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名字作為城市名片,展現了一座城市的氣質和性格,承載著一方水土獨有的歷史和記憶。在濟南,老城區有經緯縱橫,經緯走向,東西南北卻完全相反,在濟南還有其他另類的道路,讓我們一一盤點。
「醜父路」是哪位父親顏值不在線嗎?
「白菜路」上種著很多白菜嗎?
「少年路」是因為路比較年輕嗎?
「劉長山路」是有叫劉長山的人嗎?
「醜父路」事關顏值嗎?
醜父路位於濟南華山路東北部,北起鵲華大道,南至光華大道。
為什麼叫「醜父」呢?並不是誰長得醜,而是因為一個人——逄(pang)醜父。為什麼以他來命名這條路呢?這裡面藏著一個「忠君」的故事。
華山古稱華不(fu)注,也叫金輿山,是古戰場,當年齊國和晉國鞍之戰就發生在這裡。公元前589年,齊晉爆發鞍之戰,齊軍大敗,齊頃公被晉軍圍追,不得不繞華不注山而逃。屋漏偏逢連陰雨,逃跑途中,齊頃公座駕的戰馬被樹枝攔住,眼看就要被追兵趕上,情況十分危急。
這時,咱們的主角逄醜父出來救場了。只見他急中生智,迅速換上齊頃公的錦袍繡甲,寵辱不驚地坐到戰車中間最尊貴的位置,讓齊頃公站在一旁「待命」。這一套動作剛剛結束,晉軍將領韓厥便率人閃電般圍追上來。
逄醜父不慌不忙說道:「一路狂奔,我口渴難忍,醜父去給我打點水來。」 齊頃公跑到最近的華泉打來一瓢水,「這水這麼渾濁怎么喝?去遠處給我打點乾淨的水來。」 齊頃公明白意思,藉機逃出重圍,與被打散的齊將會合,成功逃回齊國。
顯然,現在華山腳下華陽宮裡的忠祠,也是為了紀念這位有勇有謀的忠臣而設。
醜父路外貌跟「醜」字毫不沾邊,顏值也在線。路兩旁是居民區,高樓林立,一片祥和。
只有老濟南人知曉的白菜路
白菜路與著名的「唐王大白菜」聯繫緊密。
它身在濟南東部,西連小清河南路,東接鳳凰北路。
關於這條路的來歷,只有老濟南人能解答:
上世紀80年代,周圍的路還是土土的樣子,白菜路最先改頭換面,走在時尚前列。它憑什麼可以搞特殊化嘞?原來當時的 「唐王大白菜」運往城區,它是最便捷的路,所以就被改造為砂石路面,率先告別灰頭土臉的模樣,成為運輸白菜的專屬通道,久而久之,也就被蓋上「白菜路」的章。
隨著城市發展,白菜路一路升級打怪,晉升為柏油路面,唐王大白菜也改道從機場路到工業北路進城。
如今的白菜路,早已告別白菜時代,道路兩旁是中鐵十局的在建項目,路上車水馬龍,人們行色匆匆。當年運白菜的熱鬧景象,怕是只能留在老濟南人記憶中了。
少年路
少年路跟路的年紀沒關係,是因為濟南市青少年宮坐落在此得名。
略顯神秘的「劉長山」
而劉長山路,乍一看好像和「劉北山」一樣,是哪位大佬的名字。實則不然,「劉長山」是一座實實在在的山,而且是一座毫不起眼的山,海拔只有135米……想不到吧?路是因為處在劉長山南麓而得名。
劉長山本山,它是這個樣子的:
這……勉強算座「山」吧!,若干年前開發建設,矮處的山體被開挖填平,變成了現在的居民樓。這個秋色如許的「劉長山公園」,算是山的「遺址」。
那山為啥叫「劉長山」呢?查了許多的資料都沒有找到線索,這座山似乎更加神秘了……如果博學多識的您知曉一二,請在評論區毫留言哦!
濟南文化極具包容性,能容納『雅』『俗』共存。如果說縣學街、貢院牆根街這些地名承載了濟南文化發展的歷史,極其風雅,那麼濟南有些道路名稱也足以見證底層人民的生活生產。
東更道和西更道
珍珠泉大院自元代起就是「濟南王」張榮府第,明中期始為德王府,清代為山東巡撫衙門,民國時期先後為山東督軍公署、山東省政府所在地。這座大院東西院牆外側的街道分別叫東更道和西更道,顯然因當年更夫在此巡夜打更而得名。
後宰門街
像後宰門街,就是『俗到家』的代表了。明朝德王朱見潾就藩濟南時,王府北面後門是廚房所在,廚子們經常會在後門處殺豬宰羊,時間一長,王府北門所在的街就被稱為「後宰門街」了。
制錦市街
而制錦市街的由來可以說得上「很寒酸」。它本是販賣「枳棘」的市場,枳棘就是酸棗刺,可以編制籬笆,濟南方言叫zhi jin,不知何年何月,「枳棘」成了雅致的「制錦」,原來的「枳棘市」也成為了「制錦市街」。
羊頭峪
更有甚者,直接以形狀命名道路,羊頭峪就是因為形似羊頭而得名。
關於濟南道路命名,你還知道哪些有意思的?
快和大家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