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製作:記者殷雪迪
近日拍攝的辛集國際皮革城。 記者史晟全攝
「直隸一集」——這座城市得名於其繁榮的市場,自古興盛的皮革業引來客商如雲,他們把一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帶到全國各地:皮都。
70年來,這種古老技藝糅合現代技術,不斷迭代新生,催發出亞洲最大的綠色環保製革基地。
由汙染轉向綠色,由粗放轉向精細,從皮革、鋼鐵,到化工、農業,70年來,古老的皮都在一次次轉型中聚積起向前的力量。
24小時,2.07萬件皮衣、7.26萬套(件)皮具下線;
24小時,1萬餘片3D曲面玻璃屏銷往海內外;
24小時,49萬美元進出口業務在保稅物流中心完成;
……
繁榮、美麗、幸福,這裡是轉型蝶變、加速成長的高品質中等城市—— 辛集。
製革向「綠色」轉
時間:9月11日 09:00
地點:辛集國際皮革城
辛集皮革,始於明、盛於清、興於今,素有「辛集皮毛甲天下」之美譽。
國際皮革城,則是辛集皮革產業無可替代的平臺。
作為國際皮革城副總經理的田英申,多年來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上午一營業,總會到門口站上一刻鐘。
如今,他這個習慣還在堅持,可心境卻大不相同。「原來是盼著大巴車能多拉來些顧客;現在是看看來了多少大客戶。這就是『人叫人千聲不語,貨叫人點頭就來』。」
從原來等客戶,到如今客戶慕名而來;從起初政府牽頭組建「辛集展團」,抱團走出河北、走向世界,到如今企業自發成立創新聯盟,聯合打造「辛冬裝」區域服裝品牌。「創新確實讓皮革製衣企業嘗到了甜頭。」田英申說。
今年7月舉辦的2019中國(辛集)國際皮革皮草時裝周上,一場「盛迪派克」新品發布會火爆全場。「河北正泰集團當天就接下了3000多件『盛迪派克』訂單。」
堅定「綠色化、品牌化、高端化、國際化」發展,已在辛集皮革企業家中形成共識。除了注重設計,著力做靚品牌外,該市還將108家製革企業整合為36家,實現了投入上規模、工藝上水平、環保上檔次,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皮衣皮草生產基地和亞洲最大的綠色環保製革基地。
創新永不止步。「依託皮革城,我們正在謀劃一個集皮毛產品智造基地、皮毛新產品創意孵化基地、皮毛產業人才培訓中心以及皮毛工業公園等於一體的皮革小鎮,打造皮革產業新名片。」
辛集,正在由「中國皮都」向「國際皮都」跨越。
近日拍攝的辛集國際皮革城。 記者史晟全攝
工業向「精尖」轉
時間:9月11日 11:00
地點:河北叄迪光學科技有限公司
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員按下操作鍵,一片片薄如紙張的玻璃屏經過清洗、噴塗、顯影、烘烤、光刻等20多道工序,成功「變形」為3D曲面玻璃屏。
國內首家採用百級潔淨車間和黃光微細光刻工藝生產的智慧型手機3D曲面玻璃屏,就是在這裡誕生的。目前,公司可年產500萬片3D曲面玻璃屏。
叄迪生產的3D曲面玻璃屏,已經成功應用到智慧型手機、可穿戴智能手錶上,並與國內外多家知名手機品牌籤訂了供貨協議,產品遠銷日本、韓國、以色列等國家。
談起自家產品,河北叄迪光學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任兵頗感自豪,「我們創造性地運用半導體設備和光學原理,運用黃光微細光刻工藝,產品厚度只有6微米,是同類產品厚度的四分之一。」
任兵分析說,5G網絡對信號傳導要求更高,傳統的金屬邊框會對信號產生影響,目前公司已經研發出3D四面曲屏,實現了四面玻璃彎曲90度,可有效減少對信號的影響。
很長一段時間裡,辛集的主導產業主要為皮革、化工和鋼鐵。而如今,該市依託12家院士工作站,打造科技辛集,戰略性新興產業異軍突起,一大批「高精尖」「專新特」產品在這裡孕育、孵化、投產達效。
農業向「集約」轉
時間:9月11日 15:00
地點:馬蘭農場
一場小雨過後,田地裡更加生機勃勃。
看完一塊塊玉米試驗田,褲腿溼了半截的農場負責人武金燚,又來到全自動種子發芽室。
隔著玻璃窗往裡看,一粒粒小麥躺在器皿盒內,吐出翠綠新芽。武金燚睜大眼睛,瞅著盒上的品種標記。「這100粒種子,同屬一個批次,每一盒檢測種的背後是兩萬到五萬斤節水小麥種子。」
武金燚說,這間全自動種子發芽室很給力,七天一個周期,一次能同時檢測近千盒。「這可是原來想都不敢想的事。對,這就是科技的力量!」
為什麼小麥種子質量檢測從6月開始到9月中旬還沒結束?
「因為咱們的種子受歡迎,因為咱們的小麥自己能『找水喝』!」武金燚端著一盒檢測苗介紹,能自己「找水喝」的節水小麥根系比普通小麥發達,能扎到地下兩米多的深度。在整個生長期,只需要澆一到兩遍水,就能達到用水減、產量不減的效果。「畝用水較30年前減少了200立方米,單產提高了234.6公斤。」
由過去一個村辦農事試驗場發展成為現在的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馬蘭農場依靠的是科技創新,秉承的是綠色發展。目前,農場已擁有26家研發及技術支撐平臺,選育繁育引進節水小麥新品種高達261個。「我們還建成了產學研、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農業集成技術孵化中心。」
作為國家確定的商品糧生產基地,辛集市依託馬蘭農場,全市推廣節水小麥已超過17萬畝。
生態向「優良」轉
時間:9月11日 20:00
地點:妍園路花海
市府街西頭妍園路旁,一條南北長1.5公裡的帶狀花海,已成為辛集市民賞景休閒的必選地之一。
然而在兩年前,這裡還散布著大大小小的各類違法建築。2017年,妍園路79處、26萬平方米的違法建築被全部拆除,騰出的土地經過復耕,種植了大量觀賞樹木及花卉,形成了400多畝的花海景觀,包括菊花園、葵花園、月季園、串紅園等主題遊園。
「盛花期最大日客流量達到上萬人次。」辛集市公路服務中心副主任張權說,自打有了這個花海,辛集及周邊縣市的群眾都願意來這看看。
在市區東北部,辛集還投資9800萬元,建起了東部溼地。生態環境改善明顯,吸引了白鷺、長腿鷸等國家級保護動物安家落戶。
近日拍攝的辛集市東部溼地。 記者史晟全攝
拆違、復墾、擴建、打通斷頭路,市區路網結構不斷優化,城市變大了,也變靚了。
圍繞城市「擴容」,辛集還啟動實施了25平方公裡東部新區、8.8平方公裡高鐵新區規劃建設,努力推動城市規模實現新一輪擴張。
擴容提質,幸福滿滿,一座宜居宜業宜遊的城市正浮現在眼前。
貿易向「世界」轉
時間:9月12日 09:00
地點:辛集保稅物流中心
金秋時節,瓜果飄香。又是一個梨果豐收季。
與往年不同,辛集市鄉濃果品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韓響再也不用為貨物通關發愁了。「以前通關要跑到青島,現在在家門口就能完成,你說省事不?」
韓響話語未落,滿載著新鮮梨果的車隊便駛入了辛集保稅物流中心。
不到半小時,入園、報關、出園等手續順利完成。隨後,這批梨果將發往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等東南亞國家。
「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韓響細說著保稅物流中心的好處:簡化了手續、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資金周轉率、退稅方便了……
辛集的皮革遠銷世界各地,可多年來始終要長途跋涉到外省尋找出境通道,成本無形中增加。
「這是冀中南地區首個保稅物流中心,為辛集及周邊地區在家門口打開了一扇對外開放的窗口,為皮毛、梨果等產業搭建了一條方便快捷的物流通道。」辛集保稅物流中心管委會主任王宗新介紹,目前已有40多家企業入駐園區,60多家企業在此開展業務。已完成一線進出口438票,貨值5676.9萬美元;二線進出區712票,貨值6249.3美元,涉及化工、機械、鞋靴、牛羊生皮、棉花等34種貨品。
開放發展,擁抱世界。辛集,正駛入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記者董昌、任學光)