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實習記者 陳耀霖
去年以來,各種馬拉松賽事在全國各地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熱潮一浪高過一浪。馬拉松大熱也引來了諸多爭議。每個城市爭相打造馬拉松品牌的背後,是賽事素質良莠不齊的憂患。
今年6月,《人民日報》曾撰文評當前的「馬拉松熱」,直問:「當前的賽事是不是太多了?」而去年,人民日報也曾提出「當前馬拉松熱不科學 關聯官員政績需降溫」的觀點。不少人質疑,快速擴張的馬拉松熱存在泡沫。
如今,馬拉松熱仍未減退,多個城市接下來還會舉辦相應賽事。
在國內,從2012年開始涉足馬拉松的智美體育(01661,HK)被稱為「馬拉松第一股」。它運營了廣州馬拉松、杭州馬拉松和長沙馬拉松等大型賽事,同時還有四季跑等自有賽事IP,是國內最大的路跑產業運營商。
就馬拉松熱而言,智美體育董事長任文是產業的支持者之一,8月28日,她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以下簡稱NBD)採訪時表示,路跑產業是整個體育消費市場的基礎產業,現在的跑步人群規模比起發達國家來還遠遠不夠,不存在什麼泡沫的問題。而我國想要達到5萬億元的體育市場規模,路跑產業未來肯定是龍頭,還有可能出現爆發式增長。
就智美體育而言,公司正由原來的「傍」央視轉型為賽事運營商。智美此前是以廣告業務為主,CCTV一直是其最大的客戶,智美獨家經營著《東方時空》、《國際時訊》等五檔節目的廣告。
自2011年底開始切入馬拉松領域後,隨著2015年體育產業站上風口,智美體育將公司名稱由智美控股集團」改為了「智美體育集團」。在整個2015年財年,智美體育的傳統廣告業務出現巨大跌幅,當年淨利潤同比下滑了80%。
今年3月時,智美體育徹底放棄了與央視廣告的續約,意圖「斷臂止血」,全身心投入體育產業運營中。
近日,智美體育發布的2016年度半年報顯示,受累於廣告業務的重組,其「影視節目」版塊收入大幅度減少,導致上半年的營收和淨利潤都受到影響,同比減少23.6%和28%。
不過,任文對今年整體的營收前景仍然感到樂觀。她對記者表示:剝離了虧損的廣告業務後,公司已徹底成為一家體育產業公司。她還稱,廣告在2015年整體都是虧錢的項目,今年轉型後財務狀況反而會有所改善。
●「馬拉松很熱,但不存在泡沫」
NBD:這兩年來,國內舉辦的馬拉松賽事越來越多,「馬拉松熱」的背後,也正面臨著許多質疑——比如賽事舉辦過頻、安全問題頻發、產業存在泡沫等。在您看來,智美體育在馬拉松這條賽道上是否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任文:我覺得很有意思。在智美2012年開始做馬拉松時,中國的路跑,應該說還完全沒有產業這一說,當時甚至還有專家說,中國只需要兩場馬拉松就夠了——北馬和上馬。
舉個例子,美國2億多人,今年有780多場馬拉松,且都是真正41公裡註冊在案的「大馬」。再說中國臺灣,今年也有400多場馬拉松,中國大陸去年只有100多場,在2010年的時候,甚至只有13場。
所以不是中國的馬拉松現在多了,而是這個馬拉松市場起來以後,有更多受眾喜歡上了這項最簡單的運動,導致了一些良莠不齊的賽事出現。大家接觸到這些管理得不太好的賽事以後,心裡就會有一些芥蒂。
現在,馬拉松行業關注度高了,說明大家開始關心馬拉松賽事。而有了高關注度以後,輿論、資源也會向這個產業傾斜,這對我們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
NBD:未來,中國的馬拉松產業將走向何方?對比國外有哪些發展方向?
任文:從我的判斷來看,未來的馬拉松,在中國的發展應該是一個聚眾效應。真正最有商業價值、最有IP價值的馬拉松賽事,都會集中在東部發達地區。
像廣州、杭州、長沙這些大城市,馬拉松賽事就是一個城市的代言。世界上六大馬拉松:雪梨、東京等,這個品牌永遠是這個城市的,誰都帶不走。你看今年東京馬拉松的冠名權,不說贊助額,光是冠名權就超過人民幣1.5億元。這就說明了這種大城市,好IP賽事的價值。
現在我們實際上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以後中國的馬拉松會發展成三大種類:第一種就是大型的、黃金的、高IP價值的馬拉松,可能會集中在10到20個城市中,這是第一梯隊;第二梯隊是其他城市自己搞的、有風格、有特色和有城市文化記憶的馬拉松,這些馬拉松實際上是一個城市的Party、節日。這樣的馬拉松可能不會有「國際品牌」的IP價值,但是對每個城市而言非常重要;第三個梯隊,是越野馬拉松;類似於跟自然景觀、人文結合得很好的體育旅遊項目。這種賽事主要的收入來源其實是C端的市場,隨著中國體育旅遊產業的發展,這類型的賽事收入也會迅速增長。
●路跑產業是「漏鬥型」的平臺
NBD:對比A股的幾個體育概念股,很多上市公司現在只是「沾」了體育的概念,並沒有真正進入,大家普遍覺得體育市場「外熱內冷」,處在觀望徘徊的狀態。您怎麼看待現在的體育產業?
任文:坦白講,中國的體育市場,未來肯定還有一段路要走。大家都只看到了5萬億元這個規模,沒看到5萬億元背後的東西。體育產業整體市場的增長,是基於體育服務消費的增加。而體育消費的增長,靠的是優秀的賽事,能激發大家參與的熱情;同時還要有好的場館,能給受眾提供場地去持之以恆地堅持。
以後,人們在解決衣食住行之後,一定會關注自己的健康,一定會「動」起來。而誰能真正為大家提供這些「動」的場所、「動」的項目,這就要看各家的內功了。不是國家一說搞體育產業,大家都拿錢往裡砸,買點版權,買點球隊就能解決。這些是遠遠不夠的,離老百姓(603883,股吧)太遠了。
中國體育市場真正火爆,不是線上互相去賣版權、搞投資形成的,而必須是所有的人群都參與到體育消費中來,每個家庭在體育消費中都有真正的開支。
NBD:在整個體育行業中,智美一開始就切入路跑,是基於怎麼樣的考慮?路跑產業有著怎樣的優勢?
任文:首先,田徑是體育之母,跑步這個項目,是做很多其他體育項目的基礎。
另外,從商業上來說,路跑產業實際是起「漏鬥」型的作用,是為所有的體育項目聚合數據的。舉個例子,現在我們賣籃球票房,就是利用我們龐大的數據——我們辦了這麼多場馬拉松賽事,只要在路跑人群裡找到18~35歲的男性,把籃球的相關產品定點推送給他們,他們很有可能就是籃球迷,或者他喜歡路跑之後,再喜歡上籃球。所以路跑相當於所有體育產業的一個「漏鬥」,通過這個平臺我們再去發展其他體育項目的受眾。
客觀來講,現在中國大概有三四千萬忠實的路跑參與人口。這個數量還是太基礎了。如果我們以後能發展到3億~4億的路跑人群規模,那麼國家5萬億元的體育市場規模其實還很小。
●廣告業務收入大幅下滑
NBD:直到去年底時,廣告還一直是智美體育盈利的主要來源,智美與央視的合作也已經持續很多年。今年下決心砍掉廣告業務,公司以後的盈利是否會受影響?未來的盈利增長點在哪兒?
任文:在智美上市之後,作為第一家體育概念的上市公司。好多人都在爭議——你還有廣告業務,因此智美究竟是不是做體育產業的公司也一度飽受爭議。
今年停掉與央視的合作是一個艱難的決定,畢竟我們有這麼多年的合作關係。去年公司的盈利還有60%是來自於廣告業務,但今年我們已經完全不依靠它了,應該說智美體育現在是一家名副其實的體育產業公司。
實際上在去年下半年,傳統廣告業務市場整體上巨幅下滑。我們下半年的利潤下滑,主要也是受這個的影響。如果沒有傳統廣告的虧損,那我們去年的利潤應該是一個比較平穩的增長。
(責任編輯:宋埃米 HT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