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36氪
在後疫情時代,誰能夠先抓住人們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的變化並滿足需求,未雨綢繆,才能在黎明之後迎來第一縷曙光。
「我們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不過沒關係,道路就是生活,我自己就像一隻永不停息的箭。」傑克·凱魯亞克在《在路上》中這般書寫。
被疫情籠罩的2020年已經來到了夏季。人們在家宅著的日子每增加一天,對於外界的嚮往積累得更為真切——自今年618購物節開始,多個航司推出隨心飛產品的火爆促銷,僅僅是這渴望的冰山一角。
不少人在網上描述疫情後希望做的事情。據燈塔研究院調研數據顯示,疫情過後大部分人最想做的事情前三是看電影、約會聚餐、旅行。其中,境內旅行和出國遊均分列調研結果的第三和第八名。
去遠方,去遠方!人們想要出門的心按捺不住了。
後疫情時代,旅遊業如何加速復甦?
儘管2020年上半年的旅遊業接近停擺,然而,消費者的需求不會消失。
據統計局數據,2019年全年國內遊客即達60.1億人次,收入57251億元,增長11.7%;國際旅遊收入則在1313億美元,增長3.3%。據艾瑞諮詢, 80及90後逐漸成為旅遊消費的主要群體,帶動了家庭及休假出遊繁榮,基於這種人口結構及消費習慣滲透的長期視角,中國大眾出遊的長期市場依舊向好。
在上半年的疫情控制住後,大家走出家門的意願井噴,旅遊業正在快速恢復。7月中旬,國內航空票價紛紛回調,各景點廣告陸續推出。今年7月,國家統計局發布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全國民航乘機旅客已達127萬,為去年同期七成。根據去哪兒網大數據,下半年的國內出行人數將達到2.5億人次,暑期遊、國慶遊成為了大眾理想出遊節點的首選。
疫情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仍在繼續。影響遠不僅在人們是否能夠出遊,而且延伸到生活方式、消費觀念、產品選擇等等,比如疫情期間的直播生態、遠程辦公、線上遊戲……無一不發展得異常迅猛。
而細化到旅遊領域,旅遊行業的革新也體現在方方面面:
「雲旅行」、「雲逛展」等活動將線下遊玩項目搬到線上,旅行對內容的質量要求明顯提升。這也揭示了,在線上,沒有好的內容,一定更難以吸引到目標客戶。
疫情後,人們對衛生及安全要求將會提升到較高水平,將讓許多細分行業進入洗牌階段。比如近年來發展迅猛的民宿行業,行業將會淘汰掉一大批安全及隱私性無法達標的低價民宿。
中高端線產品需求則迅速上升。紐約時報報導提及,疫情期間,很多豪華別墅以及符合要求的豪華酒店需求量都大大增加,如把酒店設在偏遠地區、以獨立住宿而聞名的安曼酒店,或者可以為客人提供私人入口和電梯的瑰麗酒店——這也側面說明,高端旅遊業將在疫情後迎來快速增長。
而疫情期間,旅遊行業線上與線下結合加速,也會帶來旅遊與其他行業的融合,如直播帶貨、文創、AR等行業,以多種業態及技術手段豐富旅遊體驗。
人民政協報的報導指出,「疫情對旅遊產業體系產生了變革性、結構性、全方位的影響。」這一影響,在疫情結束後會更為廣泛顯現。
旅遊業在破冰之後的持續深耕路程,才剛剛開始。
「金融+旅遊」,信用卡發展歷史的啟示
除了疫情帶來的影響,旅遊所聯通的各個行業不斷革新,也成為旅遊領域逐步復甦的堅實基礎。
信用卡則是典型的與旅遊消費天然綁定的產品,自誕生以來便與旅遊服務密不可分,並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旅遊產品的生產與消費方式。
在金融+旅遊的發展歷程中,美國運通是繞不開的一個名字,旗下的運通百夫長黑金卡是信用卡界的傳奇產品,具有無可替代的歷史地位。美國運通成立於1850年,最初以快遞業起家。1891年,美國運通全球首創了暢銷世界百餘年的旅行支票,後於20世紀初逐步轉型為全球最大的旅遊公司之一,以優質服務享譽全球。1958年,首張美國運通卡問世,即後來的美國運通綠卡(The American Express Green Card)。
這些產品成功打造了以商務人群為核心的客戶群,其產品也成為高端信用卡的象徵。比如,綠卡卡片正面中央的運通標誌性羅馬百夫長肖像標識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最初是印製在旅行支票上用以強化其防偽功能,隨著時間推移,持有一張運通經典系列卡是旅行行家們表明身份的基本標識。據悉,沃倫·巴菲特曾在一檔脫口秀節目中打開自己的錢包,裡面就有一張百夫長綠卡。
而到了90年代,為了鞏固品牌影響力,吸引更多用戶,運通於1991年實行「飛行常客計劃」,大受旅客歡迎,大大提升了籤帳量。除了傳統航空、餐館和酒店業,運通還布局了零售業、加油站等生活場景,並與這些商家發行了多種聯名卡、裡程卡等,讓消費場景更加細分。運通於1999年推出的晶片卡「藍卡」和電商購物結合,吸引了大量年輕用戶,到後來形成了打折卡、低利卡、免費卡、學生卡在內的產品矩陣。由此,運通客戶群也從高端商務人群覆蓋到到了學生、藍領人群。
美國信用卡產業發展多年,將這些經驗復用到如今的金融+旅遊產業,其啟示正是在於:找好旅遊的核心落點,並儘可能拓展多樣化的消費場景。此外,針對不同消費者,差異性推出產品,才能更好滿足用戶需求,延展市場版圖。
復甦之路中,領先者衝刺
疫情期間,金融線上化的重要性陡增,隨著我國金融市場逐步對外資開放,全球金融市場的連接將越來越緊密,這也是對旅遊行業重要的政策利好。
今年6月,美國運通剛通過其在華合資清算機構成為國內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獲得銀行卡清算業務許可證的外卡組織。這意味著美國運通卡在境外和海購中高通過率的特點再次升級,持有新推出的運通人民幣信用卡的用戶在境內外同享支付便利。業內人士認為,某種意義上,這是極具便利性的「雙標卡」以全新的功能和形式回到客戶身邊,持卡人可以從中享受到多場景、極便捷安全的支付體驗。
在種種激勵政策和需求變化大趨勢之下,市場競爭帶來的後果將是:服務和產品為王。
在這一層面,招商銀行在信用卡產品上的創新值得一提。在本次運通首獲銀行卡清算業務許可證後,近期招商銀行也與運通合作推出了新版「招商銀行美國運通百夫長綠卡和金卡」。據招行信用卡相關人士透露,新卡專為喜愛旅行的人士打造,致力於成為「旅行行家之選」,新版信用卡能同時享受到招商銀行和美國運通分別提供的平臺化權益和服務。據悉,該信用卡將於近期正式開放申請,持卡人將享有希爾頓酒店優惠預定等全球權益。
美國運通百夫長綠卡
美國運通百夫長金卡
首先,儘管中國電子支付已經成為了國民級基礎設施,但國外還是以成熟的信用卡消費生態為主。而國內信用卡行業從「一卡雙幣」走到「一卡全幣」階段,18年發展中經歷了三次進化,招商銀行可以說是其中的先行者。
早在2002年中國加入WTO後,招商銀行即啟動境外布局,發行國內首張符合國際標準的「一卡雙幣」信用卡,國民出境遊從此無需兌換外幣現金,刷招行卡即可實現外幣消費人民幣還款。到了2013年,招行即延展到了全幣種國際信用卡,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地區。
在今年疫情期間,招行信用卡在運通百夫長新卡上率先使用「一芯雙應用」技術,則是信用卡行業發展的新裡程碑。
理解這一產品,需要從硬體層面說起。
以往國內和國外信用卡採用的硬體標準並不相同,「一芯雙應用」是指在同一張信用卡晶片上搭載境內PBOC2018標準和境外EMV標準。也就是說,用戶只需一卡隨身,無論在境內或境外,通過線上還是線下支付,都可以暢行無阻。
此外,新版信用卡聯通的酒店及地區數量更多,酒店為獲客提供更多折扣,消費者也可藉機購入更優惠的產品,為疫情後的出行做好準備。
而具有人文氣息的一點則是,招行新版運通百夫長信用卡將延續世界首張運通卡形象,業內獨家以經典的綠卡與優雅的金卡為載體。
在疫情後預計將爆發式增長的旅遊行業,招行與美國運通兩大巨頭推出的這一產品,無疑是當下我國金融市場逐步開放、全球化深化的真切映照,也為迎接旅遊業復甦備好了彈藥。
國內也有其他領域的金融創新。比如以往旅遊企業都因為抵押問題難以獲得貸款,當前便出現了針對旅遊行業的企業貸款、分期等。今年3月,飛豬、阿里巴巴企業金融服務事業部就與銀行共同合作,符合要求的商家無需抵押就可獲得百萬元級以上的貸款,大大降低了旅遊商家的貸款申請門檻。
金融領域的變化是支撐旅遊行業產業的一個縮影。縱觀當下市場現狀,如都市遊、郊區遊為主要形式的短途旅遊率先迎來復甦,而出國遊正在經歷復甦的籌備階段。毫無疑問,在後疫情時代,誰能夠先抓住人們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的變化並滿足需求,未雨綢繆,才能在黎明之後迎來第一縷曙光。
市場等待著衝刺者奔向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