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蛋面,凍檸茶,唔該」
——《機動部隊 PTU》
記憶中的方便麵
小時候看TVB電視劇,覺得他們經常愛吃方便麵,而且津津有味。
並且流傳出很多經典臺詞:
早上吃,中午吃,晚飯也吃,夜裡嘴饞了,
還要來一句:「你餓不餓,我下碗面給你吃?」
吃這麼多防腐劑怕不是要成木乃伊吧......
長大後,去了茶餐廳,才發現香港人真的把方便麵奉為和米飯粉面一樣平起平坐的主食
——不對,某些方便麵的地位甚至更高些。
前世
香港的方便麵,是本土品牌「公仔麵」和日本品牌「出前一丁」的天下。
也不是沒有別的牌子,但港人都籠統地稱之為「公仔麵」,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茶餐廳點一碗麵,可以選意粉、細面或公仔麵,但若是用更高貴的出前一丁,往往要多加三塊錢,
為此還衍生出點單術語,將普通公仔麵轉為出前一丁稱為「轉丁」。
可見圖標右上角
針對兩種面,自然會有兩派擁躉,對於喜愛出前一丁的人來說,如果恰好此類沽清,要換成公仔麵,他寧可不吃,
理由是:「冇公仔麵的餐蛋面,同冇夢想的鹹魚有咩區別?」
有夢想的餐蛋面
不過在上世紀日清公司(出前一丁的毆鬥桑)以大價錢向永南食品公司(公仔麵的媽咪)提出收購邀約。
在雙重壓力下,永南食品接受併購,公仔麵和出前一丁合為一家,出前一丁也成為了香港泡麵江湖中當之無愧的扛把子。
今生
經過發展,出前一丁口味越來越多。
同時,市面上也出現了三類出前一丁,日版,港版,大陸版
從左到右:日版、港版、大陸版(包裝上有標明「香港製造」四個字)
有了類別,就會有黨爭
一般這種爭執聽聽也就算了,沒想到日清公司真的在2006年做了盲品測試,請八位食客蒙眼試吃不同產地的出前一丁。
結果更是出人意料——有一半的食客根本分不出日版和港版的區別,另一半食客乾脆把港版錯認成了日版。
對於大陸版,食客的意見倒是頗為統一:「這特麼的也能叫出前一丁?」
但是我很不信邪,吃過日版和港版決定買包大陸版的出前一丁做一下。
按照包裝背面的料理方法,並加入小油菜和小香腸。
從口感上說,按照煮麵時間3分鐘,方便麵就已經煮的很軟,所以並不Q彈,要說與日版和港版的區別,
那兩版的麵餅油份比較少,煮後也比較筋道。倒是調料包上基本是一致的。
很容易煮軟
那麼為了彌補大陸版的麵條太易煮軟而不筋道的缺點,其實可以參考金城武和周冬雨出演的《喜歡你》電影中煮麵方法,
煮出來過一遍涼水或冰水,再單煮麵湯,這樣麵條不易坨,還會比較筋道。
為什麼還喜歡吃方便麵
方便麵不僅僅是墊飢的食物,更是一個頑固的記憶開關。熱水衝下,熟悉的香氣騰起,那些趕得焦頭爛額的deadline,
那些侃天侃地的宿舍夜談,那些獨自一人看電影吃泡麵的夜晚,隨著味蕾甦醒,全都鮮活得歷歷如昨。
再加上麵條經油炸後的特殊香氣精準地戳中人類熱愛高熱量食物的軟肋,
所謂「健康」、「天然」的原則全被簡單粗暴的美味擊潰,
這便是泡麵最動人的時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