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奇緣2》以全新的方式擴展了北歐的神話故事,這部電影不僅探索了艾莎和安娜這對姐妹的故事,也講述了這姐妹倆是如何融入阿倫黛爾更廣闊的世界,了解她們父母的真相,並解開魔法本身的秘密。
在電影主題方面,《冰雪奇緣2》融合了不同的北歐神話和希臘哲學。這部電影不僅受到安徒生《冰雪皇后》的啟發,其中還加入了北歐和斯堪地那維亞神話,以及意想不到的大量希臘哲學。
所謂的斯堪地那維亞神話,是北歐神話中的一個多神系統,裡頭包括了巨人,精靈等一些經常出現在北歐神話中的生命體系。這一點在《冰雪奇緣2》電影中也有體現。當然,這部電影最令人驚訝的概念是「水的記憶」,這個概念是由魅力超凡的法國科學家雅克·本韋尼斯特(Jacques Benveniste)在1988年提出的,「水的記憶」至今仍被認為是順勢療法的合理依據。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看看《冰雪奇緣2》電影中,是如何在安娜和艾莎的探險中,融入全新又複雜的北歐神話和經典的希臘哲學。
魔法森林和符文石
為了探索自己的過去,艾莎來到了魔法森林,這裡曾經是魔法橫行的地方。電影中,艾莎的祖父魯尼亞德國王因為害怕魔法,決定建立大壩來摧毀這個森林。
《冰雪奇緣2》反映了古典希臘哲學將世界分為兩類:荒野和建築環境。西方世界傳統上是由柏拉圖塑造的,他有句名言:「我致力於學習,風景和樹木都不能教會我什麼——只有城市裡的人才能做到。」到了15世紀,這已經發展成為一種信仰,認為自然環境需要被馴服和約束。電影中,國王魯納德建立的大壩代表了這種哲學。
然而,在過去的200年裡,威廉·華茲華斯和亨利·大衛·梭羅的浪漫主義觀點改變了這樣的流行文化,他們提出了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並頌揚了荒野的重要性。安娜和艾爾莎接受了這個觀點,安娜為了恢復自然系統最終摧毀了大壩。
魔法森林的四周環繞著四塊巨大的符文石,其設計方式讓人聯想到北歐神話中,海盜在墳墓旁建造的石碑。然而,《冰雪奇緣2》模糊了它的神話,通過製作這些力量的符文碑,讓人聯想起盎格魯-撒克遜傳說中矗立的石頭。
每一塊符文石都有一個魔法力量的符號,把它奉獻給四種元素中的一種。古代北歐人確實相信可在符文石上的如尼文是強大的,人們普遍認為它們是奧丁王的禮物。沒有經過適當訓練就使用如尼文,是冒著觸怒眾神的危險的。正如一位北歐海盜詩人所寫的:「不要讓任何人雕刻符文來施咒,除非他先學會把符文讀好。」
艾莎和魔法元素
《冰雪奇緣2》遵循了西方經典哲學,將世界分為四種元素:土、風、火和水。在西方經典哲學中,這四種元素都至少有一個靈魂,地球是個例外,因為它有一個真正的地球巨人部落。所有的元素都來自於流行神話,其中最著名的是水精靈。在許多古代文化中,大海被視為死亡的象徵,是一種索取但永不歸還的東西。
在日耳曼的傳說中,Nokk(水精靈)是一種頑皮的精靈,以讓人溺水為樂。同樣,在《冰雪奇緣2》中,水精靈試圖淹死艾莎,直到她成功地馴服了它。她與火之神有著更為積極的關係,這是一隻名叫「布魯尼」的火蜥蜴,它喜歡讓自己的火被寒冷撲滅。這個故事受到亞里斯多德神話的啟發,認為火蜥蜴是一種火的生物,不會被燒死,這在一世紀被老普林尼證明是錯誤的,但在歐洲人的思想中仍然很普遍,直到文藝復興。
「蓋爾」是電影中的風精靈,它是一種不可預測的,好玩的精靈,而且很喜歡與人交流。雖然「蓋爾」可以以壯觀的形式表現出來,但蓋爾的形象受到了希臘風神西風神的強烈影響。他是希臘最溫和的風之神,是春天的使者。
至於土元素,《冰雪奇緣2》也有一個地球巨人部落,這個部落的巨人們起初脾氣暴躁,而且很喜歡仍石頭。石頭巨人這一生物,最早出現在北歐的斯堪地那維亞神話,在這個北歐神話中,除了有巨人之外,還有精靈,侏儒,諸神等。
《冰雪奇緣2》揭示了魔法世界試圖與人類建立一種新的關係,而艾莎和安娜就是充當這兩者之間的橋梁。艾莎是第五元素,一開始,其他元素的靈魂對她在魔法森林的出現感到憤怒,但是艾莎要麼贏了他們,要麼馴服了他們。電影將艾莎自己的符文藝術地表現為雪花的形狀,與其他元素進行了明顯的區分。
《冰雪奇緣2》雖然表面上看上去,是根據北歐丹麥作家安徒生童話所改造的,艾莎的原型來自於冰雪女王,安娜的原型來自於加伊和格爾達的結合體。但往更深的層次看,這部電影還蘊含了北歐神話和希臘哲學。由於神話和哲學並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能夠接觸到的,再加上文化上的不同,使得這部電影在一定程度上,要比第一部電影來得更為黑暗和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