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18日)上午10時許,橫琴口岸新旅檢區域開通儀式在橫琴口岸旅檢大樓出境大廳舉行。下午15時,口岸區域就將正式通關,迎來第一批旅客。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對接「軟聯通」的標誌性項目,橫琴口岸位於橫琴島十字門水道西岸,與澳門蓮花大橋相連,包括口岸通關區、綜合交通樞紐區和綜合商業配套服務區三部分,設計年旅客通關量8000萬人次,日通關量22.2萬人次。
排一次隊,檢查一次,30秒即可過關
橫琴口岸新旅檢區域之所以引起這麼大的關注,是繼港珠澳大橋後,又一次落地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新型通關模式。往來澳門和內地的出入境旅客可在同一個旅檢區域,一次性辦完雙方出入境手續,跨過一道分界線,就到了珠海或澳門,時間僅需30秒。其開通,對進一步強化粵澳、珠澳深度合作和密切經貿交流、人員往來具有裡程碑意義。
8月17日上午,新旅檢區開通前一天,珠海邊檢總站與澳門治安警察局就聯合在橫琴口岸新入境大廳開展全真實環境勤務組織和模擬通關實戰演練。
據珠海邊檢總站介紹,全國首創的「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模式最早於2013年提出設想。兩地邊檢部門從法律、業務、技術等多方面展開論證,反覆研究場地建設、查驗流程、設施布局、合作方式等關鍵問題,歷經37次專題研討、27項技術課題研究、4000項試錯提高、數十萬次反覆調試測試,前後歷時6年。
2018年10月24日,「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新型查驗模式率先在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珠澳通道落地實施。截至目前,已順暢查驗出入境人員超過300萬人次,為便利內澳人員經貿往來作出重要貢獻。珠海邊檢總站表示,正在規劃建設的青茂口岸也將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模式。在國家移民管理局的指導和推動下,下一步合作查驗通道的適用人員範圍將進一步擴大。
為在橫琴口岸落地實施這種新模式,經國務院批准,澳門蓮花口岸整體搬遷至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區,兩地邊檢部門充分利用地理優勢,沿著一條分界線建設查驗設施,簡化查驗環節,雙方邊檢警察在內澳分界線兩側執法執勤,全面深化執法合作。
相比傳統「兩地兩檢」通關模式,出入境人員無需經過兩道關口、接受兩次檢查,而只需「在一個大廳、排一次隊、集中接受一次檢查」就可完成內澳雙方出入境手續,人均通關時間大幅縮短到30秒左右,口岸通關更加高效,人員往來更加便利,充分體現了「一國兩制」的優越性,對於維護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信息互通,分工檢疫,物品通關更加順暢
而旅客隨身攜帶行李物品的通關,同樣更加順暢快捷。以前旅客經橫琴口岸進出境,要經歷拱北海關衛生檢疫和行李查驗、澳門衛生局檢疫、澳方海關查驗等四個環節。實行「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旅客衛生檢驗模式後,正常旅客通關環節由4個簡化成3個。旅客只需提前準備好通關資料,完成澳康碼與粵康碼的有效轉化,「一鍵驗核」便可快速通行海關衛生檢疫區域。
據拱北海關介紹,在橫琴口岸,拱北海關與澳門衛生局實行兩地「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旅客衛生檢疫模式,即由出境方負責公共衛生篩查、入境方負責進一步排查處置,並建立雙方全面的工作信息交換和通報制度,將傳統模式的出入境雙方各自分別進行的衛生檢疫工作,變為雙方分工合作共同實施的一次性衛生檢疫流程。
在疫情防控的要求下,拱北海關和澳門衛生局分別在各自出境區域安裝體溫監測設備,雙方能夠共同實時監測到雙方出境人員的紅外測溫情況。同時,雙方還各自設立了跨界交接用房,建立完善的風險旅客移交機制,多措並舉保證口岸公共衛生安全。
記者在新旅檢通道看到,海關的無感紅外測溫、核生化因子監測、可視化監控管理等一流智能化系統織起一面無形的監管網絡,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取旅客的通關圖像、體表溫度及攜帶物核生化有害因子情況等信息,為正常旅客帶來安全便捷的「無幹預通關」體驗。
同時,海關引入了高帶速智能CT機,機檢效率和精準度都大幅提升。通過智能CT機能精準識別各類風險物品並自動分揀下線,大大減少圖像誤判、無法辨認等情況,保障了絕大多數正常旅客快速通關。
【橫琴新區新旅檢區建設歷程】
2016年12月,橫琴口岸及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開工建設。
2019年4月,橫琴口岸口岸功能區聯檢大樓澳門側主體結構封頂。
2019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對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區及相關延伸區實施管轄。
2019年12月,橫琴口岸具備旅檢通關條件。
2020年3月,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區及相關延伸區旅檢區域啟用並適用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律實施管轄。
2020年8月 ,橫琴口岸新旅檢區域正式開通啟用。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廣東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