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帶來的那種原始的暢快感,
洗滌了在場所有人的疲憊
與各種無意義的執著,
讓每個人都回到了
最天真無邪的孩提時代。」
——伊坂幸太郎
「花火大會」,日本夏日裡的風物詩,民間有「春賞繁櫻,夏觀花火,秋觀紅葉,冬賞白雪」之說。
每年的7月、8月,從九州到北海道的夜空,都綻放著絢爛的煙花,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日本全國就會舉辦超過5000場花火大會。
夏日花火大會和春天的櫻花、秋日的紅葉一樣,是日本人的一種「短暫美學」和「物哀審美」,也被日本少男少女們視為「最佳表白場合」之一。
在仲夏之夜,穿浴衣、踩木屐、拿著團扇和喜歡的人一起看煙花,一生都不會忘記啊。
但遺憾的是,因疫情,日本全國大大小小的花火大會都陸續發布公告宣布取消,最具人氣的東京隅田川花火大會取消,且不考慮延期;2020長岡花火大會也宣布取消……
網友們紛紛感嘆,原本想買最貴的機票,看最美的花火的心願也無法達成。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日本的花火大會到底是有多美呢!
花火大會之始
「人生之目的為祭」
花火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最早,綻放的煙火被認為具有驅魔的能力,人們認為燃放花火可以祭奠在疾病和饑荒中死去的亡靈。
「迎送火,忘川燈」,不久後,點亮夜空的煙花秀便成為了夏日裡必不可少的傳統項目。
隅田川花火大會是東京三大花火大會之一,幾乎就是花火大會的代名詞,最早可以追溯到享保18年(1733年),史稱「兩國焰火」。
當時關西地區鬧了大饑荒,江戶也深受痢疾之害,百姓都因此喪命。1733年,日本第一場公開煙花秀在江戶(即現在的東京)的兩國地區舉行,以此來祭奠亡靈。
浮世繪裡的煙花
傳統的花火大會,最初只是大川「川開」儀式(祈禱消災祛病的水神祭)時的附帶活動。真正成為一項為人關注的傳統,要從1810年開始,並且在1868年的明治維新中被保留了下來,直到現在。
到了二戰末期,長岡市遭到美軍的轟炸,市內八成房屋燒毀,1486人死亡,為了悼念在戰爭中的死者,長岡市每年於大轟炸發生的8月1日舉辦花火大會。
在日本人的心中,「人生之目的為祭」,欣賞花火大會是日本人祈禱的一種形式,也將平日裡壓抑的真實一面通過狂歡表達出來。
中國人講「後會有期」,一般視花火為生活點綴,多用來作為慶祝和錦上添花。日本人則講「一期一會」,因此更注重機緣,把一年一次的花火大會看作是生活本身,人生即是狂歡。
▲《江戶名所圖繪》
夏天裡第一枚火箭筒的發射也標誌著夏季舟遊(日本盛夏裡的例行遊覽)的開始。
在隅田川上,貴族乘坐的是屋形船,在欣賞煙花的同時,還能享受船內音樂和美酒佳餚。普通老百姓則搭乘連頂棚都沒有的小漁船。
在《江戶名所圖繪》中就描繪了當時花火大會的盛況,河上大小船隻緊靠,兩岸和橋上人流如織。
也因為花火大會的舉行,幕府允許附近的船旅館和飲食店在夜間營業,攤販也被允許在夜間做生意,稱為「屋臺」。花火大會是吃日本「屋臺小吃」的大好機會,和朋友在花火下一起吃小吃、喝啤酒,夏日涼風習習,走走停停……很是快活。
在此期間,納涼船也在江上往來不歇,不僅推動了經濟,還讓人從厭世悲觀的狀態中快速走了出來。
5秒的極致之美
日本煙花以圓潤的形狀享譽世界,無論從哪個角度欣賞都是完美的圓形。
綻放後的消失於無形,也被人們津津樂道。
最初的「兩國焰火」(隅田川花火大會的前身)只有兩家煙花鋪子燃放煙花,分別叫「鍵屋」和「玉屋」。
鍵屋位於兩國橋的下遊,玉屋在上遊,花火大會就是這兩家煙花鋪子的比拼,但一共也就放了20發煙花。
但如今,不論是從規模上還是在花火的美學上,都不可同日而語。
攝影:@yokoego
現在的隅田川花火大會煙花的發射地點在兩國橋上遊的櫻橋或駒形橋附近,一次的規模能超10000發。
而長岡花火大會作為日本最壯觀的花火大會,以信濃川為背景,在每年8月,持續兩天的時間裡,約20000發以上的煙花發射在夜空。全長2公裡的「不死鳥煙花」寓意著浴火重生,蔚為壯觀。
在東京及其周邊的城市,花火規模都能達到20000發以上,日本花火消耗量第一的諏訪湖花火大會,每年會放40000發煙花。
花火的形狀有很多。
菊是最具代表性的煙花形狀,另外還有牡丹、柳、千輪、錦冠、「飛遊星」、落葉……以及各種愛心、笑臉等型物。
完美的環狀菊花造型
無盡的色彩變化
半成型煙花:由許多更小的球型煙花組成,它有許多不同的燃放方式,比如所有小球型同時熄滅。
禿菊型煙花:綻放時緩緩出現層疊的光,因與藝妓發相似而得名,也被稱為垂柳。
並且,每年都會出現以前都沒有出現過的新型煙花。
2019年8月 日本遠州 大富士瀑布花火大會
花火大會,既是觀賞,也有競技。
代表日本最高水準的就要數大曲花火競技大會和土浦全國花火競技大會。參與的花火師都來自代表日本花火界最高技術的「日本煙火藝術協會」,每年在這兩個大會的優勝者,將會獲得「內閣總理大臣賞」。
花火競技比拼的不只是技術,還有造詣——用花火「作文章」,頂尖的花火匠人能通過花火來展現抽象哲學意境。
twi:@Kfish1882
山內煙火店早在1872年成立,作品驚豔四座,獲獎無數。
2012年的作品,用花火描繪了日本「侘寂」的禪宗美學——去掉一切浮華、保留最本質、最簡單的東西。2017年的參賽作品,「夏日雨聲」,用花火的聲音營造意境,紅棕色煙花在湮滅之際發出輕逸的砰砰聲,像夏日雨滴落到傘面上的聲音,在短暫性和高藝術性上得到了高度的評價。
最早玉屋和鍵屋兩大製造商在兩國橋燃放的煙花,只有一種顏色——橙黃色。從使其變成五彩繽紛閃耀整個天際,再到各種大小和花形,都需要精湛的技藝和造詣,花火到現在不變還是需要手工製造。日本煙火百年老店,世世代代都在追求花火從升空綻放到消失的5秒之美。
2014年10月12日,日本埼玉縣的第13屆鴻巢花火大會上燃放了一枚名為「四尺玉」的巨型煙花,這枚煙花被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上最大的煙花。
夏天的一期一會
現在,對很多日本人來說,最好的約會大概就是和在乎的人一起去看花火大會了。
盛大的煙花下會發生各種故事,
《求婚大作戰》裡,禮給老師打電話,透過手機傳達煙火的聲音;巖瀨健望著手中的火星感嘆人生總是不圓滿……
△《樂與路》劇照
《求婚大作戰》劇照
煙花下,七七對矢野元晴說,「你喜歡的人雖然不在了,可是現在這裡有一個人喜歡你喜歡得不得了。這樣能不能正負相抵呢?所以,不要覺得自己是一個人。」
《我們的存在》劇照
能和三五好友,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去看一場花火大會,是一件超級浪漫的事啊~滿天的繽紛花火就是一個幸福啟動器,觸動了每個人心中的那個最柔軟的心弦。
湧動的人潮中,穿著浴衣的少男少女,腳上的木屐發出噠噠的聲響,溫柔的髮髻上插著好看的絹花。喜歡的人都在身邊,幸福和快樂都寫在臉上。
攝影:川邊友哉
「衝上夜空的煙火,從側面看到底是圓的,還是扁的?」這是日本導演巖井俊二1995年的電影《煙花》中的臺詞。
這份情愫,讓人能想像到的,都是美好的東西,都是熱切的期盼,都讓人無法拒絕。
煙花燦爛,盛放後消失於無形。稍縱即逝,就像每一個短暫又熱烈的夏天,就像我們的一生。花火雖然短暫,但這一刻的美好就是永恆。
攝影:@overwater
夏目漱石問他的學生如何翻譯「I love you」,學生翻譯成「我愛你」。夏目漱石說:「日本人怎麼可能講這樣的話?今夜月色很好,就足夠了。」
因為,月的日語發音是「Tsuki」;而好き(喜歡),在日語中的發音「Suki」與月的發音很接近;所以「今晚月亮真美(今晩はお月さん)」也就成了一段含蓄的告白。
「我們去看花火大會吧」,也就成了表白時一定要說的話。
取景於鎌倉的《有喜歡的人》中,桐谷美玲問山崎閒人:「明天,看不看煙花嗎?」
真是溫柔又熱烈的邀請啊。
ins:tadashinose
花火、櫻花、楓葉、殘雪,
日本人偏愛這些脆弱卻美麗的景象。
美好無關生命的長度,
見證它的時刻
便是「一期一會」。
攝影:@overwater
繁盛夜空中,
火樹銀花,像萬千流螢,
傾瀉而下,
如同這個夏天般
迸發出滿滿的生命力,
這大概就是夏日花火大會獨有的魅力吧!
有機會,記得和喜歡的人
一起去花火大會呀~
微信又雙叒叕改版後
小夥伴一定一定一定記得
把 甲和燈設為星標/在看/留言
每天早上八點
我們在茫茫號海中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