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城陰陽魚,頭條首發個人原創,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於頭條號:東城陰陽魚。
往常北京的朋友們問我到了假期去天津玩兒的話,哪裡比較好玩呢?每次面對這個問題我都是這樣回答:「天津其實沒什麼好玩的,來城裡就是吃,吃海鮮、吃風味小吃,吃飽了就去聽聽相聲。然後就洗洗睡吧。」
「天津周邊呢?」
「薊縣盤山,乾隆爺不是說:『早知有薊縣,何必下江南』嘛。」
「濱海新區呢?」
「那兒有什麼可玩的,海灘不如青島和秦皇島,有個航母還開不走。」
如今不同了,天津濱海新區新落成一個網紅打卡聖地,讓北方的遊客都為之趨之若鶩。這就是。
2014年10月28日,國家海洋博物館在天津濱海新區正式開建。2019年5月竣工,2020年7月14日正式對外開放。十一長假正好趕上海博館試營業期間,於是帶著母親和孩子去遊覽一番。
海博館的位置距離海邊很近。建築的外形有的人說像是五條魚躍入海的鯉魚;有的說像張開的手掌;有的說像海星;有的說像五隻駛向大海的船。其實這都是大家的猜測,天津市建築設計院名譽院長、國家海洋博物館設計總負責人劉景樑介紹:項目創意核心是將展館設計成開放的模式,運用隱喻的手法,希望通過人們自己去完成對建築的認知。優美但不具象,通過柔美的曲線語言令參觀者產生對海洋元素的無限遐想。
由於目前在試運營期間,宣傳資料上的海洋生態展區還沒有開放。海洋人文展區是對外展示的主要區域,展區又分為幾大主題空間,分別為:海洋文化主題空間、從風帆到行輪、中華海洋文明第一篇章、中華海洋文明第二篇章、中華海洋文明第三篇章。這個區域比較適合成年人觀看,如果家長帶著孩子觀看的話需要給孩子多講解,讓孩子多了解我國的海洋史是很有必要的,也能夠培養孩子的愛國主義情懷。
展館內陳列的文物按照不同歷史時期依次布置,循序漸進觀賞,仿佛穿梭在時空隧道中。從蠻荒到文明,從落後到先進,我們看到了我國在海洋探索和開發上逐步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建設海洋強國篇章展出的模型大概分為三類:艦船類、海洋探索器類、石油勘探及鑽井平臺類。還有蛟龍號探索潛艇的模擬平臺,孩子們寧肯在這裡排很長時間的隊,也想體驗一下在深海給各種魚類拍照,捕捉魚類標本或礦物標本的樂趣。
海洋自然展區有今日海洋、遠古海洋、航海發現之旅、海洋天文、龍的時代等幾個板塊。在這幾個區域可以讓孩子們學到與海洋相關的很多知識,比如海洋中的生物、遠古時期生活在海洋中的恐龍、天文知識等等。不但有遠古化石,還有多媒體大屏幕讓孩子們能夠看到他們活著時候的樣子。
海博館之所以成為網紅打卡聖地,還在於館內並不只有規整嚴肅的各種展物,還有能夠給遊客帶來真實體驗的各種遊樂設施,如雪地摩託車、直升飛機、重型雪地車等等。在開雪地摩託車的時候每個孩子都很用心,也都是循規蹈矩地行駛,躲避深坑、障礙物等等。輪到兒子開車的時候,他並不像其他孩子一樣,而是朝著一個方向一直開下去,最終撞到了冰山上。後來我問他為什麼別的孩子都沒有撞到山上你卻偏偏撞上了呢?他說我是想看看一直開下去到底能不能撞到,我頓時感覺孩子的思維方式不一般。
在重型雪地車裡,每個家長都抱著自己的孩子,體驗一次極地之旅。除了視聽的感受,還能隨著座下的椅子感受到路途的顛簸,在模擬遇到一個小型冰窟的時候,雪地車陷入並自行爬出的過程,十分有趣。在直升機上能夠俯視下方的帝企鵝群,雖然是影像但是一下子看到那麼多的帝企鵝也讓兒子興奮的大叫。
假期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展品,就是停泊在戶外棧橋邊的752導護艇。舷號為752的飛彈護衛艇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餘慶艇」,餘慶艇曾服役於南海導護二大艦隊,在服役期間多次立功受獎,可以說是一位擁有著傑出成就的「老兵」。這一次,我們不再只是從外面看到它的雄姿,更能走進導護艇的內部,近距離領略這艘海軍艦艇的風採,體驗海軍的工作與生活,感受海洋強國的實力與威嚴。
從市區出發的話無論是自駕還是乘坐京濱輕軌都是非常便捷的,建議在早七點三十分之前出發,提前預約,能夠在開館時間入館。這樣利用全天時間可以將各個展館都遊覽一遍,並且可以參與全部的體驗設施。一天的奔波雖然有些疲憊,但是收穫還是很大的,去一次真的很值。
東城陰陽魚,寫作為樂趣。
魚眼觀古今,思想皆可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