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白人統治時期,不斷發展起來的民族解放事業增強了非洲人意識

2021-01-19 魚兒讀書會擺尾

白人統治時期,南非的非洲人既可分成不同的社會階級,亦可分為不同的民族群體,但兩種類型的劃分彼此對立。與社會階級關係相比,民族關係的重要性次之。

非洲人說班圖語,保留其非洲文化特徵,他們基本上屬所謂的部族。對大多數黑人城鎮定居者和多數農村居民而言,民族關係越來越模糊,不再是劃分其歸屬的重要的社會標準。由於大量不同民族群體進入勞動力市場,削弱了原有的民族紐帶和忠誠,非洲人漸漸地意識到他們歸屬於無產階級而不是民族的或血緣群體。

在宗教信仰上,非洲人中很多人是基督教徒,至少名義上如此。他們在家說母語,多多少少還保留對原初部族的歸屬感,然而,在資本主義化和城市化的過程中,許多因素使「部族主義」迅速消義。城市是民族的烙爐。講一種語言是自覺地接受一個世界,一種文化。非洲人進入城市後不僅學會了歐洲語言,而且學會了其他的班圖語言,在他們日常用語中還混雜著方言。語言是民族融合的基礎。

隨著工業化的展開,需要大量的廉價勞動力,非洲人不斷湧向工礦業部門。南非實現的移民勞動力制度消解了傳統的家庭關係,有利於婚姻和同居的形式的民族間的融合。宗教成為新的聯繫紐帶。作為基督教徒,無論是礦業工人,還是工廠的工人,不同語言群體的非洲人通過基督教這一紐帶彼此聯繫起來。

不斷發展起來的民族解放事業增強了非洲人意識,特別是黑人覺醒運動進一步促進了非洲人意識的成長。非洲人越來越意識到,他們共同遭受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這種政治意識阻礙族群特殊性的發展,引導民眾根據「我們非洲人」進行思考。

在農村,特別是在貧窮的保留地,他們仍然固守傳統,對基督教、西式教育持抵制態度。在傳統的班圖農村社會,家畜多少、一夫多妻以及多子多孫仍是重要的身份體現,這是不同於已城市化和基督教化的非洲人的傳統的聲望體現。衡量城市非洲人地位的重要標準是教育、基督教、職業、穿著和道德責任。儘管普通百姓和酋長之間、各個部族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但階級的分化不是特別明顯。不過,在這些地區還是發生了一些變化。在那些保守的農村地區,那些接受過一些教育,特別是受傳教士影響的人,開始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在資本主義發展影響之下,階級差別越來越明顯。聲望跟一個人在多大程度上接受西方文化密切相關,其西化的欲望也強烈得多。

相關焦點

  • 南非總統祖馬宣布辭職 民眾:並不比白人統治時期好
    2018年2月15日訊,海外網2月15日電 近期,南非執政黨非洲人國民大會要求南非總統祖馬辭職一事愈演愈烈,該事件於當地時間14日有了新進展。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多家外媒綜合報導,祖馬當地時間14日宣布辭職,「立即生效」。
  • 都說南非降級成發展中國家,白人時代的南非,有多發達?
    現在我們是看不到南非發達樣子的,南非給我們的印象就是,一個擁有豐富礦產資源,但是發展不太景氣的國家。可是據說白人統治時期,南非卻成為了非洲的老大,那麼當時的非洲到底有多強,發達到哪一個程度?南非的進步史和歐洲的殖民有關。
  • 阿非利卡人約佔南非白人總數的60%,白人統治時期,壟斷政治大權
    種族是南非劃分社會群體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標準,但它不是社會分層制度的唯一因素,因為在每一個種族集團內部還可以繼續劃分。白人如果根據語言、宗教可劃分為三個亞集團,即阿非利卡人、說英語的白人和猶太人,另外還有更小的集團比如德國人。這樣的劃分不是直接根據等級階層而是與社會地位、政治和經濟權相關。
  • 南非白人政府干預與白人貧困問題的解決
    在保證礦業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白人政府大力推動製造業和國營經濟發展,通過強化種族隔離的工種保留制度,保證白人工人進入收入較高的技術和半技術工作崗位,到20世紀40年代末白人貧困問題得以解決。與此同時,絕大多數非洲人只能進入非技術崗位,獲取低廉的收入,陷入普遍的貧困狀態。南非社會出現具有鮮明種族主義特徵的白人與非洲人貧富分化現象。南非白人貧困問題的解決建立在犧牲非洲人利益的基礎之上。
  • 20世紀上半葉,南非兩大白人族群內部爭權,又一致維護白人至上權
    由於非洲人被排除在南非議會政治之外,阿非利卡人與說英語白人之間的競爭與衝突主要是在憲法框架內為控制議會和國家權力而進行鬥爭,而在議會之外,由於非洲人與白人之間的對立,阿非利卡人和說英語白人在維護白人至上權這一點上是一致的。
  • 南非的白人政府是怎麼崩潰的
    1910年5月英國將開普省、德蘭士瓦省、納塔爾省和奧蘭治自由邦合併成南非自治領。英國統治時期英裔、荷裔、德裔、法裔等白人族群逐漸合流。相比其他那些被吸乾榨盡後一窮二白的殖民地而言:南非更像是白人殖民者的「第二個家」。
  • 種族隔離制度下的南非,佔統治地位的是白人的價值體系
    在南非,佔統治地位的是白人的價值體系,其它的只能處於從屬地位。南非聯邦成立後,政府曾宣布:「教育白人兒童的目的是培養他們作統治者,而教育黑人兒童的目的是培養他們作服務者。」黑人只要懂得「砍柴提水」就夠了。黑人的文化、歷史在教材中得不到體現。
  • 南非白人地主,如今,日子過得怎麼樣?
    Van說,我們才是正宗的非洲人,黑人才是移民。原來,他是荷裔南非人(布爾人,Boer),布爾人在南非白人中佔多數,是黑非洲最早的白人移民族群,南非大部分地方都是由他們最早開發。由於其母國荷蘭很快衰落,他們很早就失去了母國的依恃,三百多年來在非洲落地生根,從社會發展、語言直到心理狀態都已特性化。
  • 後白人時代的南非——並不是黑人的天堂!南非黑人優先與孤立
    南非的快速發展從被世界看好,到經濟衰落轉變為何? 可以說,一切的一切都不是曼德拉所能夠完全預料到的。在之前,南非確實被白人掌握,黑人受到非常明顯的不公正的社會待遇。很多人都說白人統治下的南非是失敗的。國內的社會矛盾,種族矛盾從未得到解決。但是,當南非成為黑人的南非。
  • 南非白人統治集團內部鬥爭,實質都是為了更好地維護白人特權
    就20世紀上半葉的南非白人政治陣營來說,國民黨和統一黨佔有多數議席,獲得多數選的支持,進步黨則是一個只有1個議席的小政黨。統一黨與國民黨間的主要差異不是左右的問題,而是民族構成問題。除了民族裂痕外,選舉機制對統一黨和進步党進一步不利。南非實行差別待遇的選區制,阿非利卡人居住的、人口不足的鄉村地區獲得過多的議席。統一黨力圖成為代表所有白人集團的政黨,但自第二次世界人戰以來,它越來越失去阿非利卡人的支持,而更多地成為英裔政黨。每一次選舉的結果表明兩個主要政黨間存在基於語言上的分裂。國民黨操控選舉制度,並且操縱選民,使統一黨處於不利局面。
  • 南非白人在加拿大獲難民身份
    最近一周,南非和加拿大就一名南非白人是否應被視為難民而爭吵不休,這個南非白人自稱遭南非黑人的種族主義迫害。以前,種族主義的受害者多是黑人,如今白人自稱受黑人迫害,並成為難民,難怪會在國際社會引發熱議。
  • 南非為什麼會崩潰的,原來的上層白人都到哪裡去了?
    1993年是南非歷史上一個具有決定作用的轉折點。在1993年之前,南非的政權掌握在白人手中,這些白人相比黑人受到過更高層次的教育,對當時南非的國情有一個更清晰的認知。但是由於白人政府所推行的一種「種族隔離政策」,這個政策引起了當時佔南非大多數人口的黑人的不滿。這是一種典型的民族壓迫民族歧視政策,這樣的政策長時間的推行會導致處於社會底層的黑人的強烈不滿。
  • 全球受歧視的黑人群起抗議時,為何南非白人反而受到黑人歧視?
    經過幾百年的發展,這些歐洲白人殖民者相互通婚,逐步發展為以荷蘭裔為主的南非白人民族——阿非利卡人(舊稱布爾人)。他們將戰敗的黑人土著民族變為農奴,甚至明文規定「黑人與白人之間不得享有平等」,南非地區的種族歧視歷史自此開端。19世紀,經歷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實力大漲,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擴張自己的殖民地。而地理位置優越的南非,自然也成為了英國人眼中的香餑餑。
  • 白人被歧視的國家,南非是怎麼「顛倒黑白」的
    南非這個地方的氣候環境和老家差不多,不久之後,更多歐洲前來定居,他們以開普敦為中心,向四周擴散。慢慢的人口越來越多,形成了獨特的民族,布爾人。布爾人不斷地向北擴張,和原來土著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南非土著有三個種族,分別是以狩獵為主的桑族黃種人、以遊牧為主的科伊族黃種人和以農牧為主的班圖族黑人,在生產力及其低下的情況下,這三個民族都對入侵的歐洲殖民者進行過英勇的抵抗,而結局卻完全不同。桑人遭到種族滅絕的悲慘命運,完全消失了。科伊人和其他種族融合了,不再作為獨立的民族存在。
  • 南非種族隔離制度很蠻橫,但沒有它就沒有南非的獨立
    隨著歐洲人和非洲人之間的關係深入,東印度公司開始期待對鄰國的科伊族和桑族的合作和徵服。起初關係相當平等,但歐洲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以及對外貿易的需求,使得歐洲人對非洲本土資源的需求急劇增加,這其中也包括科伊族的珍貴牛( prized cattle)。
  • 南非種族隔離時期,對黑人和白人的雙重標準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佔主導地位的白人價值體系本身就存在內在的矛盾。阿非利卡人與英裔意識形態和倫理思想的主要方面與白人膚色政策相衝突。在阿非利卡政治思想和傳統中存在強烈的開拓進取的個人主義、平等與愛的自由的思想。19世紀英國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民主與公平競爭的思想與基督教的觀念一起有助於形成南非英裔的思想。與此同時,兩個白人集團都有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思想,這種思想與其它價值觀直接衝突。種族主義意識形態不僅與社會結構的其它因素不相容,特別是與工業生產體系中的經濟合理化原則相背離,種族主義還與構成西方傳統組成部分的基本的政治、倫理和宗教觀念相衝突。
  • 南非是怎麼崩潰的,曾經的上層白人都到哪裡去了?
    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發展自身經濟,在制度建立之處採用的大多是比較野蠻的掠取手段,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奴役土著居民以及佔領土地,這樣的方式使得他們迅速發展了經濟,雖然說對於當地居民有著不公平、非正義的待遇,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方式的確使得那些地區逐漸脫離了曾經貧窮落後的局面。
  • 為何南非能發達?這個國家一枝獨秀的真正動力源還是白人?
    01 非洲化的白人早在17-18世紀,大量的荷蘭人就依靠發達的航海技術進入了南非,並逐漸在當地繁衍生息,成為了土著白人布爾人。這些布爾人在英國對南非的侵略戰爭中奮起反抗,一度建立了自己的德蘭士瓦共和國與奧蘭治自由邦,雖然最後仍然被不列顛人徵服,但也讓他們產生了了強烈的非洲本土意識。
  • 南非黑人掌權後,國家為何迅速衰落?偉人曼德拉做了這三個決定
    他從26歲那年參加了非洲人國民大會後,他的一生一直都在進行著南非黑人抵制白人歧視的鬥爭事業。 因為反對白人政府,曼德拉在1962年被逮捕,一直到1989年,做了27年牢的曼德拉被釋放。此後白人總統同意舉行大選。
  • 一群生活在南非貧民窟裡的白人,白人越多越發悲劇
    在歷史上白人一直有優於任何皮膚人種的觀念,從黑人貿易、屠殺印第安人可見一斑。但是在南非有一群白人生活在黑人的統治之下,種族歧顛倒,越是白人越發悲劇。上圖為生活在平民窟裡的白人居住的環境房屋是用破舊的複合板製作一到下雨天就漏水,院子裡塵土飛揚,孩子們在髒兮兮的地裡玩耍,成人找不到工作只好賴在家裡,蒼蠅蚊蟲滿天飛,這就是生活在南非平民窟白人的現狀。上圖為一戶貧民窟裡的白人他們生活窘迫,衣不果體,你很難想像這是還有一群每天為了填飽肚子而苦惱的白人。這時候你會問:為什麼在南非的白人混的這麼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