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江西小城,50%的人都會讀錯它的名字,卻承載了辛棄疾的餘生

2020-12-24 小晏說史

從古自今,人們總是喜歡往大城市,大地方奔走,所以歷史的故事也大多發生在大城市。但今天要講的是一座你從未聽過的城市——鉛山縣。

這個小縣城的名字你讀對了嗎?

先不說,你聽沒聽說過。我們先說說「鉛山縣」是怎麼讀的。我相信此時正有50%以上的讀者在心中默念,這不就是讀「qian」嗎?有什麼稀奇的?作者在寫這篇文章之前也是這樣認為的,可事實上它還真不是讀「qian」而是讀「yan」音和「沿」是一個音。在此,作者再次被中文化的魅力所震撼,被中華民族的智慧歲折服。

鉛山——辛棄疾餘生的歸宿

「鉛山縣」你們知道這是在哪嗎?它是江西省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十八線小城,很多江西省內人都沒有聽說過,更別說外省。它是隸屬於上饒市的一個小縣城,坐落在武夷山的北麓。恰恰是這個不出名的小地方,它卻承載了一才詞宗——辛棄疾的全部餘生。

年過半百的大詞人辛棄疾登上鵝湖山

公元1186年,也就是南宋時期。年過半百的大詞人,大將軍辛棄疾登上了這座位於江西東北部的鵝湖山。在這裡,辛棄疾偶遇了人生最具有轉折意義的一泓清泉。泉水清澈透明,涓涓奔流,讓這位來自濟南「泉都」的詞人興奮不已,流連忘返。他當即寫下了《洞仙歌·飛流萬壑》其中一句「嘆輕衫短帽,幾許紅塵;還自喜:濯發滄浪依舊」至今讀來,仍有趣味。

鵝湖山

繼往開來,傳承文化

辛棄疾在他詞文中表達了效仿陶淵明,摘種柳樹,退隱江湖的心願。果然,辛棄疾遊玩鉛山沒過就遷居鵝湖山。度過了人生最後的時光。

這篇承載辛棄疾晚年歲月的鉛山,是一座成長在礦藏上的千年古城。在千年的光陰中,有過名士的匯聚地高談闊論,流觴曲水,也有人鱗次櫛比的興旺商鋪。伴隨著朗朗的書聲與娟娟清泉作響,鉛山的文化底蘊顯得那樣厚重。繼往開來的鉛山將更加的有魅力,有前途……

相關焦點

  • 「少不讀蘇東坡,老不讀辛棄疾」
    被唐詩宋詞和各種古典名著包圍的我們,都知「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卻不知「少不讀蘇軾,老不讀辛棄疾」。少時讀蘇軾,容易陷入虛無。老來讀辛棄疾,人生過半卻意難平。只因:若年老時過於強求,它會打破你內心的平和,辛棄疾的不死心和大氣魄,源於手中那把最鋒利的劍。
  • 江西上饒最尷尬的縣,名字多數人都會叫錯,不是不認識,為什麼?
    那麼在上饒市有一個縣,名字很簡單,但是很容易讓人叫錯,鉛山縣,你知道怎麼讀嗎?很多本地人都會叫錯。就在方哥停留在鉛山縣時,和幾個當地的大爺一起聊天,談起鉛山縣名字的讀音是,5個人當中有兩個人叫錯了,可能是當地人自己都已經習慣了,真的是很尷尬。
  • 最容易被叫錯名字的五種食物,最後一個很常見,八成人都會讀錯
    因此一些不太常見的食材叫錯名字或者不認識也情有可原。然而除了那些不太熟悉的食材,有些食材即便我們經常吃,也有人經常會把名字念錯。這也源於我們中國的文字同樣博大精深,看似很像的字讀音卻完全不同;同樣的半邊字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讀音也不一樣。下面一起看看這些很常見卻容易讀錯的食物 名字吧,尤其是最後一個,八成人都會讀錯。
  • 蘇州的這個小鎮:90%的人都會讀錯名字,文化底蘊不遜色周莊
    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被大多人忽略的甪直鎮。不少人第一次看見甪直鎮都會以為是用直鎮,很容易忽略上面的這一個點,鬧出了不少的笑話。大家可千萬不能再說錯了哦。甪直鎮是我們國家的AAAA級的旅遊風景區,而且歷史十分悠久,是一個具有2500多年歷史的古鎮,和蘇州的年齡幾乎相同。可以說,有了蘇州的時候,就有了甪直鎮。同時,甪直鎮也是我國有名的中華歷史文化名鎮。
  • 上饒有一座小縣城,縣名發音來自地方方言,很多人都會讀錯
    上饒市位於安徽省、福建省、浙江省與江西4省的交界地帶,地理位置優越。上饒市是我國非常優秀的旅遊城市,曾經兩次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上饒市全市總面積為2.28萬平方千米,其境內的常住人口為681萬人左右,可見其人口規模還是比較大的。
  • 江西一古縣走紅,曾與上海齊名,名字常被人叫錯,卻不是婺源
    江西的旅遊業發展的是非常不錯的,「廬山」就是境內熱門的一個景點,都想去看看引得一代詩仙落筆的風景有多壯觀。,這幾年這裡經濟的發展也是非常不錯的,經濟發展起來以後就開始注重城市的建設,所以當地有開發修建了不少的旅遊景點,有這樣一個景點就走紅了,它的名字是很容易讀錯的,很多人都以為這個城市是「婺源」,但是大家都錯了,其實這個景點是一個古縣城,名字叫做是「
  • 中國安徽的這個城市,歷史文化悠久,名字卻被很多人讀錯
    城市的繁榮是由物質資源和國家政策的支援等多種因素髮展起來的,一部分旅遊資源也是不可或缺的,中國很多城市依靠自己的旅遊資源,推進西安、雲南等城市整體經濟發展,小編今天說的這個城市是不有名的城市,也是中國最「沒辦法」的城市,歷史悠久,但名字被很多人讀錯了。
  • 江西最美小城居然是它?名字少有人知
    ©圖蟲:小妖尼可 江西若有十分美,八分盡在它。驢叔查了一下,這個地方叫葛仙村,就在江西上饒。但也有人愛它的繁華、便捷。朱熹、陸九齡、辛棄疾等眾多文豪都曾來過這裡。最嚮往的,還是遇一個相愛的人,在上饒這樣一座有山有水,有畫裡鄉村的安逸小城,
  • 張雨綺這個名字到底應該怎麼讀?
    這個璉,也就是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的璉,只有一個讀音,即lian第三聲,不讀第二聲。那麼賈璉,豈不是和「假臉」一個音嗎?錯!根據語流音變的規則,賈變為第二聲。有人說,名隨主人,他們怎麼讀,我們就應該怎麼讀。這種論調很有市場,但顯然經不起推敲。如果這種論調成立,豈非誰都可以隨便讀自己的名字並強迫他人也這麼讀?
  • 辛棄疾大氣磅礴的一首詞,信手拈來十分霸氣,讀了就知道有多牛
    留取丹心照汗青";黃巢一句"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更是千古流傳……然而在我心中,這些都不比不上"詞中之龍"辛棄疾的一首詞,大家讀了就知道有多牛。《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菩薩蠻》曲牌的基調一向是婉約,悽怨的。
  • 辛棄疾「最狂」的一首詞,信手拈來十分霸氣,讀了就知道有多牛
    留取丹心照汗青";黃巢一句"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更是千古流傳……然而在我心中,這些都不比不上"詞中之龍"辛棄疾的一首詞,大家讀了就知道有多牛。《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 名字並不複雜,最難讀對的北京景點,一讀出來卻總有人出錯
    最難讀對名字的北京景點,名字並不複雜,一讀出來卻總有人出錯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同一個漢字有不同的發音,有的時候我們因為不了解當地的一些情況,往往看到一些建築風景的時候,名字叫錯,這就非常尷尬了。比如在北京有一個地方非常的有名,雖然這個地方的名字漢字人人都認識,但是讀出來就不見得人人都能讀對了。
  • 湖南省一個縣,人口超90萬,名字很多人讀錯了
    湖南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與湖北相連。截至2018年底,湖南省下轄13個省轄市,1個自治州,17個縣級市,62個縣,7個自治縣,36個市轄區。其中,就澧縣來說,人口超90萬,隸屬於常德市。對於澧縣這一地名,名字很多人讀錯了。對此,你能正確讀出來嗎?
  • 安徽這個城市資源豐富,卻常被人叫錯名字,只因地名太難認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相信很多人都深有體會。中國的很多漢子難倒外國人,有時候也難倒了我們自己。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個城市,它的名字就有很多人不認識,還有很多人會讀錯。這個城市就是安徽亳州。不知道大家認識嗎?當然不止我們普通人會讀錯這個字,就在18年馬拉松比賽直播時,主持人都把這個名字讀錯了。為此安徽這個城市在打造自己城市的宣傳片時,都會在自己城市名字上面加上拼音和注釋,就是為了不讓大家認錯。近幾年隨著旅遊業發展,亳州作為曹操、華佗等歷史名人的故鄉,也發揚了自己的優勢,積極地加入了新時代的浪潮。
  • 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另一面:率50人殺入50萬大軍,只為搶走叛徒
    從小到大,我們都知道有一個愛國詞人,名字叫做辛棄疾。很多人都認為,身為文人的辛棄疾,只能用自己的詞來抒發自己的愛國情緒,但是事實上他不僅能夠作詞,而且騎馬打仗也是一把好手,他的戰績也可以說非常輝煌。自小在祖父的教導之下,再加上他在金國境內見到的金人的暴行,於是辛棄疾立下了復國的念頭。因此,從小辛棄疾不僅僅學習詩文,還拜在了亳州劉瞻的門下習武。在當時,辛棄疾也是一代武林高手,在刀劍方面的能力,完全不下於他的詩詞。
  • 上饒「名字常被讀錯」的縣,距上饒市37.4公裡,銅礦資源豐富
    ,位於江西的東北部,是「長江中遊經濟區」內的核心城市,發展的規模比較大,發展的機會也很多。它的名字也是比較特殊的,其中「鉛」字並不讀作本音,而是讀作「yán」,這樣的讀音與當地的方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可見當地的文化積澱也是比較深厚的。
  • 《清平樂》熱播,「樂」字到底讀lè還是yuè?很多人讀錯了十年!
    其實,這部劇是由一本著名小說《孤城閉》改編,變成電視劇之後改了個名字,叫《清平樂》。就是這個新名字,讓很多人犯了難!從表面上看,在「清平樂」裡讀lè還是yuè好像都很和諧,沒有什麼違和感。但是,正確讀音只有一個…這個話題也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騰訊視頻還發起了一項投票,有4.8萬網友參與。那麼,這裡的「樂」到底該怎麼讀?
  • 江西婺源:一個讓人叫不出名字,但卻美得不可方物的地方
    婺(wu,讀四聲)源,是江西的一座小縣城,這個奇妙的名字,來自婺水,意為「近婺水之源」。在中國的諸多省份當中,江西一直都是最「低調」的一個。很多人甚至沒有聽說過這座小城,也從來沒有了解過,在江西還有這樣一個美不勝收的地方。
  • 辛棄疾路過贛州 ,這首詞讀來如行雲流水,其中兩句寓意深刻
    下面介紹的是辛棄疾路過贛州 ,這首詞讀來如行雲流水,其中兩句寓意深刻。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宋代:辛棄疾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金兵所至,江西西部生靈塗炭。造口就在江西萬安縣。時過40年,作者至此,鬱然情發,於是以《菩薩蠻》為題,「書江西造口壁」。這首詞讀來如行雲流水,不可中斷。感情卻一波三折,時放時抑,時喜時憂,思緒萬千,頓挫抑揚。作者表達言簡意賅,看似淡淡文字,卻飽含濃濃情結。開端兩句,清江之水雖然日夜奔流,大自然依舊,而人世無常。作者由北方行到南方,行至造口,更容易觸發聯想。
  • 詩詞大會康震點評辛棄疾的《青玉案》,被觀眾質疑,他理解錯了?
    比如他曾用「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來鼓勵選手,有觀眾就認為這是杜甫用來諷刺人的詩,這麼用欠妥。對此事,筆者認為,雖然杜甫的原詩是諷刺,但這14個字流傳到現在,意思已經有所改變,康震老師這樣用也不能說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