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住」的關鍵在於「挺」。讓「挺住」成為「支撐住、堅持住、不放棄、不退縮」的勵志語,「挺住」就是喜愛,就是支持,就是聲援,當然也有幾分惡搞與戲謔。
不知不覺,世界盃已經進入尾聲了。有些球迷啤酒爆米花相伴,快樂地度過了半個多月,有些球迷則在黑白顛倒的糾結和與另一半的搶臺爭吵中沒挺住,怏怏地放棄了,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
看看我們的媒體報導,「進入四強/決賽」現在一般不這麼說了,因為它太平淡,太索然,太不能彰顯瘋狂慶祝裸露出來的塊塊腹肌,要說「挺進四強」或「殺入四強」才夠味兒,才顯氣概、氣勢與陽剛。
但要想挺進決賽,還真不那麼容易,要想「挺進」,首先得「挺住」。「西班牙挺住」,「英格蘭挺住」,「葡萄牙挺住」,「義大利挺住」……一直到昨日凌晨的「巴西挺住」,自本屆杯賽開始,「××挺住」「××不哭」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大家不妨設想一下,我們可愛的球迷,冒著上班萎靡犯困遭批挨罵的風險,紅著眼睛守在電視前,一路看來一路喊,挺住,挺住,挺住,結果被喊務必要挺住的球隊都沒有挺住,自己倒是挺了下來,一場不落看完了所有比賽,勵他的口號完全變成了自勵!
「挺住」的關鍵在於「挺」。我們常說「終於挺過來了」,聽到這句話,你不是想到大災大禍,就是大病大難。所以,網友說,一天早晨起來看到微博上的「東莞挺住」,以為東莞地震了呢,沒想到是「掃黃」!
挺住,不容易;挺住,意味著一切。「××挺住」從2008年汶川地震誕生,「雅安挺住」、「中國挺住」一時風靡。
後來「挺住體」推波助瀾,讓「挺住」成為「支撐住、堅持住、不放棄、不退縮」的勵志語:「黃曉明7歲,立志當科學家;長大後,卻成為一名演員。被賦予外貌、勤奮和成功,也被賦予譏諷、懷疑和嘲笑,人生即是如此,你可以努力,卻無法拒絕,哪有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
所以,英格蘭、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巴西……身為足球強國,不是被困在廢墟裡的孩子,本不需要「挺」什麼,順其自然,已然精彩,需要挺住的反而是我們中國足球!比如我們說「中國足球,挺住」和「西班牙,挺住」,同樣都是挺住,但差別卻大了去了。一個是,挺不住可能連褲衩都沒了,挺住是無數球迷望眼欲穿,期待觸底反彈絕處逢生的殷切;一個是,挺不住只是一次傷心一次失敗而已,一次「××不哭」的關懷,挺住是球迷對喜愛球隊的支持與加油。
本屆世界盃,烏拉圭人蘇亞雷斯又咬人了。即使是咬人被處罰之後,仍有球迷高喊:「蘇亞雷斯,挺住!」咬人本不對,但規則與處罰敵不過蘇神在球迷心中的偉大,「挺住」就是喜愛,就是支持,就是聲援,當然也有幾分惡搞與戲謔。
□李計偉(暨南大學華文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