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雅詩意的民居、風格迥異的盆景、果實纍纍的庭院……每一棵花草,都有主人精心的呵護;每一座庭院,都有各自溫暖的故事。近日,樂清市「美麗庭院 美麗人家」風採大賽落下帷幕,「十佳」庭院名單揭曉。經網上報名、尋訪推薦、專家點評,不少美麗的庭院被發現、被展示,許多愛好園藝的「花友」因活動而結識、相聚。大家以花草為媒,交流養護心得、學習園藝知識,通過扮靚小家,為城市「大家園」增添亮色,參與小城鎮綜合環境整治,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獲獎者合影
萬餘網友關注活動
為全方位展示樂清小城鎮整治成果,樹立先進典型,進一步調動社會各界參與環境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提升群眾文明素質,培育文明鄉風、共建美麗環境、共享美好家園,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去年12月,由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中心(鎮治辦)、市婦聯主辦,樂清日報社承辦的「美麗庭院·美麗人家」風採大賽啟動。
此次活動面向樂清全市範圍,設網上報名、網絡集贊、現場講座、專家點評、園藝沙龍等環節,要求參加活動的庭院滿足環境衛生整潔美、庭院設計協調美、養綠護綠景致美、安全管護示範美等條件。活動報名平臺開通後,短短時間內就有81戶庭院成功報名,吸引了2萬名網友對庭院進行點讚,活動網絡頁面訪問量超過10萬。這些庭院美得各有特色,都凝聚著庭院主人的心血和汗水。
在吸引了大量市民報名參與的同時,本次活動也掀起了人們對美麗庭院的討論熱潮。一些網友將這些美麗庭院的照片轉發至朋友圈,抒發自己對美麗庭院的見解。不少網友都說,精心布置、悉心打理的小小庭院,是他們結束一天緊張繁忙的工作後,放鬆解壓的好去處。庭院、陽臺裡不只可以養花草,栽上蔬菜同樣意趣滿滿。有的網友感慨,雖然他們的庭院不算美麗動人,但打理它們的時候很開心,這就足夠了。還有的網友在展示庭院照片的同時,為家鄉的環境建設點讚。
本次活動還邀請了園林專家,舉辦「尋找生活中的那抹春意」打造美麗庭院專題講座,介紹合理規劃庭院功能布局、庭院風格定位、綠植花卉的選擇和護理等竅門,讓更多人了解庭院美化、園藝護理的專業知識,引領群眾主動參與到市容環境管理中,營造人人動手、人人共建的良好社會氛圍。
在走訪指導活動中,樂清市園林綠化管理所副所長、風景園林高級工程師童伶俐,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綠化造林科科長蔣秋揚,以及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中心、市婦聯代表等組成的專家團隊,一一走訪庭院,提供專業指導意見,幫助主人家更好地改造和打理庭院。
「十佳」庭院各有特色
參加此次「美麗庭院 美麗人家」風採大賽的報名者來自全市各地,從中脫穎而出的「十佳」庭院頗具代表性。
樂成街道的蔣宗平試過鋪草坪、種花,但都不太成功。於是,她開始自己摸索著種樹。十多年過去了,如今她的庭院綠樹成蔭。這些樹木綠植不僅改變了她庭院的樣子,還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的生活。「通過打理庭院,我真切感受到『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的真諦。」她笑言,自己是一名教師,以前的性子比較急。這些年,她的心態發生了改變。「其實教書也是如此,對待孩子也需要像種樹一樣耐心,需要老師默默澆灌、靜待成長。」
天成街道的趙品翔是本次「十佳」庭院選手中最年輕的一位,但已有不短的養花資歷。在他庭院裡,四季花開,各有不同。一把座椅,一壺熱茶,坐在其間,與花友賞花聊花,是件暢快愉悅的事情。說起養花護花,他有說不完的話題。「最初我什麼花都種,現在明白根據四季時宜來種花,更追求品質。」他覺得養花可能都會經歷這樣的一個摸索期,在養花種草的路上,快樂與孤獨相伴。
翁垟街道的葉定獻有著42年的種花花齡,每天他的樂事就是在花園裡忙碌。有時,他還會因為忙著打理花木忘記了吃午飯。幾十年前,他從村鄰手裡買下露天坑,連同自家的豬欄基、稻草垛基等一起改造成庭院。之後,他又將房前屋後進行改造,種上竹子、砌起文化牆,建起假山、景觀,種植各色花卉。庭院成為夫妻倆樂享晚年的樂園。
同樣把打理庭院當做晚年生活樂趣的人還有王國平。他自己動手,在院子裡鑿井澆花,設計製作景觀假山,還在牆壁釘上掛鈎,擺上了一盆盆形態各異的盆栽,意趣盎然。
柳市鎮黃華社區的鄭小惠利用樓頂陽臺空間,種植各色花卉,打造了一個色彩斑斕的小花園。細看之下,每個花盆,都是用廢棄的塑料油壺改造的。這些透明的油壺從中間被剪開,又用顏料塗上各種圖案,搖身一變成為「限量版」定製花盆。廢物利用的方式既環保又省錢,她的小花園雖然沒有名貴的品種,但因她樸實的生活理念而顯得更加美麗珍貴。
鹽盆街道王冬光夫婦在樓頂裝上魚池、假山,種上花木,仿佛一個「空中花園」。她笑道,原先開闢這個庭院,是為了給孩子們種植有機蔬菜,後來她漸漸愛上了園藝,對栽樹種花的興致越來越高。如今,只要有空,夫妻倆就會在庭院裡剪枝、填土,其樂無窮。
林微雲的庭院在柳市鎮象東社區,裡面種著四層樓高的紅豆杉,庭院裡還搭了小小的石橋,鋪上綠油油的草坪,種著筆直的銀杏樹等,充滿勃勃生機。
盧品鈿將位於樂成街道黃坦硐村的老房子重新整修後改造成了民宿,吸引了周邊地區的遊客來此遊覽、打卡。
淡溪鎮的張賀增是個多肉愛好者,在他的庭院裡擺著上千盆多肉,打理庭院、為家人烹製大餐是他最大的愛好。
蘭花愛好者吳康旭在自己庭院內種植了300多盆蘭花,打理蘭花成為他每日的必修功課,養花護花之路,讓他更加熱愛生活,他還拉著好友一起種花,感受美麗庭院帶來的快樂。
在走訪中不難發現,這些庭院的一大亮點就是「因勢創建,就地取材,遍地是景」,這其中傾注了庭院主人的熱情和喜愛。精心裝點每個庭院,人人都能成為自己生活的設計師。
以花為媒「花友」相聚
「院子裡剛開的一盆花,隔空投送給大家"_"」「光是賞花就飽了,謝謝送給我們眼睛一份禮物!」一大早,「美麗庭院」微信群裡就跳出好幾幅賞心悅目的盆栽照片,大家讚嘆之餘,紛紛上傳自家花草的照片,分享「新作」養護心得。
活動雖然已經落幕,但是這個群卻依舊熱鬧。每天,大家都會在群裡聊上一陣,買了什麼新花種、請教哪裡可以買到新材料、相約一起喝茶聊花……王國平笑道,這個群剛開始是為了活動而設的,現在更是他們「花友」交流互動的好平臺。
他們的交流不僅限於線上,還延伸到了現實生活中。
經過一段時間的網上交流,他們逐漸熟絡起來,自發組織了上門拜訪。在自家花木環繞、生機盎然的庭院裡,泡上一壺茶,邀請志同道合的「花友」暢聊養花護花的故事,相互取經,其樂融融。
前不久舉辦的園藝沙龍將這群愛花之人都聚在了一起。活動還未開始,大家就已仿若認識多年的老友般熱聊著。他們帶來自己種的旱金蓮種子、繡球花苗等,與「花友」分享,暢談關於「花」的話題。「每天一大早,我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打理庭院裡的花花草草。」潘妍如說打理庭院讓她心情舒暢,常常一談起花來就忘記了時間。她的一番話讓在場「花友」們連連點頭,表示贊同。「這真是一個很好的平臺,讓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知音。」來自鹽盆街道的選手王冬光說,在和大家的交流過程中,她對庭院養護有了更多的靈感和想法。
來自城東街道的選手蔡偉麗說,原先她打理庭院只是單純地想把自己的家打扮得更好看一些。參加這個活動後,她發現身邊有很多人都在認真地打理庭院,而庭院打理也有許多專業的知識和竅門。這對她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也讓她堅定把庭院布置得更好的想法。
共同打造美好家園
本次活動的專業評委之一的童伶俐說起這個活動,第一感受是「感動」。「我從事了多年的園林工作,通過這次活動,第一次感受到有這麼多人對園林綠化如此熱愛。」她說,這些庭院各有特色,在走訪過程中,她愈加感受到這些庭院主人對美好生活品質的嚮往和追求,希望這些選手能夠把這份熱愛長期持續下去,並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園林綠化、喜歡園林綠化,共同為打造美好的人居環境而努力。
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中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希望以這樣的活動為載體,分享和傳播「美麗庭院」理念,進一步深化「美麗」主題,打造「美麗平臺」,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成為改善環境的發起者、擯棄陋習的帶頭者、培育風尚的引領者,從而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為樂清文明城市創建助力。
來源:樂清日報全媒體(中國樂清網)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