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八景之——太白積雪:秦嶺之巔的銀色世界

2021-01-20 騰訊網

太白山下雪了 秋雪降臨奇麗景致引市民圍觀

點擊瀏覽更多娛樂新聞 / 點擊欣賞更多明星精美寫真

太白積雪

清·朱集義

白玉山頭玉宵寒

松風飄佛上琅雲

雲深何處高僧臥

五月披裘此地寒

太白山是我國南北分水嶺——秦嶺山脈的主峰,橫臥於陝西省眉縣、太白縣、周至縣三縣境內,東距西安市區70公裡。太白山擁有豐富的地質、自然資源。「太白積雪」作為關中八景之一,早在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裡就有記載:「冬夏積雪,望之皚然。」「太白積雪」這一被歷代文人所讚美的勝景,現在又是怎樣一番面貌呢?

雨霧中攀登秦嶺之巔

山巔的積雪很瓷實

初聽太白積雪,腦海中浮現的圖像,只是一座高山,山尖白雪皚皚,除此之外再沒有更多的想法,至於那些古代文人墨客吟誦太白積雪的詩句,似乎離我們過於遙遠而難以揣摩了。

太白山主峰拔仙臺是陝西省的至高點,海拔3767.2米,也是我國大陸的東半壁——東經105°以東地區的最高峰。一般情況下,海拔每升高120米,溫度就降低1℃,西安市的海拔大約是400米,四月末的溫度是22℃左右,如此估算,在太白山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方,應該就有積雪存在。西北大學地質系的朱坤顯老師說,太白山的高度還在不斷增長。這決定了太白山成為我國東半壁唯一能體驗到雪山的地方。

登太白山有三條路線,一條是從太白山西麓的太白縣上山;二是從周至縣的厚畛子出發,沿太白山南麓登頂;還有一條是從眉縣湯峪登太白山北麓。西邊的路線較少有人知道,能看到比較原始的自然景觀,但是路很難走,太白縣生態辦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現在這個季節,從鸚鴿嘴出發登太白山,走到一半就有積雪,很冷,因為山中氣候多變,隨時有可能下雪或者冰雹,當地的山民在此時都很少上山,你們城裡人就更難登上去了。從周至縣的厚畛子也能登上太白山主峰,不過,厚畛子位於太白山南麓,陽光充足,氣候溫暖,看到積雪的可能性較小。而從眉縣湯峪出發走太白山北麓,這條路線看到積雪的可能性較大,而且路也相對好走。

記者選擇了從湯峪登太白山。4月22日一大早,我們便從西安出發,早晨的陽光雖稱不上強烈,但是身著單衣的我們還是感覺到晚春的暖熱。然而當我們到達湯峪時,天空竟飄起了小雨,溫度也降到了十幾攝氏度。當地人說,這種天氣,山裡應該下雪了。

湯峪的海拔有500多米,從這裡到海拔2800米的下板寺可以乘車,在那裡乘索道到達海拔3200米處,之後的路就要全靠步行了,經過上板寺、拜仙臺最後到達海拔3511米的「天圓地方」,在那裡,能感受到中國的南北分界線,看到海拔3666米的少太白。由於時間有限,我們計劃在到達「天圓地方」後返回,因為從那兒到太白山主峰拔仙臺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途中要經過冰鬥湖——大爺海,有經驗的登山者說,從下板寺到大爺海一去一回,最少要一整天時間。

汽車順著湯峪山谷往上開,海拔越高,雨下得越大,經過大約兩個小時的車程,記者到達下板寺,此時山上大霧瀰漫,能見度不足20米。常年住在這裡的下板寺服務站經理陳滿良說,天氣晴朗時,山上陽光強烈,十分乾燥,到了下雨天,又會非常溼潤,霧氣沉沉,「山下下小雨,我們這兒就下大雨。」想起來出發前,西北大學地質系的朱坤顯老師告訴記者,一般能引起降雨的雲層多集中在海拔2000~3000米,所以這一高度的山區降雨非常充沛,氣候也較溼潤。

現在,下板寺的平均氣溫大概在10℃左右,沒有下雪的條件,再往上走,是否能看到太白積雪呢?陳滿良先生告訴記者,像今天這樣的天氣,上板寺(海拔3300米左右)肯定下了大雪。然而我們所在的地方霧氣濃重,根本無法看到遠處的山脈。由於天色已晚,記者決定先住在下板寺,明天一早再向上板寺進發。山裡的夜靜得可怕,望著窗外完全的黑暗,不知道前面的山有多大、有多深,此時心中剩下的,除了對大山的敬畏,便別無其他了。

山巔的積雪很瓷實

第二天一早,雨停了,雖然天空還有厚厚的雲層,但濃霧已經散去。讓我們驚喜的是,遠處蒼山的盡頭露出了白皚皚的一角,從山上下來的山民說,走道兒要小心哦,路上全是雪,滑得很。看來山上的雪確實不小。

我們乘坐纜車走到一半時,山坡上便出現了雪的痕跡,越往上走,雪越多越厚。到了纜車的終點——海拔3200米時,我們終於意識到,之前害怕看不到雪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放眼望去,鋪天蓋地全是雪,我們已經處在一片銀白色的世界了。這裡白天的溫度在七八攝氏度左右,雪會慢慢地融化,要看到積雪,還要繼續登高。

越往上走,山路越陡,氣溫也明顯低了很多,石塊鋪就的山路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滑得無法行走,我們從旁邊的雪地向上登,厚厚的雪覆蓋了山坡,也不知下面是石是土,深一腳淺一腳往上爬就是。眼前全然一派冬日的景象,沒有一絲綠色,這裡分布著大片的太白紅杉,其分布高度在海拔3200~3400米,屬於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大約一個小時之後,我們到達了海拔3300米的拜仙臺,這裡已進入高山區,遠眺雲海繚繞,俯瞰層層山脈盡在腳下,抬頭望去,蒼勁有力的山脊披著一層銀裝,一直向前蜿蜒而去,似乎沒有盡頭。從這裡到我們的目的地——南北分界嶺還有500米,然而就是這區區500米,我們卻走了近一個小時。

因為雪太厚,有些地方的道路完全被掩埋,我們只能把鞋插進雪裡,一步步穩紮穩打地向上爬。走到3400米左右的時候,雪已經有10釐米厚了,平原的雪是鬆軟的,但這裡的雪卻很瓷實,想要把手伸進雪裡還要費一點力氣,看來這裡的雪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積累下來的。

也許是海拔太高,山下的一切盡收眼底,我們不停地走,高度不斷升高,可是眼前的景物卻始終不變,真是移步不換景。馬上就要到達目的地時,山路突地陡峭起來,低頭已看不到山坡,唯有遠處的山巒和飄忽的雲海,人仿佛站在直入雲霄的針尖之上,聽著腳下的積雪咯吱作響,恐懼立刻佔據了全身,怎麼也挪不動步子了。同行的一位驢友在旁打氣道:「再加把勁兒,你一定能徵服它。」眼看離3511米的山頂只有一步之遙,我們只能咬緊牙關,手腳並用地往上爬。

正午時分,我們終於爬上3511米的「天圓地方」,眼前豁然地開闊起來,我們就站在太白山的脊峰線上,一條小路通往遠處一座巍峨的雪山,那裡應該就是少太白,又稱小太白,海拔3666米,然而我們離大爺海還有11公裡,過了大爺海,到太白山最高點拔仙臺還要再走一段。聽一位常來太白山的驢友說,從大爺海到拔仙臺是最艱難的,站在大爺海,眼看著拔仙臺就在前面,但就是沒有路,要想上去,只能手腳並用,摸著石頭往上爬。

站在如此高的山巔,人會有一種錯覺,仿佛身處雪域高原,眼前儘是被白雪覆蓋的高山,山體蒼勁有力,沒有絲毫圓潤的曲線,太陽很近,陽光從頭頂火辣辣地照下來,風沒有了遮攔,起勁兒地吹著。遠處,在白雪的下面,一塊塊巨大的巖石從少太白的山頂傾瀉而下,仿佛一片巖石的海洋,石海把山腰的紅杉林撕扯出一道道的裂痕,宛如一條條石河。太白山最著名的石海在跑馬梁,跑馬梁雖在太白山頂的脊峰線上,但卻平坦而寬闊,然而它並不能「跑馬」,而是由巖石的凍融作用崩解形成的巨石海洋。

石海和石河都屬於冰緣地貌,太白山自隆升成為秦嶺主峰以來,高山區一直處於常年寒冷的氣候控制之下,巖石經過冰凍、融化的反覆作用,被切割得支離破碎,經過萬年、千萬年地反覆侵蝕,再堅硬的巖石也會瓦解崩塌,最後形成一片巨石的海洋,據專家研究,太白山的石海有些還在不斷地擴大。

望著遠處氣勢恢宏的雪山,心中肅然起敬,人站在這樣的高山旁是那麼的渺小,如此雄渾的大自然要吞沒一個生命又是何其得簡單。突然想起上山之前陳滿良先生曾經提起的一件事,五六年前的一個「五一」,一群上海的大學生從太白山南坡的厚畛子一路攀登到大爺海,一個學生落了單,他離開帳篷去找路,卻沒能再回到自己的帳篷,五月九日突然天降大雪,他就那樣被凍死在山上。此刻,面對著大自然經過了上億年塑造出來的太白山,才發現人的力量是那麼得微不足道。

高山恩賜的純淨世界

從「天圓地方」下山返回拜仙臺,我們避開了陡峭的石階路,繞到山腰的小路。在這條罕有人跡的小路旁,分布著大片的高山杜鵑,它們是這高山嚴冬中唯一可見的綠色。正走間,我們突然發現雪地裡有一排奇怪的腳印,顯然不是人類留下的,這排腳印從低處的山坡橫穿小路一直向更高的山上延伸,能在這麼陡峭的山坡上行走的會是什麼動物呢?回想起多次翻越過太白山的陳滿良先生曾經提起,太白山高海拔的深山裡,有成群的羚牛,它們的生活很神秘,不過有時幸運的話還能看到,他就曾經親眼見過,羚牛一般不傷人,但是落單的羚牛一旦跑到山下去,就常會攻擊人類。

走過了上山時艱難的路途,下山的路便好走多了。到了海拔3300米左右的地方,路面上的冰雪已經開始融化。一位當地人從山坡上取了一鍋雪,我們好奇地詢問他是幹什麼,他說,水往低處流,別看山上雨雪多,但是非常缺水,一旦下雪,他們就會把乾淨的雪水存起來,山裡的雪很乾淨,煮開了能直接喝的。我們不信,於是用隨身的礦泉水瓶裝了一瓶太白雪。然而當我低頭看到自己的鞋時,卻開始相信老鄉的話,因為我的鞋子已被太白雪洗得乾淨異常,從城市裡帶來的汙泥都不見了。

當走到海拔3200米時,這裡的雪已經消融了許多,雪水順著巖縫淌盡土裡,滲進棵棵蒼松的根裡。幾處屋簷下放滿了容器,屋頂上融化的雪水一點點滴進盆裡,能供山民們使用一段時間了。

山民們熱心地招呼我們下次再來,一位常年在上板寺守山的大嫂說,現在太冷,路又滑,七八月來最好,不過還是要帶上棉衣,山上隨時有可能下雪、下冰雹。我問,七八月還會下雪嗎?她說,是啊,山上的天兒誰也說不準,這會兒天晴,過會兒就下冰雹,七八月下雪也是常事,只不過下了雪馬上就化了,積不住。這位大嫂還告訴我們,在正常的年月裡,太白山的積雪在五月份就已經消融得差不多了,等到九月底,山上又會慢慢地積下雪來。由於氣候變暖,「太白積雪六月天」(陰曆)的景色已很難看到了,現在的登山族一般選擇在七八月攀登太白山,這時氣候舒適,山路好走,然而卻很難體會到「太

相關焦點

  • 秦嶺高山積雪研究數說「太白積雪六月天」
    秦嶺高山積雪研究數說「太白積雪六月天」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8年06月22日10:11
  • 關中八景之太白山:太白積雪六月天(圖)
    總體介紹 太白山橫臥在寶雞眉縣、太白、西安周至3縣境內。因山頂終年積雪,銀光四射,故稱太白。它是橫貫陝西省的秦嶺山脈的主峰,海拔3767米,也是秦嶺的最高峰。   「太白積雪六月天」是關中八景之一。   太白山的景色,從北坡到南坡,可概括為八景:紅河丹崖、斜峪雄關、古楓幽境、桃川曲流、鬥母奇峰、平安雲海、太白明珠、拔仙絕頂。鬥母奇峰指的是鬥母宮一帶的石柱山,特別是麥落石、五臺、一堵牆、望鄉臺等處,花崗片麻巖傲然挺立,千姿百態,堪稱奇絕。平安雲海是指站在海拔2790米的平安寺觀賞雲海。
  • 雲遊在秦嶺之巔,太白山之上,見證中國南北地理氣候的與眾不同
    ,山頂之上涵蓋一層終年不化的積雪,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耀眼,因山頂終年積雪,銀光四射,故稱太白,並有「太白池光」、「高山明珠」之稱,被列為太白山八景之一。> 秦嶺之巔」是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位於秦嶺山脈的主峰太白山之上,由於海拔較高,空氣稀薄、氣候寒冷,素以「太白積雪六月天」而馳名。
  • 「太白積雪六月天」盛景難見 全球變暖嚴重影響秦嶺山區生態
    近日(6月18日),陝西省氣象局公布了秦嶺山區氣候變化的最新監測結果,數據顯示,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秦嶺山區積雪顯著減少,著名的「太白積雪六月天」盛景較難見到。監測數據表明,1961年至2016年,秦嶺積雪面積逐漸減少,平均每十年減少0.1釐米,近十年來,沒有出現過大範圍穩定積雪。
  • 真·秦嶺之巔!探尋秦嶺C位擔當太白山:高出關中平原3000多米
    雖經同僚求情死罪可免,但仍被貶距長安千裡之遙的潮州。韓愈行至藍關,送行親人寥寥,加之對朝局的憤懣,對家國未來的迷茫,前路又是高聳入雲的秦嶺和漫山積雪,「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由此誕生。1200多年過去了。王朝更迭,但群山曼延起伏,聯通東西、和合南北,矗立在中國版圖中央的秦嶺依然巍峨。
  • 探秘秦嶺山區積雪變化
    然而,近日氣象部門的一項監測和分析結果表明,近56年來秦嶺山區積雪顯著減少,進而影響水源涵養和秦嶺生態環境,作為關中八景之一的「太白積雪六月天」,已難得一見。  高山冰川消融和積雪減少,一直以來都是科學家和公眾熱議的話題。
  • 尋幽探勝太白巔
    此次秦嶺深處的文化系列報導就走進太白山,為讀者展示一座集歷史文化、傳奇故事、自然風景、生態保護、旅遊開發於一體的太白仙山。追尋一座山的傳奇風骨秦嶺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雄踞關中,勢如龍首,俯瞰三山五嶽,因「終年積雪望之皓然」而為世人所知。億萬年的時間積澱,讓太白山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底蘊。
  • 太白積雪六月天,美爆了!
    秦嶺山脈是我國南方與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太白山作為秦嶺山脈的主峰,其自然地理條件就更為獨特,它那高聳入雲的雄偉氣勢,瞬息萬變的氣候神姿,自古以來就給人們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更為中外科學家和文人學士所嚮往。
  • 騎行在秦嶺之巔
    騎行在秦嶺之巔 文/段海森 大秦嶺號稱華夏文明的龍脈,同時被尊稱為中華父親山。從寶雞市出發在秦嶺裡繞一圈,在寶雞騎自行車的人說來有「小環線」或「大環線」之分,大環線是指從寶雞市出發到太白縣,再到陝南漢中留壩縣的江口鎮,向西到鳳縣,再回寶雞市,全程400多公裡。小環線是指從寶雞市出發到太白縣,向西到鳳縣,再回寶雞市,全程260多公裡。
  • 將菜與景融為一體的「長安八景」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古時的長安大道連著各種小街小巷,街邊的美食也是數不勝數,十分具有車水馬龍般的煙火氣。在西安,「長安八景」是三秦大地著名的文物勝地。
  • 終南第一名山――太白積雪
    閱讀(0)評論(0) 終南第一名山 ――太白積雪 太白山位於陝西西安市西南一百二十多公裡的寶雞眉縣湯峪上遊秦嶺山脈。太白山自古就是中華名山,夏商時稱「物山」,周時稱「太乙山」,至魏晉時始稱「太白山」,歷代帝王對其封王加侯,文人墨客的足跡更是遍及太白山的山山嶺嶺,留下了大量讚美太白山景色的絕妙詩篇。「太白積雪六月天」是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因為秦嶺山脈南北兩側的長江水系和黃河水系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在文人墨客文章中,長江和黃河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而秦嶺山就被稱為中華民族的父親山。
  • 免費登太白山,中國南北分界線,尋找六月積雪最美的世外桃源
    太白山橫臥在寶雞眉縣、太白和西安周至3縣境內。因山頂終年積雪,銀光四射,故稱太白。它是橫貫陝西省秦嶺山脈的主峰,拔仙臺海拔3771.2,也是秦嶺的最高峰。「太白積雪六月天」是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自古太白山就被歷代帝王所重視,文人墨客的足跡更是遍布峻山叢嶺。
  • 關中八景,錦山秀水,千年古都,常來長安
    驪山晚照光明現,曲江流飲團團轉,灞柳風雪撲滿面,太白積雪六月天。「入暮晴霞紅一片,疑是烽火自西來」,令人誤以為當年烽火還在燃燒,故有「驪山晚照」之稱。每日清晨,法師依節奏敲響,聲傳數十裡,早已成為長安民眾日常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
  • 乘坐綠皮慢車,尋覓秦嶺之巔那片銀裝素裹的寶雞大雪幻境
    春夏秋三季都沿著川陝公路,從寶雞到過秦嶺之巔嘉陵江源頭旁那片美麗,而銀裝素裹的秦嶺雪境一直是心中所念,站立渭濱與鳳縣界上的秦嶺埡口,俯瞰蜿蜒川陝公路穿行銀色世界的那份壯闊,感嘆北國風光的那份壯懷,應該是一刻難得的心情飛翔吧。
  • 藍天白雲、青山雪頂,「太白積雪」美成一幅風景畫
    近日,隨著天氣的放晴,太白山頂積雪清晰可見,與藍天、白雲、青山融為一體,構成一幅美妙的風景畫,引得不少網友紛紛拍照留念。4月26日,天氣晴朗,陽光明媚,不少細心的市民發現秦嶺山脈太白山頂的積雪清晰可見據了解,「太白積雪
  • 來西安,秋色中的關中八景怎能錯過
    關中八景,又名長安八景。「長安八景」源於西安碑林的一塊碑石,以詩和畫的形式描繪了這八景的奇麗秀美。這塊碑石刻於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 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往後歷經幾代而不衰,它是三秦大地著名的文物勝地。
  • 太白縣:陝西的「青藏高原、香格裡拉、九寨溝」,秦嶺天然氧吧!
    太白縣,隸屬於寶雞市東南,地處秦嶺腹地,因秦嶺主峰動植物王國」,是秦嶺大熊貓和金絲猴的主要活動地。青峰峽景區被稱為「陝西香格裡拉」,河水據說是積雪化成的,由山頂的白起將軍廟、藥王廟、韓信點兵場,到山下的嶽水宮、衙嶺古戰場、黃土嶺黃龍寺;從劉秀與杜秀英、公主與狀元,到李白遊鰲山
  • 經典中的經典,秋色中的關中八景怎能錯過
    ,又名長安八景。夕陽西下,驪山在落日斜暉裡紅霞萬狀尤為壯觀,「驪山晚照」被譽為「長安八景」之一。西嶽華山北瞰黃河,南牽秦嶺,因「遠而望之若花狀」,故有其名。又由於其西臨少華山,故又有太華山之稱。,早在北魏酈道元 《水經注》裡採錄的古老傳說中就有記載:「太白山南連武功山,於諸山最為秀傑,冬夏積雪,望之皚然。」
  • 經典中的經典,來西安,秋色中的關中八景怎能錯過
    ,又名長安八景。夕陽西下,驪山在落日斜暉裡紅霞萬狀尤為壯觀,「驪山晚照」被譽為「長安八景」之一。西嶽華山北瞰黃河,南牽秦嶺,因「遠而望之若花狀」,故有其名。又由於其西臨少華山,故又有太華山之稱。」被譽為關中八景之一,早在北魏酈道元 《水經注》裡採錄的古老傳說中就有記載:「太白山南連武功山,於諸山最為秀傑,冬夏積雪,望之皚然。」
  • 遊關中八景之一,陝西名山多,登秦嶺太白山
    秦嶺迷人,其主峰太白山,素有六月積雪的奇景。「太白積雪六月天」是關中八景之一。《水經注》有太白山「於諸山最為秀傑,冬夏積雪,望之皓然。」之記載。宋代蘇軾在《太白山禱雨記》中就有春季發生大旱,天氣乾熱,麥苗枯萎,而山上卻依然是「巖崖已奇絕,冰雪戛琱鎪」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