村」城市化建設,城區政府將調整這些「插花地」的隸屬關係,實現街道間管理難度與管理負擔相對均衡,整合資源配置,提供新的發展空間。各街道將於8月28日前完成人、財、物的移交,從9月1日起各街道就要按調整後的管轄區域進行管理。
居民笑對管轄區域調整
青秀區津頭街道那廖村的居民吳女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因為該村距離街道辦事處比較遠,他們平時辦理勞保、計生、失業證等方面的業務時,都非常耗時耗力。現在,那廖村就近劃歸新的街道辦後,不只是給他們解決辦業務方便的問題,原來因為鞭長莫及而未能很好解決的環衛、治安等方面的問題也應該會得到更好的解決。
據介紹,管轄區域的調整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將涉及到檔案管理的變更、街道辦之間的工作交接,對此,青秀區委書記肖志鋼要求,城區部門之間、街道辦之間要以大局為重,要協商解決調整工作中所遇到的一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