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Kenya)位於非洲東部,赤道橫貫中部,東非大裂谷縱貫南北。東鄰索馬利亞,南接坦尚尼亞,西連烏幹達,北與衣索比亞、南蘇丹交界,東南瀕臨印度洋,海岸線長536公裡。國土面積的18%為可耕地,其餘主要適於畜牧業。全境位於熱帶季風區,但受其地勢較高的影響,為熱帶草原氣候,降水季節差異大。全年最高氣溫為22-26℃,最低為10-14℃。肯亞是人類發源地之一,境內曾出土約250萬年前的人類頭骨化石,公元7世紀,非洲東南沿海地帶形成一些商業城市,阿拉伯人開始到此經商和定居。
肯亞是一個有潛力的市場,肯亞政府在2030年遠景規劃中,將能源、基礎設施和建築業、農業、製造業、採礦業、旅遊業、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服務業和信息產業等列為重點發展領域。
2015年10月28日,第70屆聯合國大會改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肯亞成功獲選,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肯亞國旗是根據獨立前肯亞非洲民族聯盟的旗幟為基礎而設計的。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黑、紅、綠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構成,紅色長方形上下各有一白邊。旗面中間的圖案為一面盾和兩支交叉著的長矛。黑色象徵肯亞人民,紅色象徵為自由而鬥爭,綠色象徵農業和自然資源,白色象徵統一與和平;矛和盾圖案象徵祖國統一和為捍衛自由而鬥爭。
1963年制定的肯亞國徽以一枚與國旗色彩一致的梭形盾徽為中心,兩側各有一隻金獅,一肢持長矛,一肢扶盾徽。後面中央持有斧頭的白色公雞,是肯亞非洲民族聯盟的徽記。根據當地傳統,公雞象徵新的生活。兩隻雄獅體現了國家主權與民族尊嚴,也暗示肯亞與英國的聯繫。雙獅足下是非洲第二大山——肯亞火山,它踩著肥沃土地,結滿咖啡、柑桔、劍麻茶、玉米和菠蘿,到處是果實和芬芳,這是肯亞人民生活安寧、國家興旺的縮影。國徽下方的咖啡色飾帶上寫有斯瓦希裡語的「共處」字樣,表達出肯亞人民對和平、友愛、自由和平等相處的願望
位於赤道線上的肯亞,有一座著名的赤道雪山,就是肯亞山,山上生長著一種著名的蘭花,這就是現代肯亞的國花--肯山蘭。肯山蘭的葉片又寬又厚,像一條條碧王雕成的帶子。嬌小潔白的花朵由六片橢圓花瓣組成,花朵中心有一個嬌媚的小紅點,由幾十朵小花組成一串長的花序上,兩側排列著整齊的紅心小白花,輕微地悠悠下垂,顯示出肯山蘭特有的魅力。
肯亞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以旅遊業為主。年收入均在3億美元左右,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0%。2002年接待遊客101.34萬人次。旅遊業職工佔全國職工總數的9.1%。主要旅遊點有奈洛比、察沃、安博塞利、納庫魯、馬賽馬拉等地的國家公園、湖泊風景區及東非大裂谷、肯亞山和蒙巴薩海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