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金華文旅口號」發布會暨「2019金華文旅好評榜」頒獎典禮在浙江金華舉行,「浙江之心,水墨金華」被確立為金華文旅形象口號。
金華是一座歷史古城,穿越千年風霜依然朝氣蓬勃;金華是一座山水名城,守護青山綠水孕育深厚底蘊;金華是一座活力新城,創造新的傳奇書寫時代答卷。「浙江之心,水墨金華」這8個字,高度概括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金華的文旅內涵。
區域之心:水通南國,氣壓江城
浙江之心,是區域之心。如果把浙江地圖對摺、再對摺,金華剛好位於浙江的中心點。居中,是妙眼,是靈氣,是和諧,是重地。
金華自古便是浙中大都,在浙江的地位舉足輕重。「水通南國三千裡,氣壓江城十四州」,生動概括了金華的重要戰略區位和雄偉氣勢。
目前,金華已成為國內重要的物流基地,是建設中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是浙江省重點培育的第四大都市區、第三大城市群。崛起的浙中,已成浙江重要增長極。
活力之市:激情澎湃,兼收並蓄
浙江之心,是活力之市。「三面環山夾一川,盆地錯落涵三江。」金華猶如一隻巨大的聚寶盆,在浙江中心熠熠生輝。
金華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楊守春認為,金華是浙江的「火腿芯」,更是希望之心。在這裡,有夢想,就有無限可能;有奮鬥,就有點石成金。東陽從無到有創造出一座「東方好萊塢」,永康從打鐵補鍋發展成為中國五金之都,義烏通過雞毛換糖培育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昨天,金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創新創業的傳奇故事;明天,金華必將書寫出更加燦爛的時代答卷。
同樣活力十足的,還有金華的全域旅遊。近3年來,金華文化產業多項指標位居浙江省前三,旅遊經濟位列浙江省第四,實現了「旅遊收入破千億,旅遊人次破億」的雙突破目標。
活力背後,有創新創業,也有開放包容。「金華人的骨子裡,是包容的、開放的、休閒的。有朋自遠方來,總是敞開懷抱迎接八方來客。」浙江師範大學旅遊研究中心主任馬遠軍博士表示。
山水之美:如詩如畫,宜遊宜居
水墨金華,底蘊深厚。金華山水之美,美在一顰一笑,美在風情萬種。馬遠軍認為,「水墨金華」與「詩畫浙江」渾然一體,金華把煙雨江南體現得淋漓盡致。
「多少相思織成的煙雨江南,一江春水流過的婺州城,多少傳奇繪就的水墨金華……」金華知名音樂人陳越將一份炙熱的鄉愁,化作一曲動聽的《水墨金華》。
一曲《水墨金華》,仿佛一幅金華水墨畫卷,徐徐展開,三江六岸撒滿了金華人的濃濃鄉愁。
「雙溪的明月,八詠的樓;侍王府的故事啊恍若昨天;經過清波門,走到狀元坊;穿越古子城,覲見萬佛塔;蓮花的井水,酒坊的巷;天寧寺的鐘聲啊別樣的暖。」品讀含蓄深沉的古巷老街,仿佛走進了這座城市的靈魂深處。
「尋跡智者禪,登臨芙蓉峰;進出雙龍洞,朝拜黃大仙;白沙的溪水,仙源的湖;九峰山的丹霞啊映紅天邊……」水墨金華裡那些動人心魄的色彩,也勾起了無數中外遊客對金華的嚮往之情。
人文之盛:人文薈萃,源遠流長
建城2200多年的金華,素有「小鄒魯」之稱。「金華的文化自信,源於『小鄒魯』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金華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吳遠龍說。
金華憑藉「浙江之心」這一區位優勢和秀麗風光,引得李白、白居易等一大批詩人在八婺大地留下足跡或佳作。金華還是宋元時期的「浙學」核心區,呂祖謙創辦的麗澤書院曾是「南宋四大書院之一」。入祠曲阜孔廟的浙江人當中,絕大多數來自金華。金華也是「書畫之鄉」,貫休、黃庭堅、李漁、黃賓虹等歷代名家徜徉於金華的山山水水,潑墨揮毫。
「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課本中的金華。」馬遠軍說,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葉聖陶的《記金華的兩個巖洞》,駱賓王的《詠鵝》,洪汛濤的《神筆馬良》,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這些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均源自金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優秀的文化基因代代傳承,金華東陽被稱為「教育之鄉」,一代代學子秉持勤奮苦讀的精神,勇攀高峰。走出了物理學家潘建偉等12名院士,高校校長、科研院所領導100多名,博士1100多名,教授1萬多名。
金華讓人充滿想像,也讓更多人留戀這片土地。這座秀美之城,如同一本待翻開的書,跨越千年向你走來,讓你不禁深深被它吸引。 「浙江之心,水墨金華」,便是扉頁上那一句卷首語。(許健楠)
編輯:戴益節 一審:張 靈
二審:馬 江 三審:徐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