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蜀山筆俠獨家原創,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近日我看到網上有報導說珠穆朗瑪峰6159m處長植物了,由此引發了大家對珠穆朗瑪峰的熱切關注。
是啊,在我們的印象中,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高處常年冰雪覆蓋,寸草不生,它怎麼會長植物呢?這個到底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呢?
實際上,這是我們對珠峰不夠了解,據最新的測量數據顯示:珠峰的準確高度是8844.43米;珠峰也不是寸草不生的,在海拔5500米以下都是有植被覆蓋的。如圖:
只不過,這次長植物的高度提高了點,到了6159m。這到底釋放的是一種什麼樣的信號呢?
有人從溫室效應的角度來解釋了這一現象,並表達了擔憂。他們認為: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溫升高,從而使珠峰的冰層加速融化,這給了植被更多的生存空間,但這對於人類來說卻是個災難。為什麼?
因為冰層加速融化意味著海平面加速上升,這樣就會使陸地面積越來越小,像馬爾地夫這樣島嶼國家將從這個地球上消失。
這一說法似乎是司空見慣的,也不無道理,但筆俠想說:其實大家大可不必擔心,這是「正常」現象。
為什麼要在「正常」二字上面加個引號呢?因為,只有知道的人才覺得正常,而不知道的人則會覺得恐懼,這實際上地球發展的規律。此話怎講?請接著往下看。
地球的溫度其實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單純靠溫室效應來決定的,如果這麼簡單,地球的溫度就應該從它誕生那一刻起一直變熱,到現在估計已經熱得不行了。
但實際並非如此,地球的溫度是不斷往返起復的,一會兒極冷,一會兒又極熱,我們習慣稱這一現象為冰期和間冰期。
事實上,人類的起源和遷徙都和這一氣候變化息息相關。
冰期到來的時候,動物大量向溫暖地帶遷徙,不能適應新氣候的,就只有被自然界所淘汰;留下來的,就是最後的王者,比如人類。
間冰期到來的時候,氣候變溫暖,更適合生物生長,但同時也會帶來洪澇災害和海平面上升等危害。比如我國的華北平原,曾經就是一片汪洋大海,但這對於生物來說,已經算是萬幸了。
我們現在,正處在最後一次冰期過去,下一次冰期還未到來的時刻,也就是最後一次間冰期(目前來看)。所以,我們身邊發生的很多自然現象就可以解釋了。
比如:地球氣溫越來越高;
比如:冰川開始融化;
比如:海平面逐漸上升;
比如:洪澇災害年年加重。
這都是氣溫上升的結果,在下一次冰期到來之前,我們將一直這樣持續下去。當然,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肆意破壞氣候,如果人為造成CO 迅速增多,也有可能改變冰期的周期性變化,後果不堪設想。
有人會問:地球為什麼會有冰期呢?
我個人認為:太陽對我們的照射大體上變化不大,它也比較穩定,問題很可能出在地球自身。
地球內部是一個溫度極高的大火球,它時刻在向外噴發熱量,這就是火山。
火山噴發引起的大量煙塵會改變大氣層的結構,而大氣層的改變,直接決定著地球接收太陽的照射強度,就像一個人打著傘和不打傘站在太陽底下一樣,結局大不一樣。
鮮活的例子:澳大利亞這次山火引起的煙塵已經讓很多地方的天空變成了血紅色,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這些地方一定會變冷。
回到珠峰,它的融化在所難免,我們不必驚訝,我們只需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保護好我們的環境,讓家園變得更美麗。即便下一個大冰期到來,也起碼在幾十萬年以後了。
如果您喜歡作者的風格,請順手給個贊!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賨人客》,號「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