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廣東】靚爆!這是廣州綠道的最美地圖,請收藏!
金羊網 2019-04-28
和煦的風,拂過珠江水面
江的兩岸,大廈鱗次櫛比
綠樹繁花相映,遊人往來如織
你走在林蔭路上
心在躍動
思緒不免飄向遠方
……
最美綠道 •廣州篇
羊城晚報記者 陶奕燃 攝
世界地球日
綠色生態所帶來的美好生活
向我們輕輕訴說著
地球的故事
羊城晚報記者 鄧勃 攝
從高空俯瞰
長3500公裡的廣州綠道
河流、溪谷、山野、
棧道、公園廣場、城鎮道路
珠線串聯,蜿蜒綿伸
構成一張
省內線路最長、
覆蓋面最廣、服務人口最多的
廣州綠道網絡
羊城晚報記者 楊奇 攝
更舒適、更便捷
更科學、更幸福
綠道文化
正在不知不覺間
滲透每一個廣州人的生活
卷一:古今通達
在這裡,遇見最真實的廣州
二沙島綠道,一派生機勃發的景象。羊城晚報記者 宋金峪 攝
「大海環其東,眾水匯於前,群峰擁於後」
誠如《羊城古鈔》所述
廣州的江海區位優勢
催生了延續至今的
千年商都
二沙島綠道,一派生機勃發的景象。羊城晚報記者 潘亮 攝
廣州綠道的規劃建設
正是依託深厚的歷史文化和
「山、水、城、田、海」的
自然格局展開
以過境的省域綠道為基礎
規劃建設6條綠道
覆蓋全市11區
綠道成為家庭出遊的好去處。羊城晚報記者 楊奇 攝
若以城牆圈劃計算
廣州古城
其地不超出今天的越秀區
傍晚,後生們推著老者在綠道上呼吸著新鮮空氣。羊城晚報記者 陶奕燃 攝
已過花甲之年的陳大爺
在此生活了一輩子
他掰著指頭講起綠道景點:
雲臺花園、東濠湧、麓湖……
如數家珍
綠道已成為廣州立體交通系統組成部分,圖為廣州荔灣區綠道一景。羊城晚報記者 陳秋明 攝
廣州有俗語稱:
「東山少爺、西關小姐」
荔灣區綠道則獨有
「水秀花香」和「西關風情」
「南肺」等廣州眾多溼地已與綠道交織成一張大網。羊城晚報記者 林桂炎 攝
自南朝北
市民可以賞水鄉景觀
品民俗雅致
見證古典與創新的結合
卷二:智變升級
在這裡,遇見最具活力的廣州
臨江大道綠道,木棉花盛開。羊城晚報記者 鄧勃 攝
回顧廣州綠道成長史
從少到多,從多到優
大數據、人工智慧等
高科技手段的加入
為人們暢遊綠道提供了
更豐富的體驗
廣州天河公園綠道,行走變成一種享受。羊城晚報記者 潘亮 攝
慢步、奔跑、騎行
都是城市生活賦予綠道的新內涵
廣州大學城中心湖公園。羊城晚報記者 潘亮 攝
2017年
天河區 CBD
廣州首條濱江緩跑徑建成
緩跑徑位於獵德大橋東側,位於濃密的樹蔭下,環境舒適,視野開闊。羊城晚報記者 梁喻 湯銘明 攝
2018年
天河公園拆圍透綠
長達1430米的健康緩跑徑向市民開放
綠道緩跑徑,已成為本地運動愛好者的必到打卡點之一。羊城晚報記者 潘亮 攝
在黃埔區
彩練騰空而起
橫跨開泰大道
形成驚豔的「雲端綠道」景觀
穿梭其中
猶如置身夢幻仙境
科學城的雲端綠道,把多個特色景點串聯起來。羊城晚報記者 梁喻 攝
在開發區上班的小劉是北方人
他喜歡約上三五知己
騎車漫遊
這種低碳出行的新方式
隨處可見
生物島綠道環境優美,是市民休閒鍛鍊的好去處。羊城晚報記者 梁喻 湯銘明 攝
綠道的智變升級不止於此
黃埔區部分綠道設置了
掃碼衛生間、自助借書機等
未來還計劃引入無人零售商店
成為科技改變生活的註腳
科學城雲端綠道,四季如春,鮮豔奪目。羊城晚報記者 楊奇 攝
卷三:山水交融
在這裡,遇見最宜居的廣州
天更藍,地更綠
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在花城廣州
可見城市與自然的完美結合
珠江兩岸綠道建設已趨完備,堪稱城市綠道典範。羊城晚報記者 周巍 攝
「濱水歷史人文景觀」
「溼地生態珠水景觀」
系海珠區綠道兩大主題路線
海珠湖被譽為廣州綠心,綠道環湖而建,全長2 .6公裡。羊城晚報記者 黃巍俊 攝
不出市區
遊人即可在島內
飽覽江、湧、湖、園等自然風光
海珠湖公園,風景秀麗。羊城晚報記者 黃巍俊 攝
白雲區綠道
把流溪河、白雲湖、
石井河、金沙洲、帽峰山
等風景貫通在一起
構成獨具山水風情的綠道網
從高空俯瞰,綠道從林木中穿過,一片綠意盎然。羊城晚報記者 潘亮 攝
李先生入住亞運城多年
北望蓮花山
南臨海鷗島
偶然雀聲入夢
清晨怡人的空氣讓他倍感精神
南沙區綠道穿過蕉門公園,四周風景優美。羊城晚報記者 周巍 攝
順著番禺區綠道往南
南沙區一條生態綠線
串起南廣州的山、城、田、海
以及現代化的臨港工業
打造成涵蓋工業園遊覽的特色路線
濱海綠道是觀看南沙現代化建設的理想去處。羊城晚報記者 周巍 攝
卷四:共享發展
在這裡,遇見最富裕的廣州
綠水青山
就是金山銀山
廣州綠道不僅供人遊玩
而且帶動觀光消費
與農民共享增收致富的碩果
木棉花開,見證綠道在廣州的蓬勃發展。羊城晚報記者鄧勃攝
增城區增江畫廊綠道是廣東綠道
甚至是國內綠道的發源地
吃、住、遊、玩、樂
樣樣新鮮
處處精彩
增城區蓮塘村農家樂,遊人笑逐顏開。羊城晚報記者 梁喻 湯銘明 攝
被譽為廣州後花園的從化區
溫泉、農家樂、鄉村遊
等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廣東首條水上綠道亦坐落於此
華燈初上,鮮花星星點點,似乎想與行人傾吐心事。羊城晚報記者 楊奇 攝
花都區美如其名
綠道沿路建設以花塑道
打造花之廊
綠道之上,常常看到孩子們的嬉戲追逐。羊城晚報記者 陶奕燃 攝
遊人置身其中
免不了要到
香草世界、花卉中心
等現代景點「打卡」
增城鶴之洲溼地公園位於增江之上,周圍綠道環繞。羊城晚報記者 梁喻 湯銘明 攝
綠道作為城鄉兩地的地理聯結
無形中推動了城鄉生活的
融合進程
也縮小了城鄉經濟的
發展差距
綠道聯通著城市與鄉村,催發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羊城晚報記者 潘亮 攝
這就是廣州的綠道
既古今通達、智變升級
亦山水交融、共享發展
它尋根歷史、彰顯生機
又呼應時代、探尋未來
這一條路,有你我同行
就是幸福。
你我同行,通向幸福。
出品人|劉海陵 林海利
策劃|孫璇 孫朝方
統籌|鄭華如 魯釔山 周樂瑞
文本|鍾傳芳 夏欣逸(實習生),部分內容據公開報導資料
編輯: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