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曾說:「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國鄉村。」
鄉村已成為英國人的魂魄和血脈。即使生活於熙來攘往的鬧市,對鄉下的活也頗為老練,種植花園、培育果樹的熱情不比生意成功來的遜色。通常英國人都會在村鎮中構築屬於自己的小天地。
「英格蘭就是鄉村,鄉村才是英格蘭。」政治家斯坦利·鮑德溫的這句話道出了英國人的鄉村情結。英國有很多精緻寧靜的田園風鄉村,但如果只能選擇一個最想去的地方,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拜伯裡,這個被譽為「英格蘭最美麗的村莊」。
拜伯裡(Bibury)是英國格洛斯特郡的一個村莊和民政教區,它坐落在科隆河畔,距賽倫塞斯特6.5公裡。根據記錄,拜伯裡的土地和教堂歸 伍斯特的聖瑪麗修道院管轄,1130年轉歸牛津附近的奧斯尼修道院管轄,直到1540年修道院解散 。藝術家 威廉·莫裡斯在訪問拜伯裡時稱其為「英格蘭最美麗的村莊」。風景如畫的阿靈頓路小屋建於1380年,最初作為寺院羊毛店。17世紀轉成織布小屋。這裡生產的布被送往阿靈頓工廠。阿靈頓路可能是拍攝最多的科茨沃爾德的場景之一,並被 皇家藝術學院保存。
去這種鄉村,最佳選擇依然是開車,很多人坐旅遊公司的巴士前往,從倫敦開車大概不到2個小時。可停車地方很多,都是免費,在鱒魚農場對面或科隆河畔或聖瑪麗教堂附近均可找到車位。對面的天鵝旅館和附近的聖瑪麗教堂也建議進去參觀下,有著幾百年的歷史。
一連串的河畔村舍、縱橫交錯的狹窄街巷、兩旁林立的堅固石屋建築,使得寧靜的拜伯裡有著一股濃濃的懷舊氣息。而潺潺溪水、爭奇鬥豔的花草、茅屋房舍又使得拜伯裡散發出濃鬱的鄉間氣息,甚是歡喜。或許,這便是拜伯裡吸引我的地方。
小鎮不大,一小時足夠逛上一圈,但它卻比傳說中更為迷人。跨過小石橋,不遠處就是阿靈頓排屋。阿靈頓排屋算得上是拜伯裡最著名的景點,建於1380年最初作為寺院羊毛店,17世紀轉成織布小屋。
它已被用來多部電影和電視作為拍攝地,其中最出名的是《星塵》和《布裡吉特·瓊斯的日記》,年代感十足。在排屋的入口,老房子的石牆上鑲嵌著石匾和門牌,石匾上的文字已經被歲月洗禮的有些看不清楚了,只有門牌上還依稀可見「FOR THE UPKEEP OF ARLINGTON ROW」,為來這裡的遊客指引道路。
從遠處看去,低矮的蜜色小房子隱藏在高高的植被後面,風吹過草面,排屋在遠處隱隱出現,感覺裡面仿佛住著可愛的小精靈。青苔遍布屋頂,藤蔓爬上矮牆,金色的陽光灑在蜜色的石屋上,在河岸一邊投下影子。
漫步在這鄉間的小道上,仿佛行走在童話裡。沿著排屋往上走,它不再僅僅是一處旅遊景點,而是一個有溫度有煙火氣有故事的家,有地毯有壁爐有沙發的當地人居住的小房子。
它們精緻獨特,每家每戶都帶著小花園,在樸素的石牆的圍繞下,村舍顯得非常精緻。若能生活在此處,夜晚在自家花園吹吹風,看看星星月亮,度過美好的夜晚,愜意不過如此。而我想,也正是這些小家的堅守,傳統才得以如此好地保護和傳承。
科林河(River Coin)從前面靜靜流過。午後的陽光傾瀉而下,小屋籠罩在明麗的光影之中,一派古老而濃鬱的鄉間美景,真叫人歡喜。科隆河與主幹道並行,河水和拜伯裡泉水一道,滋潤著1902年由自然學家亞瑟·賽文(Arthur Severn)建立的 拜伯裡 鱒魚農場。這個農場借當地的河流溪水飼養褐鱒,每年這裡的養殖場可以產出約6百萬的鱒魚卵。在拜伯裡駐足,去到阿靈頓排屋對面有著百年歷史的鱒魚養殖場,清澈的溪水是鱒魚生存的最佳場所,養鱒場的規模很大,可以賞魚、釣魚也可以吃魚。
整個養殖場很值得一看,布置得非常乾淨漂亮,門票大概4鎊,會給你蓋一個非常可愛的鱒魚章,這便是門票。如果不進去鱒魚養殖場是不用給門票的,可自己買魚食餵魚。當然,我是選擇進去體驗一番。
和小朋友們一同,在圍欄前撒下魚食,鱒魚們便蜂擁而來,泛著水面波光粼粼。
閒來垂釣碧溪上,何嘗不是一種享受?坐在小板凳上,觀著這田園風光,手裡握著魚竿,優哉遊哉等待著鱒魚的上鉤。
可能因為魚群多的緣故,這裡的魚很好釣,下鉤以後很快便有魚上鉤,讓我這個不懂釣魚的人也體驗了一把收穫的喜悅。
再租一片場地,和兩三好友開啟一場燒烤聚會。整個花園被綠色植物包圍著,一眼望去就是一片綠。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坐在那裡悠閒地喝著下午茶,聊聊天,優哉遊哉,在這樣的環境中感覺生活節奏都慢了下來,時間也好像慢了下來,真是享受。坐在河邊曬著太陽,喝著小酒,談天說地,看著清澈流淌的小河裡白天鵝的嬉戲划水,沉浸在鄉村田園風光帶來的閒暇中。
拜伯裡,每一處都像從油畫裡走出來的那種美景。夕陽下的世外桃源,英式村莊的靜謐與美麗,在拜伯裡保留的純粹原始。
讓我們趁著年輕,帶上青春一起出發 | 輕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