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安康」 紅外耳式體溫計使用手記(圖)

2020-12-21 IT168

 

在人類抗擊「非典」的過程中,科學技術是很重要的一支力量,一些突破傳統的高科技產品也得以一展身手,在預防和抗擊「非典」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北京金遠見公司日前推出的「寶安康」紅外耳式體溫計採用革命性的測量體溫方式,在預防和治療非典的一線上充分發揮出了它準確、快速、安全的優勢。前段時間,北京金遠見公司曾向社會各界免費贈送了一批這種產品,筆者也得到一支,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積累了一些使用經驗和體會,與大家分享。

 

剛拿到「寶安康」紅外耳溫計的時候,就被它的「身材」所吸引——雖說它的功能主要是完成測量體溫這樣的「重大使命」,但外觀設計也毫不含糊(見圖):體積小巧(140*38*30mm)、重量輕(整機重量70g)。機身和按鍵符合人體工學設計,並用液晶屏顯示測量溫度,有著很舒適的握持感,單手操持即能完成測量。

#$[*33895.gif*#a*#0*#0*#center*]$#

筆者當初對該產品採用耳式設計感到非常好奇,後來經過深入了解才知道:人的耳膜臨近大腦下視丘,而下視丘是腦部溫控中心,並不斷向外輻射紅外線,「近水樓臺先得月」嘛,在耳部通過紅外傳感技術測得的溫度更能準確的反映出人體核心溫度。該產品測量體溫非常快捷,把探頭深入耳孔內,按下測量按鍵,一般只需1秒鐘就完成一次測量,無需像水銀溫度計那樣長時間等待。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這種紅外耳式體溫計配有一次性可更換保潔護套,能杜絕了接觸式交叉感染,使用者一定不要貪圖省事而不更換護套。

 

在使用中還發現,「寶安康」紅外耳式體溫計不光在外觀上,更在功能採用了一些很人性化的設計,比如:自動關機功能;發燒報警功能,體溫超過37.5℃時,耳溫計會發出一長三短的「嘀」聲;記憶檢索功能,能夠最多記憶9次測量結果。簡單快捷的操作過程和傻瓜式的人機互動界面,使男女老幼均可掌握使用,這使得「寶安康」紅外耳式體溫計不僅適用於醫療單位、檢驗檢疫部門,也特別適合普通家庭使用,快捷監測家庭成員的體溫,為時時了解家人的健康狀態提供一種可靠的手段和依據。

相關焦點

  • 玻璃體溫計、電子體溫計、紅外體溫計 這樣使用才正確!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1日訊  為助力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山東省市場監管局今天發布玻璃體溫計、電子體溫計、紅外體溫計三種體溫計的使用方式
  • 智能紅外體溫計的使用注意事情有哪些?
    我們在使用智能紅外體溫計時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哪些? 在解答使用智能紅外體溫計有哪些注意事項?之前我們先來講講,智能紅外體溫計是什麼? 智能紅外體溫計,是一款採用新時代信息技術打造的紅外測溫儀器,智能紅外體溫計的主要功能是用來測量人體和物體的溫度。
  • 小米智能耳式體溫計開賣 不僅精準還能1秒讀數
    疫情期間,量體溫成為了來去每個場合的必備項,可你有沒有發現這樣的現象,用水銀測量體溫,耗時長,實在太不便利,而體外紅外智能體溫計,又時常會出現測不準,反應遲緩等現象。近日,小米有品上架了一款凡米紅外智能耳式體溫計,可以一鍵一秒準確測溫,LED高清顯示,售價249元。這款耳式體溫計機身小巧,造型圓萌,整個機身只有一個操作按鈕,使用方便,讀數方便,即使是家中的老人,也可以很快地上手。
  • Wishbone:最小的非接觸式紅外體溫計
    雷鋒網曾介紹過數款適用於小孩的體溫計,比如看著像創可貼的TempTraq,外形是奶嘴的Pacifi。它們都在外形上有所突破,但屬於接觸式體溫計,而現在又出現了一款名為Wishbone的非接觸式體溫計,而且它除了能測體溫,還能測環境溫度和物體溫度,如小孩的奶粉衝劑。Wishbone呈Y型,底部可插入手機音頻接口,分開的兩支一個內含紅外傳感器,另一個配有電池(續航時間為一年)。目前,Wishbone可兼容iPhone和大部分Android手機。
  • 智能紅外體溫計會對人體造成輻射嗎?
    智能紅外體溫計通過對人身體發出的熱輻射進行測量,然後測出人體的溫度。智能紅外體溫計的探頭是用來接收由人體發出的熱輻射,它不會對人體產生任何有害的輻射,大家在使用時,大可不用擔心輻射的問題。
  • 新冠肺炎防控時期,如何正確使用體溫計?
    接觸式測溫計主要有水銀/液體體溫計和醫用電子體溫計,非接觸式測溫計包括紅外耳溫計、紅外額溫計及紅外熱成像式體溫篩檢儀(以下簡稱紅外篩檢儀)等。(圖源:123RF)紅外耳溫計:通過測量鼓膜和耳道與探測器間的紅外輻射交換測量體溫的儀器,測量時需將探頭深入耳孔內測量,多人使用時應配備衛生耳套使用,避免交叉感染,適用於醫院和家庭保健
  • 小米系iHealth紅外額溫計被假冒 紅外體溫計如何正確使用?
    iHealth愛和健康在聲明中表示近日出現了大量人員冠名有「iHealth業務員」等名義售賣紅外額溫計,要求先款後貨,這其中極有可能產生詐騙行為,以上行為與iHealth愛和健康無關,請大家一定小心風險。 iHealth紅外額溫計是抗擊疫情的必備醫療物資,目前iHealth愛和健康公司正全力配合各地公共衛生防疫需求,暫停了所有新的商業客戶需求。
  • 雲康寶紅外體溫計評測,四種測量模式,堪稱家庭必備
    直接拆掉包裝拿出所有的配件,可以看到除了體溫計以外,還附贈了一對7號電池,一個灰色的收納袋,以及還有快速使用指南和產品說明書等等。在外觀方面,雲康寶紅外體溫計採用的是目前主流的白色極簡設計,正面的顯示屏非常顯眼,而當你將其拿在手上的時候,你會發現其非常輕巧,即使隨身攜帶也並不會成為你的負擔。
  • 小體溫計也有大門道 您正確使用了嗎
    能快速準確地測量人體體溫,與傳統的液體玻璃體溫計相比,具有讀數方便,測量時間短,測量精度高,能記憶並有蜂鳴提示的優點,尤其是電子體溫計不含水銀,對人體及周圍環境無害,特別適合於家庭,醫院等場合使用。  使用方法:  1、體溫計使用前,應先用酒精對體溫計頭部進行消毒。按壓開關,蜂鳴器馬上發出蜂鳴音,時間約2秒鐘。
  • 紅外線體溫計的分類
    紅外線體溫計也在人們的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應用,特別是非接觸式的,相信大家有過使用紅外線體溫計的經歷,來給大家說說你對它的了解吧。
  • 如何正確使用紅外體溫計?煙臺市場監管局教你避免出現偏差
    測溫設備成為疫情防控的必要工具,尤其紅外體溫計由於方便快捷成為體溫初步篩查的首選。2月有21日,記者從市市場監管局獲悉,紅外體溫計對環境要求較高,若使用不當,就容易出現偏差。「紅外體溫計雖然使用方便快捷,但要注意使用環境和方式方法。」
  • 含汞體溫計將全面禁止測溫儀市場迎利好發展前景如何?(圖)
    根據《通知》,自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體溫測量儀可以分為接觸式測溫儀和非接觸式測溫儀。接觸式測溫計主要為含汞體溫計,非接觸式測溫計包括紅外耳溫計、紅外額溫計及紅外熱成像式體溫篩檢儀等。含汞體溫計價格便宜,操作簡單,測量準確性高,但是存在安全隱患,易造成環境汙染。目前,含汞體溫計已逐漸被測溫儀替代。
  • 紅外測溫儀如何正確使用?這份指南請收好
    近日,浙江省計量科學研究院迅速行動,組織編制「篩查用紅外測溫儀」使用指南,宣傳指導正確使用測溫計量器具,為堅決打贏疫情攻堅戰提供計量技術支撐。紅外測溫儀使用指南  紅外測溫儀是一種非接觸式測溫儀器,通過吸收被測物體發出的紅外輻射來測量其溫度。可1秒快速測溫,達到快速篩查體溫異常的目的,並防止交叉傳染。
  • 正確使用體溫計
    溫度計分類  玻璃體溫計,工作物質是液體(包括水銀),具有測量準確、穩定性高的特點,並且價格低廉,不用外接電源,但玻璃體溫計易碎,可能會造成水銀汙染。  電子體溫計,具有讀數方便,測量時間短,測量精度高,能記憶並有蜂鳴提示的優點。
  • 如何正確使用紅外額溫計?使用指南來了
    那你知道紅外測溫儀的正確使用方法嗎? 使用指南來了! 測溫儀使用人員要求 1.部分測溫儀有表面溫度與體溫兩種功能,在選擇模式時不能選擇錯誤,計量單位應為攝氏度℃,而非華氏溫度℉,兩者反映在數字上的差異可謂是驚人,需熟悉掌握紅外測溫儀使用說明。
  • 了解紅外線體溫計的「一二三」
    了解紅外線體溫計的「一二三」   人民網北京2月18日電 近期,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篩查體溫已經成為各有關單位、學校、家庭等做好防控工作的必要手段。常規的水銀體溫計測量更加穩定,但由於檢測時間過長(3~5min),必然是不能滿足日常快速篩查的要求的。因此,在人流量較多場所採用非接觸式的溫度計,既安全,又方便快捷。
  • 如何正確選擇和使用體溫計
    目前,市場上體溫計的種類很多,在性能和使用方式上差別較大。對此,專家提醒消費者要根據自身特點,正確選擇和使用體溫計。 據介紹,最常見的體溫計是玻璃體溫計,它可使隨體溫升高的水銀柱保持原有位置,便於使用者隨時觀測。由於玻璃的結構比較緻密,水銀的性能非常穩定,所以玻璃體溫計具有示值準確、穩定性高的特點。
  • 紅外額溫計使用方法:建議測額頭中心位置 間隔1-3釐米
    北京市計量檢測科學研究院院長姚和軍介紹了紅外體溫計度測量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姚和軍介紹,人體溫度分為體內溫度和體表溫度。我們一般說的體溫是指體內溫度,比較接近體內溫度的是口腔、直腸或腋下溫度。體表溫度是指人體表麵皮膚的溫度比如額頭和手腕錶面的溫度。 用於體溫測量的溫度計可以分為兩大類:接觸式溫度計和非接觸式溫度計。
  • 內蒙古計量測試研究院與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合作研製人體紅外測溫...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劉 睿)5月6日,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內蒙古自治區計量測試研究院與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合作,成功研製出人體紅外測溫計檢定裝置並於近日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