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演員請就位》節目中獲得「年度最佳演員」的胡杏兒迎來了輝煌時刻,但出乎意料的是,在節目之外,她還捲入了一場直播帶貨風波。
「全是割韭菜!」「賠了夫人又折兵」,商家夏飛告訴深度聚焦,他花費177,000元參加胡杏兒直播帶貨首秀,原本對此寄予厚望,但只換來70,000多的銷售額,而且沒有達到合同規定的直播時間。後來,他聯繫了與他對接的「謙尋工作人員」,經過幾輪溝通,對方「電話未接,微信未回」。夏飛說他知道明星們不能帶來很高的ROI(投資回報收益率),但是對方的態度讓他很生氣,「他們大肆欺客,做生意不可能如此無情」。
深度聚焦多方核實信息後,發現這場維權陷入羅生門之中。與商家籤訂合作協議的MCN機構,並非這次胡杏兒直播帶貨首秀的主辦方,此前與夏飛對接的工作人員,也與業界巨頭謙尋沒有一絲關聯。
謙尋闢謠,明星方大喊委屈,主辦方喊冤,矛頭都指向一處:這是一場中間商賺差價導致的糾紛。
一頭部MCN機構工作人員告訴深度聚焦,行業中存在大量這類「整合營銷公司」,「MCN機構接到明星直播的訂單後,本身沒有供應鏈,消息就會散播出去。許多知名MCN機構,都會打著與明星合作的旗號,去對接商家,然後找這個MCN機構的主辦方,說自己是商家或品牌的代理商,來對接合作,然後就兩頭吃差價,已經屢見不鮮。」
不止一個說:「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它們還列舉了多種直播「黑中介」的慣用套路:有機構打著明星的旗號進行招商,招商效果不理想,帶著已經招商的商家的資金玩消失;有機構為了賺取佣金,整場直播刷單,再將刷單買來的低價商品在網上轉手,賺取差價;也有冒牌機構打著頭部MCN機構的旗號,對接平臺、商家、品牌,將「狐假虎威」的故事講到底……不止商家,明星、MCN機構甚至行業資深從業者,都有被套路的經歷,曲折離奇,刷新行業想像。
這種不可靠的「黑中介」,正是導致越來越多的人逃離直播帶貨的原因之一。
是誰在割韭菜?
「心涼了,我們可是真金白銀要養活員工的」,商家玖鑽珠寶合伙人夏飛對深度聚焦訴苦。對一個中小商家來說,能夠「砸掉」17萬元的坑位費用的直播帶貨,預期值自然不低。但若不是因為維權,他並不知道自己落入了中介的陷阱。
據萬強提供的聊天記錄顯示,9月27日,萬強通過「北上廣供應鏈達人對接群」加入了玖鑽珠寶的一位工作人員為好友,他表示可以與謙尋對接籤約的主播唄唄兔合作。儘管最終沒有合作成功,雙方還是建立了友誼。夏飛對萬強和謙尋的關係一度很有信心,他說,雙方通過電話溝通時,萬強也曾表示自己是謙尋的員工。他補充說:「後來才知道是以前的僱員。」
」一個月後,他主動聯繫我,說胡杏兒那邊正在招商,是現場帶貨首秀,公司力捧。「看著我們又是知名明星,又是謙尋在背後,就談了起來,」夏飛表示。
根據夏飛的說法,萬強開出的條件非常誘人。第一是費用,胡杏兒直播半小時的坑位費17.7萬元+20%的佣金,郵寄15件物品(暗示有機會帶15件物品);第二是銷售額,至少可以帶來120萬元。此外,萬強還拿出了謙尋這個行業龍頭企業的一把殺手鐧:胡杏兒和謙尋正在談籤約的事情。
這個殺手鐧對於商家來說是非常有殺傷力的,謙尋旗下有淘寶1姐薇婭、吉傑、林依輪等多名頭部主播,實力雄厚。"原本說能上15品,後來說半個鐘頭播不了那麼多,一路降到5品,我想,後面還有謙尋,薇婭在我們心中已被神化,少了一點上品也沒有所謂。最壞的結果是什麼?如果播放不好怎麼辦?於是他給我發了幾個快手,抖音都還不錯的主播,說這些人給你補播。
隨後,對方開始進行催款。夏飛說,「一直讓我們打錢過去,說胡杏兒一個品就是30萬,給我們溝通了177,000,不打就不上品,第二天我們就打錢了。」
然而,在籤約的時候,夏飛卻發現了不一樣的地方。籤約公司是一家叫登頂文化的公司,並非謙尋。據天眼查專業版顯示,登頂文化於2020年8月19日在浙江杭州市餘杭區成立。
「我問他怎麼不是謙尋,他說他們公司是謙尋旗下負責招商的團隊,謙尋是運營團隊,老闆也是他們股東」,夏飛對深度聚焦回憶,「他也說過登頂文化是胡杏兒這次的獨家招商,老闆關係特別硬,前抖音直播負責人,唄唄兔和謙尋也是他搭橋的。」
之所以商家對此並沒有過多懷疑,因為夏飛以前曾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我們也沒辦法確定關係,」夏飛表示,「有些中介人會找中介說好,說『人家問我的身份,你就說我是你公司的』,我遇到很多這樣的情況。」
但是最壞的結果還是發生了。十一月二十二日抖音直播當天,胡杏兒人氣不佳。」「我就開始錄屏幕,從晚上9:45開始,10:03結束,只有18分鐘就結束了,但是合同上寫著半小時。事後,夏飛聯繫到萬強,雙方就此事進行了商談,最終達成一致進行了補錄。夏飛稱,此前提到的抖音,快手主播來補了,但是補播效果也不理想。
再磋商無果後,夏飛與老闆開始維權。」「胡杏兒一方一直在積極溝通,但與我們籤訂合同的是登頂文化,直接不配合。很多朋友都說沒辦法,直播行業就是這一波行情」,他有些無奈。
在發文之前,夏飛還沒有得到明確的回應。
低的ROI由誰負責?
對此次現場帶貨的羅生門,深度聚焦進行了多方求證。真相大白浮出水面的過程,也就是見證行業亂象的過程。
「我們也很討厭這些騙子,這不是我們第一次碰到冒名的事」,謙尋工作人員深入澄清,與商家對接的萬強,不是謙尋的人,也不是以前的人,明星胡杏兒也沒有跟謙尋溝通籤約的事情。""估計商人把他當作我們的中間人。但是「謙尋沒有任何中介和代理,我們都是自己挑選的,怕中間環節有問題」,他強調說。
謙尋是無辜參與,那麼事件的其他方面呢?
在胡杏兒經紀人告訴記者,「現場對銷售價格、坑位費用、銷售數量等方面沒有做出任何承諾」,胡杏兒經紀人告訴記者,代理公司魔影文化應該獲得的權益全部已經實現,「這件事和藝人沒有關係,我們只是找專業機構合作,其它事情不過問」。
此時此刻,又一個公司浮出水面,魔影文化又是誰?夏飛在維權過程中,才知道這才是胡杏兒這次直播的組織者。
深入聚焦翻來覆去聯繫上魔影文化,一位員工表示,「他們(登頂文化)是看到我們的宣傳海報後聯繫的,我們和登頂只是籤訂了一份關於這個玖鑽品牌的招商合同,沒有任何關係。她說,對於與玖鑽珠寶公司籤訂的協議的現場直播時間是半小時,並不知情。但她沒有出示魔影文化和登頂文化籤訂的合約。
有業內人士對深度聚焦表示,「很多MCN機構沒有供應鏈,接到重大案子一定會去談供應鏈。通常會選擇5-8個機構合作,這是一種合作的方式」,可以理解為,登頂文化實為胡杏兒這次現場帶貨的中介代理商。
以上業內人士介紹,這種類型的中介公司,賺錢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賺取主辦方的返點費用,「一般是坑位費用或流水的10%」,另一種是中間商「賺差價」,比如這次合作中,中介機構登頂文化在魔影文化的基礎上加了一定的費用。
深度聚焦就此事件聯繫到了登頂文化,其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旗下員工萬強藉機與謙尋商談的具體方式,並不知情。現在公司已自費為商家補播了一場,而其與抖音負責人的關係,則以出差為由,未再回復。後來多次嘗試交流,再沒有反應。
「他們當然不急,只有愛惜名聲的明星,和真正想長久做這件事的會急」,魔影文化員工有些無奈。
在這樣的爭論中,誰應該為低的ROI買單?
資深娛樂律師鄭曉強告訴深度聚焦,從行業實踐來看,明星胡杏兒與魔影文化有合作關係,不直接對商家或峰會文化的要求和標準負責,魔影文化與商家之間不存在契約關係。根據商家提供的合同,登頂文化未能履行合同規定的直播時間要求,對商家構成違約,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但雙方協商了一個補充播出作為補償。如果補播是在商家同意的情況下進行的,可以認為雙方達成了單獨的共識,登頂文化已經對違約進行了補救。
另外,鑑於登頂公司工作人員在合同籤訂前後所做的銷售承諾和一些暗示,商家很難維權,因為合同中沒有明確的保證、保證和賠償。
有資深從業者對深度聚焦分析,在這種情況下,主辦MCN組織在篩選合作夥伴時不夠謹慎,而商家被合作利益所吸引,在檢查對方身份信息和維護自身權益時存在疏忽。
套路超乎想像
這不是唯一的爭議。據天空之眼調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已有678家與直播相關的企業(均為企業)發生了法律訴訟。2020年,有438家企業提起法律訴訟,佔65%。
其中最常見的套路就是合作前承諾ROI,騙商家合作,直播無效後玩失蹤。類似於胡杏兒的日常生活事件,它經常出現在業內。沒有主播和運營商的皮包公司兩頭「騙」,靠對接資源賺了不少錢。
即便是作為行業資深從業者,集淘的營銷總監任汐顏也曾被人忽略。「離開公司後,一些員工註冊了自己的公司,他們會打著我們公司的旗號和我們家的主播談合作。敲開商家後,發現已經承接了品牌的項目合作,把商家交給了我們。最終,我們不知道從商家那裡收到了多少錢。我們不知道如何承諾,結果不好。商家會出去說集淘主播不賣貨。」這讓她覺得很無奈。
這還不是全行業騙局。
業內也有從業者,打著頭部和公司旗號唬人,騙取商家信任。雷風在MCN的組織專注於通過直播明星帶貨,直到現在還遇到一個讓他覺得奇怪的套路。「某公司說要主持明星直播,還藉此用抖音談流量,談權益,談與商家合作。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公司從哪裡來,目的是什麼,我們只能寄律師函。」。
任汐顏的另一段經歷讓她哭笑不得。之前他們公司的品牌合伙人和薇婭合作,她在朋友圈發了一張推廣海報。然而幾分鐘後,她發的內容出現在另一個人的朋友圈,對方用看上去像是她老闆的語氣加了幾句,說「作為一個不靠譜的領頭人,618能給的支持就是給團隊打call」。
她不知道什麼時候加了這個人的微信,翻了對方的朋友圈。「都是關於李佳琪和薇婭的合作信息。我馬上留言問他,你是誰?他就屏蔽我了。」
來源 / 受訪對象提供
空手套白狼套路比較多。食品商人馮曉強遇到的MCN組織,「告訴我ROI保證3,收我2萬塊,幫我安排4個主播,然後我交錢送樣品。直播那天,一個主播沒看到,最後沒播。」後來,馮曉強每天打電話催促對方幾個月,對方才答應退款。
就連擁有主播資源的MCN機構也按照合同的規章制度完成了直播,計費、退貨等手段隨處可見。
還有就是合同鑽字的套路。由於直播成本一般由「坑費+佣金」構成,佣金一般按銷售額的X20%計算,所以合同規定的成本計算基數是「直播銷售」還是阿里媽媽後臺銷售(含退貨),差別很大。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按照直播成交量計算,MCN或主播會增加銷售額,多賺一點佣金,然後退貨,商家的損失會更大。」。
商家王紅對於直播帶貨一直很謹慎。他只靠直播拿貨,卻被坑了。他一般都是通過阿里媽媽等官方平臺合作,因為平臺會根據退款去除後的實際情況來計算最終的佣金。「我已經在平臺上遇到了結算的合作夥伴,平臺會扣稅點,私下要求下線。結果對方收錢了,還開始退貨。」他說,這個行業「真的很難防範」
空手套白狼的套路還有更多。食品商家馮小強遇到的MCN機構,「跟我說ROI保3,收我2萬塊,幫我安排4個主播,然後我付好錢寄了樣品,到了直播當天,一個主播都沒看到,最後沒播。」後來馮小強天天電話催,向對方催了幾個月,對方才答應退款。
逃離MCN機構
為什麼有這麼多MCN機構?
這就是行業快速擴張帶來的負荷。根據天眼查專業版的數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有5.7萬家相關企業的企業名稱或經營範圍中有「直播」。2019年,中國新增關聯企業只有6300家,到2020年,新增企業超過4.4萬家。
賺快錢的人太多了。
這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難題,涉及所有環節。例如,行業從業者明星黨告訴沈歡,MCN中介組織的出現也與一些明星自己不想對企業負責有關。「或者你直接籤合同。有的不想直接籤字,就是為了規避風險。」據她介紹,業內的現象是,有些明星讓親戚朋友成立中介機構籤約,只是出了問題就拋開關係。「你為什麼不對供應商進行篩選?為什麼不去查一下合作中介的合同權益?真的不懂,還是跑來圖利,真的不一樣。」
即使是正規的MCN機構也有問題。「他們的任務,就是快速賣坑,不會分析品牌和商家,不會考慮是否適合商家,」雷鋒說。商家王紅告訴深度聚焦,「其實主播看到了喜歡的,認可的產品,願意做純佣金,但是機構媒體一直在推佣金的支付模式,導致了很多合作。」
行業的流動性太大,也給了黑中介一個機會。任汐顏告訴深度聚焦,「在這個行業,兩三個月換一次工作很正常。只要有業務資源,在任何公司都可以做,在一個公司呆半年時間也長。」養殖的套路是,「比如有的人確實在錢遜呆了一個月,然後離開了,然後打著在錢遜打工的幌子開始收割。」她經常看到錢遜的工作人員在她的朋友圈裡發布謠言,「每個人都睜大眼睛。」
一定程度上,商家的運氣也助長了中介的囂張。由李佳琪和威亞兩位超級主播組成的直播行業,資源高度集中,滋生灰色收入。
「這個行業確實有硬中介。比如他和主播頭的業務關係很熟悉。業務可以先忽略其他業務的消息,再先回到這個人的消息。他會給你5%的佣金,讓你知道他可以插隊。其實評選小組還是會照常考慮商品,不一定,但是過程可以快很多。」在負責內容營銷的廣告公司裡,之前遇到過一個頭主播業務,半年前才回復他的消息。「你說呢?」
「一般商家被騙有兩個原因。它要麼太聰明,要麼太貪婪,」他說。直播明星帶貨翻車事件頻發,有的商家繞道,有的商家還報著「產品公告+帶貨」的期待。「有賭博心態」。
直到現在,仍然有商家對直播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對接明星資源的老張說,做了幾個月的直播,得罪了之前積累的所有品牌和商家。「直播要百萬銷量」,所以他收拾不了爛攤子。做了幾個遊戲,他選擇了停下來。
直播就像一列高速行駛的火車。明星、MCN組織和企業都爭先恐後地登上火車,以免錯過出風口。受利益驅使,人們不斷非法經營,引發糾紛。
現在,紛爭還在上演。明星們失去了他們的聲譽,企業失去了真正的金錢和白銀,追求一票的MCN機構賺了很多錢。由於這一切,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逃離直播。
「到處都是坑,我們不想摻和進去。」商家老王告訴深度聚焦,公司現在正在調整戰略,並沒有在直播上投入太多精力。在深度聚焦接觸的商家中,不止一家持這種態度。也有商家相信活送的價值,但忍不住問深焦點。「你能給我介紹一些可靠的MCN機構嗎?」我們被欺騙和恐懼。
「現在商家不是逃避直播帶貨,而是逃避「黑心」這個中介,"一個業內人士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