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趣的話題:上帝聽得懂英語嗎?

2020-12-21 寫乎

作者:劉宏宇

大概是去年啥時候,寫了篇講教堂裡神甫口中「阿門」到底啥意思的文章,挨了不少噴,其中有些說得挺讓人長見識的,涉及了「希伯來語」什麼的,說明網友中還很是有「懂」的、說話有邏輯的、「噴」得有理有據的。

後來,多少去思考了一個問題,就是不同的宗教,都是以哪種世俗的語言為「正宗」、「根本」。實話實說,沒想太明白。

沒想太明白,遲疑著要不要繼續去想的當兒,看了一則有趣的視頻,提到「上帝聽不聽得懂英語」,倒像倏然受了啟發。

(一)由關於「信仰」的笑談引起的思考

那段視頻,是最近才看到的,實際發生時間,未必「最新」,但大概也遠不到哪兒去。是某知名「熱門」人文學者在某科技大學的演講,視頻截取的段落,主題是「信仰」。

演講中,學者講了個段子,說一位四川老哥,為兒子考學求神護佑,去了道家的祭所,卻又躊躇道家的神管不管考學這類事兒;或者哪一尊神才管。一聊之下得知,四川老哥的兒子,是要去英國讀書,他這當爹的,要向神求助的,就是這事情。

於是有人說,求去英國讀書的事兒,是不是得向英國那邊的神去求啊。想想很有道理。再一問,英國那邊的神,應該是「上帝」。那就應該去求上帝保佑。可是,問題來了——上帝是英國的神,八成聽不懂四川話;要去求,還得說英語。

這下麻煩了——這位四川老哥不懂英語!難道還要找個英語翻譯把願望講給英國那邊的「上帝」嗎?再往深裡刨,還是有問題——英國那邊的上帝,難道就一定懂英語?萬一不懂,那該用哪種語言去求呢……

大概齊就這麼個意思。把筆者沒想太明白的疑問,用詼諧的「例子」,生動再現了。

演講中,學者很明確道出他所認為的「宗教信仰」或說「信仰」的定義:對超自然、超世俗的崇拜對象無條件的信任。

進而提到,基於上述定義的「宗教信仰」,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以唯一的「創世神」作為崇拜對象。在當今世界普遍存在的宗教中,只有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是符合的。

這番定義性表述,且不論「正確」與否,至少聽起來頭頭是道、幾無悖論,也就能算是「大差不差」吧。

在「創世神」的前提下,世俗的一切,包括所有被世俗的人類所操的語言,都是創世神所創。那麼,理論上,創世神就應該能聽懂所有語言,包括英語,也包括四川話。

《聖經》裡有個「巴別塔」的故事,就是說語言的。在故事的語境中,人類之所以操了互相聽不懂的不同語言,是「上帝」的意志使然。

(二)上帝真的未必懂英語

究竟上帝、英國人所崇信的那位,能不能聽懂英語,由上一節來看,該是能的。同樣「道理」,上帝,不管哪兒的,也應該能聽懂四川老哥的四川話。

但畢竟,這還是「猜測」。到底是不是,不敢定論。

如果翻回到四川老哥的疑問,假設上帝聽不懂四川話,那也許,上帝,即便是英國人崇拜的那個,也還真未必聽得懂英語。

這就涉及了關於宗教的「世俗」解說。

就說我們國人習慣將其「創世神」稱作「上帝」的基督教吧。

今時我們「教外」人士所說的「基督教」,應該是個相對廣義的概念。稍做細分,就能知道,這門宗教,在當今世界,有三個……三個什麼?就先說「分支」吧。其中在西方最為主流的,叫做「天主教」。梵蒂岡「教廷」,實際上是「天主教廷」。另一「支」,相對於天主教,也可以稱「新教」,亦即我們國家在相關定義中所說的「基督教」;是在中世紀之後經歷了宗教改革的。還有一「支」,是「東正教」,涉及國家不多,但影響也不可謂小。

具體都怎麼回事,作為「教外」人士,也說不出更多。稍稍敢說的,只有兩點:

其一,天主教也好、新教也罷,甚至包括東正教,其總的源頭,即「最早的基督教」的「最初」時候(公元前一世紀)生發、傳播,是在今中東地區,所最主要運用的語言,大概會是希伯來語。而目前還在使用希伯來語的國家,唯一就只有以色列。

其二,以梵蒂岡教廷為中心、輻射全球、對包括英國在內的歐美多國影響更大、更深刻的「天主教」,其經典文獻,特別是「宗教改革」以前的那些,最主要採用的語言,是「古拉丁語」。這門語言,現在已退出世俗的「工具應用」領域。相對來說比較接近的,是今天「拉丁語系」的幾種語言,其中的典型代表,是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義大利語、法語,也屬該語系)。

假設,創世的、被天主教徒崇信的上帝,當真「生疏了」自己所創造的那麼那麼多不同的語言,大概最能「懂」或說最沒「荒疏」的,當屬古拉丁語了。這樣的情形下,如果傾聽「眾生」訴求,比較可能聽懂的,就該是「拉丁語系」那幾種語言。而英語屬於「盎格魯·撒克遜」語系,相異較大,不帶個翻譯,真還未必能順暢地「聽懂」。

(三)上帝無言

錯來,「上帝」這個詞兒,是咱中文翻譯來的。英語裡對應的詞彙是GOD;讓我們給翻譯成了「上帝」。就是說,上帝,作為稱謂,本質上,是個中文詞彙。

這就好比「佛」——佛、佛陀,是我們中國人翻譯過來的詞彙。

在此前提下,似乎很容易明確:「上帝」二字,嚴格意義上,並非專指基督教的「創世神」;亦即:用中國話說起來,「外國的神叫上帝」的說法,並不那么正確,至少不夠確切。

帝,也是中國字,用來指代世俗的最高統治者。上帝,「上天之帝」的意思。從詞彙的產生邏輯角度來講,是先有的「帝」,後才有「上帝」;上帝,是由帝「派生」來的。而「帝」,無論多麼崇高,其所指代的,仍沒脫出「世俗」範疇。由是,也可以說,「上帝」,是我們中國人對於「那個神」的「世俗化」指代,同樣也沒跳出「世俗」。按照本文前述那位學者所給出的「超自然、超世俗」的定義,用這兩個字指代人家的「創世神」,似乎有可商榷。

在我們這個從沒有具象化的「唯一創世神」的民族的語境中,有個說法很耐琢磨——上帝無言。字面的意思就是——上天的神明,是不說話的。

這是個頗有「哲性」的說法,凝練、精到地描述出我們對於「上神」也就是「上帝」的認識,或者也可以說,概括了他與我們的關係——因為我們從來都沒從他那兒得到哪怕一個字的語言形式的「啟示」、指令、解釋,甚至「一聲嘆息」,所以我們說「上帝無言」。

因為他從來都是用現象、趨勢、玄機,讓我們「自行腦補」著去理解他的意志,所以我們說「上帝無言」。因為我們與他之間,是用「心」去溝通,而不是用很可能並不確切甚至有可能並不誠實的語言;所以,「上帝」也永遠對我們沉默……

我們是崇拜「天」的民族。

我們民族認識中的「上帝」,是廣袤無垠、神秘莫測、無所不能的「天」。

「天」不說話,從不。

因為他也怕說錯,也不能保證不會說謊。

我們就更怕,更不能保證!

湛湛青天不可欺!

地上的人們,無論高低貴賤、男女老少,做任何事,說任何話,上天之帝,都大象無形地、默默地,審視著呢。我們有任何祈盼,如果相信他,也都用不著說出口,唯以真摯的誠實去願望即可。所謂「心到神知」是也。

這樣的話,兩頭兒都不用說話,聽懂聽不懂的問題,也就不存在了。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相關焦點

  • 一個有趣的話題:上帝聽得懂英語嗎?
    後來,多少去思考了一個問題,就是不同的宗教,都是以哪種世俗的語言為「正宗」、「根本」。實話實說,沒想太明白。沒想太明白,遲疑著要不要繼續去想的當兒,看了一則有趣的視頻,提到「上帝聽不聽得懂英語」,倒像倏然受了啟發。
  • 隔離用英語怎麼說?Chinglish只有我們自己聽得懂
    #隔離英語怎麼說#Don't leave home???不得不說,雖然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多多少少都學過一些英語,不過有時候別人會吐槽說,自己說的英語只有自己才能聽得懂;這不禁讓老編我想到大學四級英語考試的時候,有的小夥伴(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我)將皇上翻譯成了yellow up……網友絕對是不會讓我失望的,該優秀的還是很優秀,造了一些雖然「中式」但是很有「靈魂」的句子:Know is know,no know is
  • 大部分外地人都聽不懂粵語,而客家人潮汕人卻聽得懂?可算知道了
    導語:大部分外地人都聽不懂粵語,而客家人潮汕人卻聽得懂?可算知道了中國地廣人又多,這就使得每個地方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方言。就連一個地級市下的縣城之間的方言都是不同的。要是沒有在某個地區常年生活的話,是非常難聽得懂當地的方言的,更不用說要講這地方的語言了。很多廣東人開口說粵語的話,大部分的外地人是聽不懂的,當然除了客家和潮汕人,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首先,要學會一門新的語言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
  • 波蘭小狗1個月內「學會」英語 聽得懂波英雙語
    波蘭小狗1個月內「學會」英語名字叫做「美分」的邊境牧羊犬(如圖)當初被送到英國的「防止虐待動物協會」來時,裡面的工作人員全都是束手無策。因為它只「聽得懂」波蘭語。「美分」本來是一個波蘭人家庭所養的狗。但那個家庭因為有嬰兒要誕生,沒空照顧它,所以才把它送到「防止虐待動物協會」來。協會的員工起初感到十分困惑,因為「美分」對任何指令都沒有反應。動物服務助理羅珊·格瑞那達說:「後來我們才發現,原來美分只聽過波蘭語。」羅珊說:「我在這裡工作已經四年了,還從沒碰過會雙語的狗。
  • Doinb說英語感謝十萬國外粉絲,粉絲:有一個單詞,大家都聽得懂
    Doinb說英語感謝十萬國外粉絲,粉絲:有一個單詞,大家都聽得懂在當前的LPL賽區,像FPX戰隊中單選手Doinb這種類型的選手,確實是非常少見,不單單只是因為Doinb本人他只靠對遊戲的理解來打LOL職業,並且喜歡Doinb的粉絲都是認為Doinb
  • 隔離用英語怎麼說?Chinglish只有我們自己聽得懂
    #隔離英語怎麼說# Don't leave home??? 不得不說,雖然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多多少少都學過一些英語,不過有時候別人會吐槽說,自己說的英語只有自己才能聽得懂;這不禁讓老編我想到大學四級英語考試的時候,有的小夥伴(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我
  • 官員順口溜,群眾「聽得懂」
    路也被衝爛,往來太煩惱……」咋一聽,不就是順口溜嗎?是的,這是一個聽起來並非順溜的順口溜,可眼下正在網絡上瘋傳。得以瘋傳有兩個要素,一是創作者為四川宜賓市興文縣縣委常委、副縣長石明,二是念順口溜的地點在興文縣一大橋開工現場。  一個人的水平咋樣,說話很看得出來。所以,領導不敢輕易即興發言,害怕講錯話、講外行話、講不得體話。
  • 大部分外地人都聽不懂粵語,而客家人潮汕人卻聽得懂?可算知道了
    導語:大部分外地人都聽不懂粵語,而客家人潮汕人卻聽得懂?可算知道了中國地廣人又多,這就使得每個地方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方言。就連一個地級市下的縣城之間的方言都是不同的。要是沒有在某個地區常年生活的話,是非常難聽得懂當地的方言的,更不用說要講這地方的語言了。很多廣東人開口說粵語的話,大部分的外地人是聽不懂的,當然除了客家和潮汕人,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首先,要學會一門新的語言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
  • 英語中要這樣的優雅說教,且還讓人聽得懂!
    我們都講究以和為貴,可是有時候不可避免的會有一定拌嘴,過於我們就不說了,但是如果用英語拌嘴又該怎麼說呢?很多人一生氣,腦子就模糊,能夠流暢的時候一句英語就很不錯了,腦海中浮現的不是FXXX就是SXXX,這樣是很不好的,還有一些就是英語罵不過人家就改用國罵,聽不聽得懂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氣勢上不能輸,要兇,讓人知道在罵就可以了,這樣是不對的,我們們要保持風度,優雅的進行說教,那這又是如何的呢?往下看!
  • Doinb說英語感謝十萬國外粉絲,粉絲:有一個單詞,大家都聽得懂
    Doinb說英語感謝十萬國外粉絲,粉絲:有一個單詞,大家都聽得懂在當前的LPL賽區,像FPX戰隊中單選手Doinb這種類型的選手,確實是非常少見,不單單只是因為Doinb本人他只靠對遊戲的理解來打LOL職業,並且喜歡Doinb的粉絲都是認為Doinb
  • 為何外省人聽不懂粵語,而客家人潮汕人卻聽得懂?漲知識了
    為何外省人聽不懂粵語,而客家人潮汕人卻聽得懂?漲知識了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要是沒有在一個地區長期生活過的人,想要聽懂當地的方言,那是非常難的。那麼,對於廣東人所說的粵語,許多外地人是聽不懂的,但是客家人和潮汕人卻很輕易就能懂,這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第一,要知道對於一門新語言從學習到掌握是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我們很多人從小學開始學英語到大學考過了四、六級,真的能做到和外國人用英語對話還是很少一部分。而粵語雖然說的是中國話,但是發音和寓意上都有很多外地人所不懂的地方。
  • 央視特約評論員楊禹:聽得到法 聽得懂理 聽得進情
    這位資深媒體人是▼楊 禹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特約評論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中心研究員、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傳播專家點評聽得到法 聽得懂理 聽得進情最高人民法院在2019年召開和參與的29場新聞發布會,有量、有質,有聲、有影,講法、講理、講情,讓公眾聽得到、聽得懂、聽得進。不能自滿,但足以自信。新華社@新華視點、人民日報等關注報導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布工作。
  • iEnglish趙亞松對話政協委員姜耀東 共議高考英語等熱點話題
    近日,託普朗寧CEO、iEnglish創始人趙亞松做客中國青年網《兩會大家談》欄目,與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姜耀東一起「雲端」探討了「英語是否應該退出高考」等教育領域熱點話題。「高考英語」一直是教育界人士、家長和媒體反覆探討、長期關注的熱點話題。其中,「英語是否應該退出高考」也是大家探討的核心之一。
  • 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英語練習方法,然而是你怎麼也想不到的
    分享一個當年我在奈及利亞練習英語的方法,博諸君一笑:那時在奈及利亞已經呆了1個月餘,但是英語說得磕磕絆絆。
  • 英語中要這樣的優雅說教,且還讓人聽得懂!
    我們都講究以和為貴,可是有時候不可避免的會有一定拌嘴,過於我們就不說了,但是如果用英語拌嘴又該怎麼說呢?很多人一生氣,腦子就模糊,能夠流暢的時候一句英語就很不錯了,腦海中浮現的不是FXXX就是SXXX,這樣是很不好的,還有一些就是英語罵不過人家就改用國罵,聽不聽得懂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氣勢上不能輸,要兇,讓人知道在罵就可以了,這樣是不對的,我們們要保持風度,優雅的進行說教,那這又是如何的呢?往下看!
  • 陳奕迅《人來人往》:聽不懂是幸福,聽得懂是經歷!
    歌曲故事每一首歌都有一個故事。《人來人往》是由林夕填詞的,其強大的表達方式,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從時間的流逝,看到一個悽美愛情的變化,從而讀懂人生的變幻莫測。告誡人們心胸要寬廣,看淡一切,找回自我。這首歌要講述的故事,被巧妙地分成4個階段,分別以「朋友已走」 「情侶會走」 「誰也會走」 「時間會走」隔開,每一小段串聯起來,就成為了完整的一個悽美愛情故事。在這裡,聽不懂的是幸福,聽得懂就是經歷。
  • 高考試題點評·英語|題目更加靈活 作文話題生動有趣
    點評人:重慶外國語學校高三英語備課組組長 任蒞蓉今年高考的英語試題(全國Ⅱ卷)從容量、難度、區分度來講,基本和去年持平,體現了近年來英語高考試題「穩」的特點。從知識考查範圍來看,本次試題以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運用能力為主,同時考核了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和思辨能力,符合高考作為人才選拔性考試的特點,也充分體現了新課標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一、題目「穩中有變」,體現創新性,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 高考試題點評·英語 | 題目更加靈活 作文話題生動有趣
    點評人:重慶外國語學校高三英語備課組組長 任蒞蓉今年高考的英語試題(全國Ⅱ卷)從容量、難度、區分度來講,基本和去年持平,體現了近年來英語高考試題「穩」的特點。從知識考查範圍來看,本次試題以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運用能力為主,同時考核了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和思辨能力,符合高考作為人才選拔性考試的特點,也充分體現了新課標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一、題目「穩中有變」,體現創新性,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本次閱讀理解最大的變化在於閱讀理解B篇和D篇的變化。
  • 張杰分享謝娜與老外趣事,一旁的陳小春咬著手指頭,聽得津津有味
    張杰分享謝娜與老外趣事,陳小春則是咬著手指頭,聽得津津有味最近芒果tv推出了一檔新綜藝《妻子的浪漫旅行》,這個節目看點還是非常多的,讓觀眾們更加了解了明星夫妻們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而眾多明星夫妻中,就屬張杰和謝娜這對夫妻最有意思了。
  • 上帝笑了99次:有趣的哲學思考,讓我們和上帝一起笑
    思考是一種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東西,每個人思考的東西都是難以去把控的,不僅僅是難以把控別人的「思考」,其實仔細想一想,我們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種種思考,就是自身可以控制的嗎?很顯然,並不是,正因如此,這正是「思考」的有趣之處,通過那些哲學悖論中所產生的思考,是我們對於這些背後問題的更深層次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